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创作的心法·下篇
【寻找写作的真相】目录
【上一篇:小说创作的心法·上篇】
关于作品点评与修改
在近年来的写作经历里,若非是课程配套作品点评的服务,我一般很少评论别人的作品,主要是很难给出对方想要的答案。在过往的课程里,有些新人朋友不太理解我的点评意见,他们诸如会问我这样的问题:“作为一个新人,我知道自己的作品肯定会有很多问题,为什么你不一次性把这些问题都指出来呢?我好认清自己的错误,尽早改正。”他们问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的点评往往在两百字以内,只指出几个看起来不算严重的问题,就算改正了这些问题,作品质量也不能明显提升。我这样做倒不是因为我懒,而是因为我知道有些问题我就算指出来了,作者也没有办法改得很好,只会给他带来困扰。
让我花更多时间聊聊这个问题吧。如上文所讲,有些文笔表达上的问题只要多写就能自己修正,新人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正常的,这并不是多严重的问题。而且,处于这个阶段的朋友还没有对写文找到感觉,我就算指出这些问题,他们也不见得能一下子改正过来,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处于“自我表达期”的新人写了一部作品,记录他在高中时期发生的一些日常琐事。这些事件平淡无奇,文笔也显得稚嫩。作者问我他的作品好不好,我能怎样回答呢。如果以出版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作品无疑是没有分享价值的,题材上就不过关。如果我对作者说,你的作品题材上有问题,你换个方向重写吧。或者说,你的文笔太平淡了,一个场景往往几笔带过,你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写得更丰满一点。要是我这样回答,这个作者可能感到迷惑:我要换一个什么样的方向才算合格?什么是细节,怎样做才算是细节丰满?
如果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一般会“降维”点评,我会用新人的标准去看这些问题。对一个新人来说,他的作品出现这些问题都是正常的。所以我会跟这位作者说,总体来说作品的问题不大,但有些地方你可以做得更好。然后我会指出一些他有能力改正的问题,比如一些表达上的硬伤,一些明显的语病,某些影响阅读体验的“口头禅”,某些地方写得太啰嗦可以适当精简。
又比如,处于第二阶段“刻意训练期”的朋友问我:“这个场景描写,我写成这样足够细致吗?我要不要再写长一点?”我的回复一般是:“这个没有具体标准的,只要你读起来舒服,写长一点或者写短一点关系不大。”对方可能会忌于我的导师身份不好反驳,但在心里嘀咕道:“什么写作导师,说了跟没说一个鸟样!”说到这里,让我想起我去问修行朋友,然后获得诸如“没有区别,理解一切,接受一切”这种模糊答案的郁闷感。原来在某个领域钻研的时间长了,真能看到一些新人看不到合一性,像我就能在写作领域里感受到这种“没有区别”的合一。
让我就这个例子,分享我能感受到的合一吧。描写长短确实没有具体标准,你怎样写都不算错。这算是个人审美的问题,而不是对错的问题。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如果灵感状态好,某个场景就会写得比较长,也刻画得比较精细,让人看了很有感觉。但作者在修改阶段再看到这一段描写,可能会觉得写得太长而作一些精简。
如果在写作的当时灵感状态不太好,那么那个场景就会写得比较简单。就算作者意识到问题,拼命想写得更精美更丰富,但也未必能做到。在修改过程中,当他联系上下文,这一段精简的描写似乎也不显得别扭,读起来流畅自然,似乎改不改问题都不大,没有区别。
另一个,再从读者那边来分析。每个读者的口味都不一样,他们每个时期的心情都不一样。有的人喜欢感受气氛,看到精细描写部分会认真阅读,用心品味。有的人只关注故事发展,看到描写部分会直接跳过。所以,描写得太仔细也不能满足所有人。
我所说的没有区别,并不是针对这一个场景效果,而是联系到整个写作过程,写得精细或者写得简单都是正常的,都是合理的。名家的作品里也不见得每个场景都写得完美,哪怕他们写得很好了,也不见得每个读者都喜欢。从总体效果上来说,你认真去写就好了,写成怎样都区别不大。
在开课过程中,我跟学员朋友们提到作品点评的问题,我会这样跟他们说:“我给大家作品的点评意见,是从我个人的写作经验和文字审美出发。如果我认为有些地方写得不够好,需要改进,你们可以参考我的意见,但不一定要遵从我的建议。事实上,如果别的读者看到这些内容,他们可能并不觉得是一个问题。类推到编辑那边也是这样,他们对一部作品好不好的判断,会源于他们的工作经验,市场反馈,以及一些个人喜好。所以大家在写作上不要有太多的压力,如果你辛辛苦苦写的文章得不到认可,有时候只是因为时机未到,没有遇见赏识你的编辑。”
我曾经给某个平台投稿作品,不同的编辑对作品持截然不同的意见,有一个编辑的回复意见几乎全是批评,另一个编辑认为作品挺有意思。这样的情况很常见,编辑也有个人口味,他们对同一部作品的感觉和评价不可能完全一致。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看过的电影,是否有些在豆瓣的评分非常高,而你看完之后却觉得不过尔尔,深感失望。而某些电影你认为非常好看,而评分却低得让你想为它们伸冤翻案。请大家看看下面的截图。
这些内容截图,如果我不告诉大家这是名著《月亮与六便士》的开头,有多少朋友觉得好看,并愿意看下去呢?说到这里,我隐约听见耐人寻味的坏笑:“鸣叔,你要打算抹黑名著来标榜自己的独特吗?”鸣叔没有这样的嗜好啦。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如果我本身只喜欢喝奶茶,就算你给我点几百块一杯的猫屎咖啡,我也会觉得难喝啊。联系到上面看电影的例子,高分电影对应于高分名著,一样的道理,没有区别。
我曾经跟一位编辑朋友在聊天中谈到文章的出书改编,有些纸书在出版之前是某个平台的一个热门的贴子。那些贴子文章有趣好看,但出书之后味道变了,她觉得还是原来的版本更好看。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几年前我追看过某一部网文,我对这部作品的开头特别喜欢,觉得文风非常有意思。后来这部作品出了实体书,我对照网络版感觉还不如不改。实体书的文字变得更谨慎更克制更规矩,但也失去了原来不羁灵动的味道。原来的文风看似粗糙,却有一种轻松的韵味,常常让人会心一笑。精细打磨之后,也把这份随意的味道抹去了。像我自己出版的书也是这样,有些地方编辑给修改了,语言显得精致规矩,却也没有了我喜欢的味道。
电影《天才捕手》里面的编辑 麦克斯·伯金斯 对天才作家 托马斯·沃尔夫 说过这样的话:“我一直担心自己的编辑工作会让你的作品走形,你最初版的作品到底是不是它最佳的版本,这谁又说得清楚?我们图书编辑真的有让作品变得更好?抑或我们只是改变了它本身想要传达的内容?”
我对这番话深有共鸣,编辑修改出来的版本就一定更好吗?也许真没有人知道怎样才是一部作品最好的样子,或者根本就没有最好这回事。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只能写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样子,编辑修改过的版本也只是他认为最好的样子,也许这两个版本都不对读者的口味。我自己的书就是这样,四万字的中篇版本在几个平台的口碑都不错,十万字的长篇版却反响平平。前者只是随意而为,后者内容更丰富,又经过我和编辑的双重加工,质量应该更好,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成绩。
也许四万字的免费版本情感爆发力更强,读者可以一口气看完,又不至于产生阅读疲劳,那时候他们心情愉悦,自然会打上好评。而当内容扩展到十万字,过长的篇幅让他们的情感分成几次宣泄,看完之后情感起伏就没有那么大。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真相如何我也不得而知。或者真的像版权部的编辑老师说的那样,这部作品类型定位模糊,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也许并没有什么读者愿意购买,自然也不会有下文了。我不去猜想原因了,反正我怎么想都是瞎猜的。反正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刻意而为还比不上随意而为,作者和编辑所认为的更好版本,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当作者处于第二第三阶段,你们就有更大的机会出版纸书,如果那时候你的编辑对你的作品照单全收,不要求你大修改,你一定要好好珍惜这莫大的福气。也许是他这辈子要来还你前世的救命之恩,这样的好编辑,你怎么爱他都不过分。
关于作品点评的话题说了这么多,我主要想说的是这么几点:第一,作者不要想着写出取悦所有人的完美作品,每个时期只要尽力写出你认为最好的效果就好。第二,如果你面临第一次出书或其他变现的机会,编辑叫你怎样修改,你就尽量配合达到对方的要求。第三,对于别人的点评意见,如果他不保证你能获得收益,要不要顺从他们的意见而修改,只看你个人意愿。如果你认为对方讲得有道理,你也刚好有修改的意图,那么你可以进行相关改进。否则,你不需要作出改变。
初学者应该写什么材题
初学者往往在写作题材上感到纠结,一直想写点什么,但不知道从什么题材入手。在这里我给新人朋友一些参考意见。
第一个建议是写自己心念已久的故事。如果大家多年来一直在构思一个故事,只差一个时机将它写出来,那么第一次练手的作品就可以写这个故事。有朋友可能会担心,现在自己的水平还不够,把故事写坏了怎么办。这真的不是问题,请不要觉得这部写出来之后就是它最终的样子。如果你真的喜欢它,你不会介意在往后的日子里重写这一部小说。
我跟大家说说我的经历,我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就开始写一部长篇玄幻小说。当时写出来的效果非常幼稚,但我很喜欢这部作品。六七年过后,我的写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一些事件触发下,我对这部作品进行重写。重写出来的效果比第一版要好很多。第一版只能自己看下去,第二版至少有读者可以看下去。有过第一版的写作经验,我写第二版的过程很顺利,因为情节早就理清了,我基本上不用怎么构思故事,写得很流畅,也很享受。所以大家真的不用担心写坏一部作品,如果那部作品真的写坏了,那意味着你往后可以把它写得更好。
第二个建议是关于自我疗愈。我相信写作具有疗愈作用,如果这些年来一直有某些情绪压在你心头,让你感觉不痛快,你可以编一个跟它们相关的故事,把这些情绪和心里话全部写下来。写作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次深刻的反思和直接的面对,原来困扰已久的问题可能会因此想通。当情绪和心里话写出来,或许你就因此解开了心结,因为压在心头的东西得到了宣泄,你不再对其耿耿于怀。《人在风里》就是我的一个心结,当我把积压多年的心里话宣泄出来之后,我发现这个心结已经解开了。
这些材题可以是你难忘的初恋,自己过得比较艰难的几年,现实中对某人不能面对面说出来的话。不用考虑这些内容对别人有没有意义,当作者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有过相似经历的人容易获得共鸣。这些真实的情感和真实的感悟就是具备价值的东西,有时候比完全无中生有虚构出来的故事更能打动人心。哪怕你的写作水平还嫩,写出来的东西别人不爱看,但至少对你有极大的意义。往后当你回顾这部作品,我相信它带给你的感动比当初的几个点赞要多得多。
第三个建议是写自己特别喜欢的题材。作者可以回想你平时经常看哪一类小说、电视剧或者电影,这些都可以作为参考依据。由于你本来就对这方面的内容了解比较多,自然更容易理解它们的吸引力在哪些方面。也许你会无意识地写出这类作品特有的味道。写自己喜欢的题材更容易获得乐趣和成就感,这些精神上的收获是一种绝佳的享受,甚至这就是写作带给作者最好的礼物。
建议大家选取题材的时候可以少一些算计,少一些期待,不要先想着写什么题材会火,或者更容易出书。我建议大家试试听从直觉,看看第一时间想到哪个题材,想到它的时候自己会不会觉得开心或者激动。如果有想马上去写的冲动,那基本上非它莫属。
在简书写作的一程里,我看过一些作者朋友写的乡土类作品,虽然写作的技巧和文风都未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但这些作品都有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它们让我知道这世上还有一些我想象不到的生存状态,它们所带给我的情感触动并不少于名家的作品。可惜的是,现在这一类题材并不容易出书。在此向这些作者真诚说一声感谢,也许你们无法赢得编辑的青眯,无法赢得时代的认可,但至少你们赢得我的尊敬。
一部电影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我相信小说也具有相同的力量。
我知道现在很多长篇小说的作者都是凭着热情和毅力在写作。有时花费数月时间,苦心创作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所获得的红心和收益还不如一篇公众号几千字的爆文。就我感觉来看,当前公共写字平台,作者多,读者少,有耐心看长篇小说的读者就更少。如果以后有更合适阅读平台,又或者能够打通一些渠道,让长篇小说能够有效输出,大家的作品应该可以收获多一些关注。而在那之前,我们需要接受现状,少一些抱怨,将精力集中在创作上。如果你的作品写得足够好,满足出版的条件,哪怕阅读量很低,它依然可以获得出书的机会。
我建议新人不要一开始就尝试写几十万字的长篇作品,可以从中篇入手。对新人来说,享受写作的乐趣比较重要。长篇小说因为创作周期过长,创作的新鲜感会慢慢降低。如果平时学习或工作比较忙碌,作品完稿的那一天显得遥遥无期可能会产生焦躁。而中篇小说几万字的篇幅,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在一个月内写完的机会还是很大的。能够完整写出一部作品对新人有非凡的意义,我希望大家可以享受到这种美妙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中篇小说的写作技巧适用于长篇小说创作。长篇小说由若干个情节组成,一个大情节可以看成一部中篇小说,构思和写作的过程是相似的。所以中篇小说是一个踏板,习惯写中篇小说之后,再写长篇小说也不会觉得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