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精读打卡16:孝子多是贤臣?——《论语别裁》

2024-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若可的读书笔记本

阅读时间: 2024年 1月15日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书目:《论语别裁》

阅读范围:《学而》第二句

引用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孔子的著作

我们通常说的《论语》收录的是孔子和他弟子的一些警世恒言,严格来说并不是孔子的著作。孔子亲笔写的是《春秋》。

有子何人

有子,名有若,孔子的弟子,字子有,比孔子小34岁。作为年轻有为的学生,孔子死后曾请他上堂讲学。因此在论语中也收录了很多他的教义。

孝弟(通孝悌)不等于愚孝

这里的孝是相对的。父慈所以子孝,兄友所以弟恭。而不是我们传统理解上的愚忠愚孝。所以这里孝悌的意思不是强制性的行为枷锁,而是倡导父母兄弟之间相互关爱。

亲缘关系的延伸

其实保护孩子是人的本性,区别于其他的生物人的行为,加上了文化的背景。西方的很多国家更重视对孩子的关爱,婚后脱离原生家庭,该不该奉养父母与东方的思想有很大的分歧。

而中国则讲究五伦也就是5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他们分别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朋友作为亲缘关系外的第五伦与当时中国社会的人情网络有关。

从孝顺父母到保护宗族

孔子生活的时代还是分封时期,在封地生活的居民都是以家族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宗族观念十分强大。

君子务本,本的是什么?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践行好了“本”,“本”树立了形式的规范也就产生了。那么这里的本是什么呢?

结合上文的孝悌观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君子务本不是知识渊博,而是培养孝悌的精神。把兄友弟恭的关爱,扩大到对宗族的维护,再到对国家社会的仁爱之心。

个人总结

有子的这句话类似于我们现在常说的“看他如何对待父母,对待服务员就能知道一个人的人品。”

关于孝顺仁爱的人不会犯上作乱。这一点,南先生分析的不够多,我再来补充一下自己的理解。

当时的社会更讲究人情关系,和家族的人情关系好说明对内有靠山倚仗,对外有维护好人脉关系的能力,所以这种与人为善的人,不会产生挑战权威的危险思想,因为他正是这种稳定关系的受益者,所以很少有犯上作乱的。

从另一个角度想,农民只要安居乐业,在灾年时有乡里兄弟的互相帮衬,哪有舍命去叛乱的呢?宗族大户维护好内部的利益关系,也不会抛家舍业的去犯上作乱。

在当时法律制度并不完善的时代,是需要宣传团结友爱的思想,来维护社会稳定的。

我还联想到《知否》里的顾二和明兰,他们都是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才不得不靠自身的反抗来谋求个人利益,也是类似的道理。这也从反面证明了,没有爱的感化,也怨不得人生反抗之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