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4个月完成申请后,我拒了哈佛,伯克利的offer...

2017-12-08  本文已影响112人  谢劲波

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位申请历程颇具传奇的学长。7月份才决定出国,当时GT都还没考。他只花了四个月时间准备,竟斩获了包括哈佛,伯克利在内的九大名校offer。而他最终拒了哈佛&伯克利的offer选择去往...(先卖个关子)

他说:“申请是一趟追求真我的旅程,真的找到了梦想,付出热情,扬长避短,才能叩开梦校大门。”

申请概况

背景:复旦电光源系本科,GPA 3.38,G 317, T 90

申请专业:EEC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s)

录取结果:EE@UCLA (PhD),ECE@CMU

EE@Harvard,EECS@UCBerkeley,

EECS@Northwestern,EECS@Rice

EECS@UW-Madison,EE@USC,EE@CU

说起出国这件事,其实不得不说都是命,俗套点说,就是命运的齿轮又坑爹的转动了。

一切都要从一段爱情故事说起:本来已经准备毕业创业的我在大三下遇到了初恋,财大的她一直坚持要出国,因为一些事情最后因此分道扬镳。但是这件事深深刺激了我,于是在去年的7月份我做了一个决定,我要出国!

而大家都知道,最早DDL的几个学校就在11月底,也就是说我只有4个月的时间准备,再加上当时我还忙着手上两个项目和一篇要发的论文,所以现在想来,这四个月不得不说是一次又一次自我的拷问,从迷茫到坚定,可以说是一次寻真之旅。

缘起BBY

7月初的时候,只是有出国这个简单的念头的我在学校的自修教室刚好碰到了BeBeyond的讲座(PS : 这算缘分吧),认识了Linda姐姐(注:BeBeyond Graduate Workshop培训师,后文的Linda“小”师即为她的外号)。随后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最好,参加了BeBeyond的7月班。

很多人都在问:参加BBY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它是一种成长的历练,是认识更多和你一样有理想有热情的战友的机会,是不断自我鞭策不断认识自我的超越。

人都是孤独的,人的孤独在于他越想让别人理解,却越不被理解;人活在每个时代既定的规则下,本性与自然却越远。在BeBeyond的一开始可以说是“残忍”的——50件事,自我认识,接连不断的小组讨论……

大家不为人了解的,甚至自己都觉得已经忘记的过去被一点点记了起来,脱掉了坚强的外衣,一点点将真实的自己暴露在别人面前。可以说在BeBeyond积累起来的友谊是特别的,因为大家见证了对方一次自我重新塑造并涅槃的过程。

还记得第一次,Linda“小”师让我们“Say Hi”,自己的那一段话全班同学获得了最热烈的掌声:

大家好,我是混沌,我在FD大学学习EE,我最自豪的是在21个国家学者的学术会议上做报告,并演示了我做的微型全息投影。我喜欢EE,因为以前被弟弟鄙视我解魔方比他慢,于是用乐高做了个自动解魔方机器人完虐他。我有一个梦想,造出IRON MAN钢铁侠那样的人机合一的MOBILE SUIT,并让意识连上机器,拓展人类无尽的潜能。

突然发现,这么多年,到现在,我的梦想没有变过。

疑惑,彷徨,梦想跌入深渊

虽然在BeBeyond课上的那次虚拟Offer投票(注:此处是BeBeyond特有的模拟申请环节),我拿到了最多的票数。但其实我是最没把握的:首先,GT都没有考,而且几乎没有时间准备;其次,由于以前并没出国计划所以不屑管政治课等一堆C导致GPA只有3.38,在EECS这个竟争激烈的专业里这很一般。

暑假,在中国电信实习完后我匆匆在9月份考了G,11月份才考了T,GT成绩的不理想,一时都让我差点放弃出国。而随后一次在某中介的咨询更是深深刺痛了我,他们给我开了一份选校名单,可以说惨不忍睹,还记得那句话,UC系统想都不要想,最多去WUSTL(EE排名50+)。一时我几乎掉入了深渊……

”难道我出国根本是错的么?“我扪心自问。

俗话说得好,祸不单行。没多久,无意中发现好基友把我们一起做的项目偷偷发了论文,并署名了他那个要出国的GF。一件又一件的事让我心灰意冷,挣扎在绝望的边缘,内心在咆哮:我选错了路么?

Be Crazy & Stupid,创造不可能

幸好,有BeBeyond 7B班这些可爱的同学们——小野学霸,总理,小哥,CSD,大米,波波……一个个给我安慰和鼓励,让我觉得人不只是孤独的,也可以是被理解的。来福和Linda小师也激励了我:“申请不止看这些,如果这些来不及弥补了,那么就用其他的优势去弥补,BeBeyond的精神就在于努力去尝试,创造不可能。”

突然想起最爱的尼采的“超人哲学”,人正是在一次一次的轮回中不断超越,用铁锤击打自己,永恒的轮回,不断的超越。信仰在哪里,路就在哪里。

于是我开始不断的争取不断的联系。之前出国的学长学姐一个一个勾搭过来,导师院长一个一个“骚扰”。

争取推荐信的时候突然发现之前早上练太极认识的老爷爷居然是我们领域的泰斗——伯克利劳伦斯实验室从前的研究员;飞利浦的区域总裁是自己的学长;去旁听研究生课程,和CIE国际光电委员会的主席,一个可爱的外国老爷子成了忘年交;刚从MIT挖到系里的千人计划教授被我争取成为了自己的导师...

遇到了好多热心的大叔阿姨哥哥姐姐们,可以说如果申请对每个人来说是在漆黑的夜晚在大海上行舟,那么我找到了引路人和灯塔,在此要感谢那么多帮助过我的老师,朋友和学长学姐们。

申请:痛并快乐着

其实申请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的,很多人劝我这么点时间还是去找个中介吧,但我相信我自己能创造自己的路。不断地修改PS和CV,1.0版一直到最后的30.0版,一次又一次见证了我对专业不断加深的认识,不断的充实,不断的自我优化。

既然GPA、GT是劣势,那么就突出我的优势,以彼之长来取胜,自己丰富的项目经历(满满两页CV),EECS人少有的扎实的物理数学基础(掌握四大力学,几乎完成物理系课程),跨越学科的学习(不仅是光电,对Circuit,CS和Biomedical的交叉学习),对梦想的坚持(Ironman人机合一和属于我的贝尔实验室,Innovation of Earth的理念),对社会世界创造价值的理念,创业的实施与理念,一篇1300字的PS里面融入的是我的Passion、我独有的经历和风格。然后找了好多学长和外国教授帮忙修改语言,在申请18个学校的时候不断优化,不断修改,精益求精。

虽然看起来最后的申请结果还不错,但是其实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轻松。我一开始只申了8个牛校,除此不去,后来妥协又申了10个,但在开始出结果的那段时间,一个月连收了10个REJ,除了MIT这样纯粹碰运气的学校,其他都是用来保底或者排名靠后的学校。

我再一次陷入了自我怀疑和恐慌之中,莫非真是天要亡我……但不久后就淡然了,心中的信仰一直告诉着我,”如果现在哪怕暂时被绊倒了,但是信仰之剑可以斩断一切,有信仰的人不怕失败,只怕活着但没有信仰。“此处不得不提起我那个奇葩的寝室,我是原道自然信仰,一个科学信仰崇拜,一个基督徒,一个佛教徒,经常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的辩论和圣战。但至少每一个人都对生活很敏感,都活得很鲜明。

又想起美剧斯巴达克斯里那段经典的画面。斯巴达克斯再次站在竞技场上,放下了武器,闭上眼睛,抬起头,双手伸向天空的诸神,对面的角斗士向他掷出了长矛,他心里只有一句话,

如果命运选择了我,那么我不会死在这里,所以就把一切交给命运,如果我没死,那么从今以后,命运将掌握在我的手里。

正是这样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我不再焦虑。而且还有学长的那句话:“其实集齐10个REJ,你就可以实现一个愿望……”

最终的抉择

最后,当9个offer一字排开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心中百味杂陈,随后就开始陷入了整整一个月的纠结之中...

鉴于哈佛的EECS项目比较坑爹,工科不是特别好,所以我并没有因为他是哈佛就从了。伯克利虽然专排第一,但是9个月的项目,不符合我的预期,我希望读的时间能更长一点。

西北虽然可以读双学位,但就如一个好基友说的,为了他的商科去读一个30位专排的本专业就逐本求末不是很好,也依然放弃了。UW-Madison是极好的Computer Engineering方向,就业很无敌,学长刚毕业3年已经2万刀月薪了嗷呜,但鉴于五大湖过于寒冷,本人在严寒地区会各种不正常,于是忍痛了。Rice是偏向于DSP,个人不是最感兴趣,USC听起来很容易死人的样子……于是最终在UCLA和CMU之间纠结。

CMU人尽所知,有Top 1的CS项目,我申请的ECE是一半EE一半CS,而且此专业就业率100%,最次都是Oracle的Offer,诱惑力很大,但从此走上程序员的不归路。

UCLA的项目在我多次跟伯克利EECS的DEAN一个韩国阿姨的不倦ARGUE+撒娇下,有意向让我在LA两年MS毕业后转去伯克利继续PhD,但还是要不错的成绩和学术成果,于是又是走上了学术的不归路,但LA作为Birthplace of Internet,其Henry Samueli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学院下最强的专业就是EE(吐槽下,Henry Samueli就是EE里一个教授的名字),其中几个方向和伯克利不分上下。

我读的是Physical and Wave Electrionic,导师是硅光芯片的创始人,刚拿了最高工程奖的大牛,大家可以把SP芯片这个东西想象成“光脑”(科幻小说里写的那种)同时还研究SIIICON-NEURO INTERFACE(就是脑神经接口,将计算机系统与人脑连接),是我最爱的研究方向,但是从此就要走上PhD的不归路。

这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让我无比纠结,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忠于内心,选择了前往UCLA。这里想给之后申请的同学们一些个人的愚见,千万不要因为学校的名头大,就选择它,还是要先调查好,你要读的这个专业内容,是否是你想要的,这一点才是最为关键的,否则一不小心就是南辕北辙之局。

尾声

3月的某个周一醒来,手机跳出来两份录取:UCLA和RICE!UCLA还把我的MS提到了PhD,随后一个个都是AD。这一刻我明白了,我没有错,我的梦想没有错,我要做的就是去完成我PS上写的那些话:

1.The adoration of the superhero Ironman inspired my passion to create such mobile suit one day to save theworld.

2.To establish a laboratory enterprise. Thus I define myself as a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entrepreneur, part Einstein and part Edison.

3.To spread my notion of "earth of innovation" to help average people with excellent ideas to realize their dreams.

正如一个老师说的那样,年轻人没什么能失去的,那么就大胆地去活着,去做自己想做的。生命的存在不在于他符合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或者成功观,而在于他有活着的痕迹,所以,至少活得是自己。

一看已经写了3600字,但其实这些都只是这些时间以来的惊鸿一瞥,还有很多快乐的,悲伤的,心酸的故事,还有很多值得感谢的人和事。毕业季,也是适当停下脚步整理下自己的过去。美国的生活学习就在眼前,梦从这里出发,但不会在大洋彼岸停止。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样,我只知道现在的我是真的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会走下去。

培训师说:

混沌同学是BeBeyond 2012学年的学员,他是一个非常有想法且敢想敢做的人,不仅在短短四个月时间里完成了申请,而且对领域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都有了清晰深刻的认识。

在UCLA学习了一年后,通过对学科更深层的认识,他决定并且成功转系到CS(据说在2000人里只录取了4个),这也帮助他毕业后在纽约的Blackrock(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集团)成为了一名数据科学家。

通过他的故事,想告诉准备申请的同学们这样两点:

1.不要轻信中介的判断,人的优秀性是非常多元的,不是几个简单的数字能定义的。

2.认真对待想去的学校的申请,与其海申不如精准打击。


听了混沌学长的故事,看到他能够一步步打破自己的壁垒。

朝着理想不羁前行,你们是否也有所感触呢?

你也想像他一样和一群积极且有趣的朋友一起改变自己吗?

联络我们,开始自我改变的第一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