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才能引导改变的大象
在《自我发展心理学》课程中,陈海贤老师说到一个理论:高要求的背后,你对自己究竟是厌恶,还是爱和期待。只有后一种感情,才是触动大象改变的力量。听完这一小节,回想过往,感悟良多。这样的改变不仅仅是促使我们读懂自己对自己的爱和期待,人生中,我们更需要读懂他人对自己的爱和期待。
过去的22年里,当我期待某件事情有所改变时,我总是告诉自己,如果这个习惯/事情不改变,那么我就会受到怎么怎么样不好的影响,也许我的人生就会变得怎么怎么样失败了。无数次谴责,无数次告诫自己之后,往往在短期内脑子里的那根神经紧绷着,但一段时间后,随着这根神经渐渐松弛,所有的目的计划也就不了了之。再回想,只剩下埋怨自己意志不坚定。
糟糕的是,这样的思维与言午丁先生的思维明显不符,总是导致我们之间出现这样那样的小摩擦。比如说在某一个方面,我希望言午丁先生有所注意并且改变,按照我的思维,我会说“你要是爱我,你就改了这个坏毛病,否则我们就……”这带着威胁的语气总是让言午丁先生心里不痛快,因为在他的认知里,改变不应该是受到制约,而是因为认识到这样的问题确实会成为两人相处之间的干扰,改变应该来自于心理的认同,因为爱,所以改变。
寻根究底,这样思维方式的养成来源于从小耳濡目染的教育方式。在家里,父母总是说“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买几头牛让你回老家去养牛!”“你看看那个谁,就是因为不听话现在变成了什么什么样子,你要是不听话长大也跟他们一个样!”在学校里,老师总是说“不听话会被关小黑屋哦!”“这次考试没考好就要罚跑圈!”“考试没及格就毕不了业!”各种各样的“威胁”背后,懵懂无知时怔怔地被唬住,焦虑、恐惧这样的消极情绪触动了我内心中情感的大象,继而发奋努力。成熟一些时,回顾往事或再面对类似的话语,更多的只是呵呵一笑带过,从而陷入了“知道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怪圈。
回顾过往的读书的十六年,我的父母对我总是很严厉。小学考试分数不能低于90,初中考试年级排名不能落后到年级前200,高中年级排名不能落后于年级前50,所有与我有接触的朋友妈妈都要有所了解,和朋友出去玩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回来……这样的要求简直太多啦!即便是现在已经工作了的我,该有的要求依然存在。放学回家可以和小伙伴开心玩耍,买任何玩具时二话不说直接买下,然而这些,都是别人的父母。叛逆期时,我一度不能理解为什么我的父母和别人的父母如此不相同,任何反抗最终都将无效,哪怕身体顺从,心中终究是憋着一口闷气。直到我上了大学之后,我的父母像是彻底松了一口气,脸上也开始有了更多的笑颜。
父母说,从前严管着你,是因为我只有你一个孩子,我不希望你以后和我一样成为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母亲说,我只有你一个女儿,因为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我受尽了委屈,只有你长大成才了,你比那些男孩都过的好,才能给那些过去看不起我的人抽上一个狠狠的耳光……
一瞬间,心中释然。不多的话语中,我明白了父母过去这些行为的用意,严厉只为鞭策。对比别人家的小孩,曾经自由自在放任的教育方式下,他们因玩心太重学业耽误,现如今不得不为生活奔波劳碌,相对比之下,我有了一份绝大多数人们都认可且得体的工作。自然,原本心中愤愤不平的怨气也就烟消云散。这便是理解的力量,并且,这也正应了陈海贤老师所说的,理解是驱动大象改变的最重要的部分。
大象或许听不懂道理,但它能读懂爱。人或许或多或少看不明白事理,但理解了,便接受了,接受了,便开始发生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