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的人们跨越了5000多年的时光,才刚向人们展示了神秘生活的面
选择读《河洛古国》,是因为第一章的名字,“双槐树的前世今生”,像极了我曾经工作过六年的中关村旁边某个区域的名字。当我看完了第一章,我特地找了下北京地图,才发现我记错那个地方的名字了……
不过读到这本书依然感觉很惊喜。这本书不像其他历史书那样厚重,读起来的感觉亲切自然。前几章是以娓娓道来的方式和读者讲故事,故事的开头以不同人的视角展开,接着故事慢慢升华,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明白,河洛古国对考古界的重大意义。在这样的讲述中,我对文明的起源越发好奇了。
引子以记者的角度展开,讲河洛古国的发布会之重大,以及她发表的文章,在网上被多少人关注了。这一篇给我的感觉太正式了。不过从后面的故事来看,引子的内容可能只是为了让读者重视河洛古国。
第一章,从双榆树村村民水榆生的角度展开,从疫情后的村民的工作改变讲到村民对这片区域的认识和记忆。这一章写得很朴实。
第二章,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的角度写起,他在河洛古国的开发中过着怎样的生活。然后自然而然地往前追溯,讲他在大学读考古的经历,讲他毕业后依然不太想从事考古的工作,但机缘巧合参加了一次重要的考古工作,他就决定安定下来好好研究考古。而他从前一直坚持学习的业余爱好,又对他的考古工作有着多么重要的积极意义。
这一章的描写也很朴实,但顾院长学习和工作的经历,让我十分震惊。他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即使是考古这样严肃的事情,如果研究它的人学习了课业之外的内容,就有可能给考古工作带来新的变化。这变化对研究人类的历史非常重要。
第三章,从退休了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的角度写起。当他看到了顾万发给他送来的双槐树遗址的报告,虽然该项工作没有更多完整的信息,但他依然从中发现了其重要意义。于是他付出了很多努力,去申请经费,呼吁各方去关注这个项目。接着往回追溯,讲了王巍年轻时的故事。
后面的六个章节讲了双槐树遗址中的一些重要发现,作者还细心地将这些发现与同时期的其他遗址发现进行比较,让读者可以了解得更全面一些。但考古的过程是漫长的,双槐树遗址只是向大家露出了一点点真相,还有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继续关注和了解。
哲学最重要的三个问题之一,我们从哪里来。我觉得考古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置的。如果你对黄帝时期的故事感到好奇,如果你想知道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如果你喜欢《我在故宫修文物》之类的考古故事,那这本书一定能让你的眼界更开阔!
最后祝大家阅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