历史 现实 未来中国近代史军迷

慈禧太后的“以战促和”

2017-02-22  本文已影响63人  梁宵
八国联军进犯

1900年6月7日,义和团被端郡王载漪放进北京。进入北京的义和团组成十分复杂,其中大部分是各地饥民,很多盗匪也参杂其中。所以这帮乌合之众受到了朝廷纵容,变得更加无法无天。打砸抢随之发生,不但针对教民,也开始针对普通富户实施劫掠。

此时更加恐慌的是东交民巷的各国使臣。各国公使迅速组织会议,英国公使从“一向可靠的中国人”那里得到消息,称慈禧太后公开宣称,要赶走北京城的外国人。董福祥的甘军已经准备攻打外国使馆区。这差不多算是最后一根稻草,各国公使连夜商讨决定,派出军队保护东交民巷。英国驻华舰队司令西摩中将,接到东交民巷的电报之后意识到了局势的严重性,命令威海卫两艘英国舰队立刻开往大沽口。并与其他各国海军将领在军舰上举行会议,商讨局势。最后达成四条协议:一,保卫使馆;二,八国行动不是同中国政府开展;三,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可以采取军事行动;四,行动必须协调一致。

6月9日,第一批联军由西摩中将率领,英,美,奥,意四国组成。一直到6月11号,第二,三批联军的加入,八国共同派出维和部队正式成立,向北京进发。西摩联军的出动,是庚子国变中的重大事件。它是导致慈禧太后与列强决裂的直接原因,这一事件之所以发生,一是清廷对当事处理不当,二是各国公使过于恐慌,行事蛮横。

此时的慈禧和东交民巷的外国公司同样恐惧,端郡王载漪谎称洋人向北京调兵是为了推翻慈禧太后政权。“围园杀后”的恐惧再次涌向慈禧太后心头,她最终倒向载漪等人,调动甘军入京,任命端郡王载漪管理总理衙门。大清帝国错过了避免战争的最后机会。

从6月16日到19日,慈禧太后连续四天在仪銮殿召见群臣痛斥洋人犯下的滔天罪行。其真正目的就是和列强决裂,把满朝大臣拉到她的统一战线。事实上,至少在6月17日,慈禧太后已经下定决心与列强决裂,最直接的证明是他派遣汉中总兵率领甘军前往廊坊阻击西摩联军。

6月21日清廷下发诏书,向大清帝国的所有邦交国宣战。实际上在前一天下午,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已经拉开了战幕。

其实慈禧太后围公使馆,真正目的是“以战促和”,也就是通过围攻使馆等措施,让事态出现僵局,无法解决,逼迫对方做出妥协。事已至此,太后认为只有这样清廷和她个人,才不会为眼前的局势付出太大代价。为了达到以战促和的目的,慈禧太后具体策略是,猛烈阻拦天津租界的西摩联军,使其不能增援北京;而对东交民巷围而不攻,想用这样的办法,逼迫列强退让。

据使馆内的英国公使记载,清军围着使馆区,只是每天例行公事的进攻。清军射出的无数发炮弹,对使馆区造成的损失几乎为零,为了保持这样持续不断的围困压力,清军在火线上互相换班,但是绝大部分子弹像冰雹一样飞跃使馆区顶端,根本无法造成伤害。

然而事与愿违,7月9日在八里台清军与西摩联军激战中,直隶提督聂士成在激战中壮烈殉国,清军已经无力阻挡联军攻进北京,而慈禧太后“以战促和”的小算盘也基本破产。

7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城。大军压境,已经由不得老太后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