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日更文小故事大道理学习笔记

故事·哲思·欢喜01

2023-07-02  本文已影响0人  三平999

昨天偶然翻到一个视频,陈丹青在讲木心,打开书的链接,便是木心《无所忧,无所执:唯有淡淡欢喜》,被吸引着,读起来,竟停不住,淡然的欢喜慢慢升腾。

木心

木心,1927年生于江南水乡乌镇的书香世家,他先后师从刘海粟和林风眠先生潜心钻研绘画。不久成了一名美术教师,后又辞职,放弃优渥的生活,钻进人迹罕至的莫干山去画画 不求成名,隐居六年。

下山之后,迎接他的是漫长的十年磨难。木心几度入狱,他所有作品被烧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吃潮湿发霉的食物,饭菜上面爬满了苍蝇。他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洒洒65万年的文学手稿,并且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在暗无天日的囚牢里无声的弹奏着莫扎特与巴赫。

出狱之后的木心,家没了,姐姐死了,母亲也死了,年过半百的他孤独无依。他没有怨恨,没有涕泪控诉。他说,成绝世事,尽可原谅,但不知道该原谅谁。晚年的木心眼神依然明亮澄澈,看不到任何的沧桑苦难留下的烙印,这双剔透干净的双眸是睥睨一切屈辱人的骄傲,他说我不能辜负艺术对我的教养。

1978年,当时在工厂里打扫厕所的木心,被人发现绘画和文学才能,经推荐做了一家杂志主编。后来木心还成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师;就在他的人生终于迎来转机时,他却出乎所有人意料,选择出国。

木心在美国辛苦地卖画为生,即便生活再艰难,他也活得很有尊严。自己裁剪制作衬衣大衣,自己设计制作皮鞋帽子。他说无论生活多么的辛苦,一定要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尽量省出一点小钱慰劳自己,吃了再多苦头,也要笑着活出人的样子。

在海外,他发现当时留美的很多青年艺术家竟然对文学一无所知。于是他用五年的时间,义务为一群留美的学生讲述世界文学史。没有教室,没有课本,大家围坐在他周围。后来,陈丹青先生把自己的听课笔记集结为一本《文学回忆录》。

他说这是木心留给这个世界的礼物。陈丹青先生这样评价木心:你不遇到他,你就会对这个时代的很多问题习以为常。可等到这么一个人出现,你跟他对照,你就会发现,我们身上的问题太多了,我们没有自尊,我们没有洁癖,我们不懂得美,我们不懂得尊敬。

2011年,木心在乌镇去世,享年84岁。

昨天有幸读到他的《无所忧,无所执:唯有淡淡欢喜》,就像一杯新沏的绿茶,一丝丝一缕缕沁入心脾。书中分享了一个个故事,让我看到生活本来的样子,哲思哲理使我欢喜。

故事一: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戴维斯。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戴维斯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踱来踱去,越踱越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慢慢地,旧物件挨个儿更新,

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戴维斯穿着睡袍坐在帝王气十足的书房里,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他发现"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

戴维斯被一件睡袍胁迫了,这个故事好像在几年前读过。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不正在被过多的物质和外在的成功胁迫着吗?很多情况下,我们受内心深处支配欲和征服欲的驱使,自尊心和和虚荣心不断膨胀,着了魔一般同别人攀比,或者在不知不觉中攀比,攀比触动我们的神经。折腾来折腾去,钱可能也赚了不少,也终于博得"别人"羡慕的眼光,但除了满足了自己一点儿虚荣心,想想自己过得并不充实和美好。

人常常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幸福而伪装,忽视了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等到有一天,你突然明白,我们的生活实际上与他人无关,如果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与别人比较的基础上,或者建立在别人的眼光之里,我们就就很难感受到幸福。

幸福不是别人说出来的“你真幸福”,而是自己感受到的一种“感受”。

故事二: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人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没法死而复活。

哲学家听说了,也感到疑惑不解,就去问农民。农民告诉他,他救人时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他身边,他抓起妻子就往山坡上游。待返回时,孩子已被洪水冲走了。

我们想,如果这位农民进行一番抉择,事情的结果会怎样?洪水袭来,妻子和孩子被卷进了漩涡,片刻之间就会失去性命,他在山坡上思考,救妻子重要呢,还是救孩子重要?也许等不到他继续往下想救妻子还是救孩子的利弊,洪水就把他的妻儿都冲走了。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人心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变得愈加复杂。生活本来简单, 保持自然而然,与人交往不用绕来绕去,受多种因素影响而痛苦抉择,享受生命简单的快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