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不稀缺的东西变成稀缺
如何把不稀缺的东西变成稀缺
段绍译
在市场经济时代,完美的东西不一定值钱,但稀缺的东西一定值钱。理财要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同资本及市场结合起来。
完美的东西不一定值钱,但稀缺的东西一定值钱。
法国的依云矿泉水在中国是稀缺的,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在中国是稀缺的,中国的水墨艺术在世界绘画史上是稀缺的。在一个居民身高普遍在一米七以下的地方,身高一米八的人是稀缺的。任何司空见惯的事物,都可能是另一个时空的稀缺之物。
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因为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层次的欲望,所以它就代表不同的价值,从而产生不同量的财富。一瓶矿泉水在批发市场里几角钱一瓶,在超市一块钱一瓶,在24小时便利店里就卖2元一瓶,在酒店里则要10元一瓶。
所以在市场经济时代,做任何事情时,你不必关心某个东西有多少价值,因为每个人对价值的评价都不完全一样,我们最需要关心的是它的价格,能够卖多少钱。做任何事情时,只要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就不要考虑值不值得,而更应该关心有没有钱赚,不赚钱就不创造财富。
中国将玩具、衣服、鞋子出口到美国,美国将飞机出口到中国,香蕉从南方卖到北方,苹果从北方卖到南方。这些都是通过把商品从不稀缺的地方配置到更稀缺的地方而创造了新的财富。
例如,我将自己的120万元借给值得信赖又很需要钱的企业老板,每月利息按2%计算,就可以得到24 000元/月的利息,然后再用4 000元/月在长沙维一星城租一套市值120万元以上的房子住。结果房东的120多万元的房子每月得到的回报只有4 000元,而我的120万元产生的收益除了租住120多万元的房子外,每年还剩下24万元。
为什么我的120万元能得到24 000元/月的利息呢?因为我把钱放到了稀缺的地方,这不是哪个人都做得到的,但参加过我的民间借贷游学班的人大部分都做到了。为什么房东市值120多万元的房子每月的收益才4 000元呢?因为他把钱放到了不稀缺的地方,买房子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没钱的人都可以贷款买房子啊。大家都会做的事当然收益就会很低。
一个农民种1万斤粮食卖1万元和一个歌手唱一首歌挣1万元,所具有的购买力是没有差别的,它们的价格是相等的。农民种粮食1万斤才1万元,不是因为粮食不好,是因为粮食不稀缺。
农民那么辛苦,很善良、很勤劳,有的贫困地区农民一年都挣不到1万元,不是因为农民不好,是因为农民不稀缺。农民要致富,如果要靠土地,那么就必须种植市场上稀缺的品种;或经营与特色旅游相关联的种植业,如开发以采摘为特色的农家风情游项目;或提高种植的科技含量,打健康牌、独特口感牌、珍稀品种牌等;再就是进城务工。
很多城市都缺少能干的工人,“民工荒”是我们近年来非常熟悉的一个词语,也是一种现象。进城务工,对很多农民而言,是获得远远大于种地收入的一种途径。
怎样把不稀缺的东西放到稀缺的地方去?尽可能地搜集有用信息,筛选出对你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比较。经过多次筛选和比较之后,你就能逐渐培养出一种判断的直觉。
比如你出国旅游,看到一种国内从未见过的益智玩具,这就是信息。你需要做的就是调查国内有没有类似的生产商或销售商,如果有,那么是否有机会参与竞争?如果没有,那么是否可以将其引进到国内?如果不调查不研究不比较,那么很可能徒劳无功。
因为限于个人的眼界和知识,不一定你自己认为稀缺的,对于市场而言也是稀缺的。当一个风景优美的山区还没有被开发的时候,你去当地人家借宿,当地人可能会将你奉为远来的客人,热情招待,完全免费,临走的时候很可能还会给你准备一大堆土特产做纪念。因为你对于他们而言是稀缺的。
但这个山区被开辟为旅游区之后,同样还是那家当地居民,他们家很有可能建造了专门用于出租的客房,并配备了宾馆化的服务。如果你再去借宿,恐怕就必须付钱了,因为现在你是旅游服务的购买者,而他们能够提供不同于你所熟悉的城市地区的服务,他们变成了稀缺资源。道理就那么简单。
再比如说很多名人,他们之中有的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之外还有出色技能。刘德华是影视歌明星,但他还会变魔术、写书法,他不一定有魔术师和书法家的专业造诣,但在影视娱乐圈里,他所学的额外特长是稀缺的,所以他就更多了一份吸引力。
能唱戏的人很多,但能像李玉刚那样,男人唱旦角,并且能将戏曲与流行音乐结合得非常好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他成功了。王刚和宋丹丹都是演员,但他们都出书写自传;白岩松是电视名嘴,今年也出版了新书。
写作对于演艺圈和电视媒体圈而言,都是稀缺的技能。再如在企业家当中,王石是登山家,袁岳不仅开公司也做主持人,同时出版了多部关于创业和成长的书;青年作家韩寒以写作成名,但他同时是一名职业赛车手,而且将车手视为他的重要事业,赛车之余写作,在中国,恐怕无人能出韩寒其右。正因为如此,当一个普遍以同样资本竞争的领域中出现不同的优势时,其自然更容易胜出。
很多时候,似乎没有什么价值的物品,甚至话题,如果你用得好,那么就非常有价值;如果用得好,能放到稀缺的地方,那么就能出效益,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
比如你和几个竞争对手同时竞争一个客户,在大家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就看客户自己的选择了。他一定会选择让自己觉得相处起来更愉快,或者看起来更顺眼的一个人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已经没有降低折扣或其他形式让利的余地,却仍想拿下这个客户,那么就必须在沟通上赢得对方了。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因为和客户沟通过程中比较注重细节,所以他了解到客户喜欢打高尔夫球,就恶补了一下高尔夫知识,在后来的会面中恰到好处地提及打高尔夫的话题。在这个客户所接触的供应商中,我这个朋友是唯一一个提到客户爱好的,因此他是稀缺的,人为地为自己并没有优势的条件上加上了“人情味”这一砝码。结果,这位朋友成功胜出,赢得了订单。
可见,如果一个人肯多学习,知识面广,在某个方面有优势,并发挥得好,那么会得到意外收获。甚至多揣摩一下他人的需要,就能和一般人区分开来,显露出独特,这也是在制造稀缺,能让你在同等条件下比别人取得成功和被认可的优先权。
简而言之,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奇,想尽办法比别人拥有更稀缺的资源,并将它放到同类资源缺乏的地方去。
作者简介:段绍译,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教授的亲传弟子, 北京师范大学MBA导师, 北京邮电大学创业导师, 深圳快乐理财游学苑苑长,九州红娘婚介(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顾问,国际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新浪财经》理财专家,主要研究就业创业、房市股市、民间金融、如何轻松愉快做老板、婚姻家庭及“普通百姓的致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