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人生如此无力,总需要一点温暖向上的东西---《人生所有的机遇,都

2018-06-30  本文已影响59人  竞走的蜗牛

昨天费了一晚上时间写了一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读书心得,主要想谈谈中国古代文化在日本影视作品中的表现。于是不可避免的涉及到许多考据、查询、求证工作。为了查找日本纪录片、电视剧中的相应图片,到处找视频、查网站,活脱“写文30分,找图两小时”的既视感。为了保证整篇文章别出现什么硬伤,写到十点多才完成整篇文章。发到网上今早一看,居然有人评论,批评文章中某个词语用错了,一时间很有崩溃感。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你在哪一瞬间情绪爆发过?感觉自己很适合去答一发,尼玛我这么辛辛苦苦的写文,为了查一个资料花上好几个小时,网上没有现成图片,每张图都是找到相关视频播放到相关位置辛辛苦苦自制截图,为了一句话或者一个概念要查上半天才敢定稿,最后一篇近二千字的文章你只专注找到一个似是而非的错误专门到评论区高高在上的批评作者去?

但是,在经历上述一番吐槽后,还是让自己努力回归冷静,给这位批评者点了个赞,在下方留言“我们都一样”后,便默默的遁了。我想这位批评者看到回复后内心一定是懵懵的,什么叫我们都一样。是的,我们都一样,通常不会关心也不想知道别人有多努力,有多么不容易,只会抓住别人的一点小问题当做把柄去反复攻击,你这个字打错了,你这个标点用的不对,如此这般,无一例外,包括我自己。在看别人的文章时也总是批判、挑错,以至于总被人说职业病发做。

再扩大一点范围说,在这个世界上,要想找到能够理解我们、欣赏我们的人是极难的。相反,在你努力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倒是围观、说闲话的居多。而现实,现实同样是严苛的,不是童话中那样,王子和公主一定会过着幸福的生活。真相是你努力了也未必会有收获,那怕你已经很努力很努力了。比如你每天努力挤出业余时间写文章,结果可能是被抄袭的到处都是。你辛辛苦苦做考证、查资料,结果可能还是会被别人挑毛病。

所以,这也是我虽然并不喜欢鸡汤文章,但却觉得人们不妨隔三差五看些鸡汤文章的原因所在。

因为现实太残酷了,残酷到离实现梦想的美好时刻似有千里之遥。因为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太辛苦,太需要被鼓励一下了,但周遭的人群却很难给你提供这种可能,或者是言不由衷,或者是根本不明白你在做什么,就像我们很难向父母一辈人解释清楚什么是互联网一样。

我自己这些年一直保持着隔段时间看本励志书给自己打气的习惯,我把这也当成一种充电,类似在健身房练器械累到不行时中间停下来喝杯果汁,又好像跑全马的路上在沿途水站喝点运动饮料补充给养一样。

我看书,也因为这些书的作者不会对你说,你这么努力是没有意义的,你这么做是永远都不会成功的,你这么拚干什么,反正也不会有什么结果。那些书会说,人生所有的机遇,都在你全力以赴的路上。辛苦的每一步都算数,每条路,每一种生活,都有坎坷,都有艰辛,都有迷茫,都有纠结,都要和痛苦撕扯,都要迎难而上去努力。

当然,这么漂亮的句子自然不是我能说的,刚看完的这本励志书有一个漂亮的名字《人生所有的机遇,都在你全力以赴的路上》,作者韦娜既是一位青年作家,也是许多公开课平台的演讲师,更是一个永远不停止努力的人,从一个实习配饰师成为一个作家,站到自己曾经以为永远不可能站立的舞台上,到各大高校、著名展览馆去给大家讲课。

在书中,她也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努力方式,永不止步,默默奋斗。认真的告诉自己,什么都不做,才是真正的来不及。所以,她在三十岁的时候决定一个人去陌生的捷克去留学,到卡夫卡的故乡学习。这本书讲述的就是她和朋友们的亲身经历,成长故事。韦娜在文章中用事实告诉大家,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但我们可以自己决定是否要努力,是否去坚持,想不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身为一位习得性失败者,在看这本书时候,还是有很多地方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没错,这世上,有谁又不是一边哭着,却又一边努力擦着眼泪向前奔跑呢?而现实却总是一以贯之的残忍,总用事实提醒你,成长的路上,只有我们自己,也只有依靠我们自己。但是,也正是缘于这些残忍的现实,让我们在擦着泪,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后才发现,让我们成长的不是时间,而是经历的每一件事。这一路走来,所有的考验,都是为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那个人,都在把我们成更温和的自己。我们努力,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快乐的与过去的自己相拥,感谢曾经的自己那么努力。

对了,开头提到那篇文章,在对批评者的评论点赞并回复并短时间精神崩溃后,作者本人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并就批评者所提的那个问题认真搜集资料去了,准备查清材料后对文章进行再次修订,虽然我很清楚自己的文章根本没什么读者看,我也知道那位批评者也只是为了批评而批评,不会关心文章的具体内容,但我还是选择了相信韦娜说的,“当一个人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时,他所面对的问题不会越来越少,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越来越强。”愿我们都能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