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的方向
解脱在于知苦,有苦才有解脱的必要。当苦成为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时,修行的目标就清晰起来了。理解佛法要从苦入手,修证佛法也要从知苦修起,如此才能抓住禅修的要领,找到世间的出口。没有对苦的切身认知,就无法确定真实的禅修目标;在禅修目标模糊不清的情形下,禅修就无法得力。只有当禅修者从一切大小事务中体证到二元对立的苦时,正确的禅修的方向才能清晰起来。
一件事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禅修从知苦开始,就是走在正确的方向上。有能力看到所有的人、事、物当中都存在着二元对立,看到所有的心理现象之中都存在着二元对立,在这个方向上观察,才能理解佛法所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苦。最根本的二元对立的苦的问题是世间其他方法所不能解决的,例如生与死的对立,人们无法用世间的方法去解决,它一直在循环之中,在对立之中,也一直在沉重地困扰着每一位众生。
诸事都有对立面,这就是苦。人类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是通过压制对立面、删除对立面来解决问题;但对立面无法通过压制和删除来解决。有一个存在,必有一个对立面。对立面就象影子一样跟随着“存有”,无论如何,不可能通过灭除对立面的方法来解决彼此对立的问题。但世间的循环就是这样的,人们一直生活在对立中,世间的结构特征也是建立于对立之上。这就是世间的局限,而佛法正是从根本上要解决这种二元对立的问题。
纵观世间,如此庞大的世间结构就是一个封闭型的怪圈,它完全设置于二元对立之上。所有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是这个结构的特征,可以清晰地看到,没有二元对立就没有世间,世间的一切设置从最根本的结构上讲都是为二元对立而设。生活于世间的众生都一直为人与我、生与死、得与失、荣与辱、战争与和平这些对立的主题而奋斗与困扰。如果细致并敏感,在任何一个节点,任何一件事上,人们都能看到这种对立的情形。
二元对立根植于人心,二元对立是人心中一个最根本的现象,它起源于众生对身心认知上的错误。当人们无法看到身与心的“无常、苦、无我”时,人与我的分别对立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而这会产生无休止的痛苦烦恼。佛陀把这种对立称为苦,所有三界众生的苦痛都从这个根源产生,因此佛陀称其为苦谛,即苦的真理。在人与我的对立中,这个苦是永远也无法解决的。
在三界中,只要人与我的对立存在,苦就一直会产生作用,成为一个必然的结果,而且无法根除,这就是苦谛的含义。这是一个至高的科学定义,当这项定义被佛陀证 知之后确定下来,佛法禅修的目标也就清晰了。佛陀在《中部》中说:“我只教导苦与苦的止息。”佛陀教导知苦,就是让众生看清世间一切的对立本质,再看到苦的原因,以及这种苦从根本上是可以被灭除的,灭除苦的方法就是八正道。这就是著名的四圣谛:苦、集、灭、道。
苦是禅修的出发点,当有了这个出发点,就有了灭苦——解脱。深陷于世间的人们是看不到苦的,因此需要一个知苦的过程。看到万事万物中所潜藏的对立,把这种对立看多了,就能升华这一认知,即明白佛陀所揭示的世间本质——苦;而这也是世间之所以建立的原因——有对立就有世间。敏感的禅修者能体会到,每当要从一件事入手时,都会感受到来自它对立面的力量;于是他会有一种被束缚的感觉,而诸事都带有对立面,给人的感受就是深刻的苦痛。
二元对立就是众生生活的支点,世间所有的人、事、物都在这种对立中。而除过对立以及在对立面之中的挣扎,就别无其他了。这也就是佛陀时代的一位阿罗汉比丘尼瓦席拉丽泰所说的:“唯有苦生,唯有苦住,唯有苦灭,除了苦之外,一无所有。”显然地,她是证知到了世间最高的本质:苦。这是最深彻的苦与痛,任何具体的一个痛苦都不能与这个真理相比。凡是隐约地体悟到“苦的法则”的人,都会产生一种无比深彻的从中解脱的强烈愿望。
在佛法中,苦不是指一件痛苦的事,而是指隐藏于所有人事物中的二元对立的本质,而这一本质潜藏于一切“有”之中。因此佛陀说世间是“非避难所”,这里的一切都处于相对之中、可变之中、对立之中,在这里没有任何一点是没有二元对立的,因此“诸行皆苦”是世间的真理——苦谛。在世间,当苦成为法则时,任何人也就无法逃避。对禅修者来说,越是看到更多苦的情形,就越能靠近佛法的核心;而知苦的程度越深,修四念住时就越能得力。
知苦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观察过程,无论一个事物处在欣欣向荣当中,它之中的对立面是一直存在的,而且与增长的繁荣是同步的。当此增长时,对立面也同时增长。如果用心,就能看到世间的一切存有都根植于这种对立之中。知识和物质的丰富以及科技的发展都不能更改这种对立的本质,这更显示出知苦与离苦的重要性。在世间,不论在任何事情当中,苦的本质永远都不会变。
当对立之苦被灭除时,所有对立面也就被灭除了,因此证知苦灭的禅者也就有能力站在世外了。这里所谓的世外,指的是心不在对立之中了,他看事情想事情以及处理事情,不会再用对立面的方法了。世间所有的众生都是在这种二元对立的苦之中,而当禅者观察身心的本质,看到无常、苦、无我时,所有对立就消失了。当内在的一切对立消失时,所有的苦痛也就随之消失了,于是禅修者超越于一切对立之上,这就是佛陀所说的“苦的止息”。
禅修的目的就在这里,止息一切对立面,苦永远不再生起,这就是佛陀教导禅修的目的。众生都有解脱于苦的深切愿望,但他们无法把这一问题提升到根本苦的的高度,因此他们所采取的灭苦的方法是错误的。而佛陀开示的八正道,将能够灭除一切对立面——苦。
每时每刻,外在的刺激一直都在产生作用,这可以让敏感而有远见的众生意识到苦的存在。当了解到苦,他们就有寻求更高实相的意愿——这是认知到佛法核心的唯一出路。人性中的这一令人鼓舞的品质,就是那些非常敏感和勇于超越的人,当他们察觉到世间的对立、不圆满的苦时,他们会想要脱离这一境遇,并寻找解脱于这种苦难的方法。
每当这些痛苦的刺激出现时,就会提醒那些敏感而有勇气的人,如此一步一步地深入,他们会体会到佛陀开示中关于苦的深刻含义。这是一个基础,也是修行者的灯塔,苦会指引着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灭苦。在世间,不断地体会这种苦的循环往复,提升了他们对苦是真理的认知,而这会增强出离心。每一个对苦的真实认知都是一个提升出离心的契机,当人能达到的这样的高度时,就能自己探索着去找寻解脱于苦的方法了。但众生自己是悟不到灭苦的方法的,只有佛陀与辟支佛才有能力自悟到灭苦的方法。
在寻求灭苦的道路上,当四念住的闪光出现时,那些找寻已久的智者们会最先云集到佛陀的旗帜下;他们对四念住的渴望与辨识是由长久而来的深彻的“知苦”所带来的。那些能够领悟到二元对立之苦的高尚之人,他们专心地寻求人性所能达到的高度,在寻求灭苦方法的道途上,虽然他们不能自己发现灭苦的方法,但他们在探索当中发展起来的敏锐的触角是非同凡响的,一旦任何的与此有关的信息那怕只是一刹那的闪光,他们都能立刻捕捉到。这些智者们的强大择法能力源于深彻的知苦,当对苦的体证达到极致时,他们会下意识地辨识到哪些方法是有用的,而哪些方法只是止疼剂,对灭苦没有帮助。
看清世间的一切都潜藏着二元对立之苦的基因,这是非常高的心理高度,这就是知苦。知苦才能灭苦,这种知苦的高智能,将会产生不偏不倚的进入佛法核心的角度。因此,当这一类型的禅修者遇见佛法时,他们能快速地看清楚佛法的核心,并在其核心中反复地修行,于是他们能非常快速地成就——达成苦的终极止息。
因此知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知苦才能学懂佛法,才能修懂佛法。知苦是学习佛法的起点,也是修证佛法的归宿。只要禅修者能紧紧地抓住对立面而引致的苦,就抓住了佛法的核心;如此修习四念住时,就能切中禅修的重心。不知苦的人也许可以修习四念住,但因为他们的起心不是从灭苦的角度来修的,因此他们的禅修会一直不得力,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禅修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程,因此,不必责备那些还不知苦的人们,也许他们的心理成长还需要一个时期,直到他们在世间的盘桓中了知到更多的关于苦的知识,以及累积到更多的感知苦的业力。当他们无数次地感受到更多的苦的束缚,出于他们个人独立的纯粹意志,他们会做出对佛法戒定慧的选择。经历过这样刻骨铭心地知苦的漫长过程,人们才可能会进入正确而专注地四念住修行。而到了这个程度,修行将会比较快速,而解脱于苦也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佛陀的教导和弘法者对佛法的解释只是一个外在的因素。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他们内心对苦的觉醒是关键;没有这一要素,任何的教导都不会产生实质性的结果。因此,佛陀教导弟子们要重视他们自己对苦的感知。只有个体对苦的感知及其升华,才能生起解脱的渴望;在此基础上,佛法的四念住才有施展的空间。
人们认为一切都是真实的,这个世界是真实的,个人是真实的,当他们在这样的道路上前进时,世间的二元对立所产生的苦就必然地会展现出来。苦会教导一个有灵性的人,他会思考世间的结构与本质,也会思维佛陀的教导。在这样的心理意识的漫长而逐步地演化中,这一类型的人可能会投向更高的天界,也可能会下降到比人类更低的界遇当中。不论是上升或是下降,只要心的感知没有封闭,就能在一切的行为和心理中积累业力,为了知“诸行皆苦”的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解脱于三界之苦的道途上,每个人都必须要付出非凡的努力,经历过无数的苦痛与磨难,才能确定自己的修行方向。没有痛彻入骨的痛苦体验,人是很难从贪欲当中有所醒悟的。这是一个无比艰难的漫长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可以逐渐地确立对佛法戒定慧的信心和对苦的认知。当几乎是在生命的所有方向、所有层面上都停留过很长时期之后,人们也许才会了悟到一点整体的信息,这会让人们从对贪欲的执着当中清醒一些。
众生只有在这样的漫长而艰辛的磨练中才能发现世间的局限,以及世间的对立本质,然后才能找寻解脱于这种对立的世间出口。当进化到对立之苦的逼迫使其要找寻世间的出口时,此人就走在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上。事实上,之前无数世的艰辛与探索并没有浪费时间,那只是为了让自己看到解脱于二元对立之苦是唯一的方向。
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