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后的反思---写给孩子的父亲一封信
昨天,参加了家长会,回来后心情特别复杂,当天没控制好情绪,对着你发了一通牢骚,不知道你们是否听进去了我的牢骚,结果自己晚上也没睡好觉,第二天醒来感觉心情依旧很是郁闷。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母亲总是显得比父亲要焦虑多一些。
家长会后的反思---写给孩子的父亲一封信
我们都是孩子的守护者,初为人父、人母,我们都是第一次养育孩子,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我们的骄傲,但是反思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我们竟然很久没有坐下来进行一次系统地、全面地沟通和交流了,也没有探寻过他人成功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是不是在孩子的教育中迷失了方向?
1、乖孩子的标准是什么?成绩好?听话?会思考?懂得孝顺?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健康平安他们就很高兴了、有的父母认为只要她听话就是乖孩子了、有的父母认为成绩优秀,什么都比别人强才是乖孩子的标准。我们从没有把孩子的成绩作为检验孩子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我们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在这一点上面我们是统一的。作为母亲,我希望孩子能够跟上同龄人的脚步,懂得体贴和孝顺,有一点情商,会一点甜言蜜语,有较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这点要求并不算高;对于乖巧,老师则在这次家长会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越来越发达,我们都无法预料到15年后当孩子们长大进入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老师们希望孩子们不仅仅要乖,更应具备一些创新性和灵活性;只有拥有了快速适应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变革,才能有能力去参与到改变的活动中去。
反思:虽然我们也希望孩子能多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也希望和孩子们的家长多些交流的机会,但是有时由于每日的功课而没有太多的时间玩耍,有时也是因为磨蹭,有时是自己的懒惰,所以很多想法只是局限于想法而缺乏行动,基于此我认为我们需要改进。
改进方式:共同寻找教育方面的资料,共同阅读或参加学习交流学习心得;多和同龄的父母探讨孩子养育、教育得失体会,建立双方共同认可的教育观
2、家庭目标和愿景
孩子上学期有一篇命题作文是关于家教和家规的,孩子左耳挠腮怎么也写不出来,她说看电视里那些大家族都有家规家训,而我们家的是什么呢?孝顺、善良、诚实、信用、勤俭节约,在我解释完之后,我自己也对我的解释不是很满意了,当时我也有些懵的,不知道怎么给孩子做更全面的解释,后来我想到了《弟子规》,这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弟子规》在规范人的行为规范,做人的基本准则上总结的非常对,这也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积淀,在孩子心目中这就是规矩,是要遵守的,另外孩子是可塑的,在越小的时候越容易建立起这些道德规范,做事的原则,因此教育确实从小做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有人说: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在孩子面前,父母从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没有小事。要教育孩子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父母自己就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要求孩子积极进取、勇敢拼搏,父母也要率先示范。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反思:作为一家之长,我此刻多希望你这个做父亲的能带起这个头来树立起咱们家的家庭的威信和尊严,家庭内部需要规则;家庭内部是有动力的,要促进内部平衡,不能长期失衡;家庭需要目标和愿景,这样才有凝聚力;家庭需要文化建设和精神上的引领者。
有一句喊得很响亮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了这个家庭而努力,我相信我们的家庭建设一定会搞得得越来越棒!
改进方式:
共同学习《弟子规》共同探讨和建立我们的家规家训、建设家庭目标和愿景
可参考的资料:
1、吃亏是福,自己的路自己走。
2、孝在当前,莫要子欲孝而亲不在。
3、本分做人,踏实做人。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晚辈必须尊重长辈,弟弟妹妹听哥哥姐姐的话
6、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7、自尊、自强、自立
8、珍惜生命、爱护自然
9、尊老爱幼、勤奋好学
10、老老实实做人、勤勤奋奋做事
11、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12、天下作伪是最痛苦的事
1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14、百善孝为先、诚信为本、以和为贵、以德服人
15、诚实、善良、孝顺、宽容、有责任心
16、孝为先、和为贵、诚待人、亲持之
17、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18、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才
19、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20、与人为善、于己为善
2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2、踏踏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23、尚节俭、爱劳动、善读书
24、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5、见人必恭、见难心及、见功思过、见利思义、见贤思齐
26、友善亲朋、尊师重道、谦恭礼让、刻苦拼搏、自强不息
27、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尊老敬贤、扶危济贫
28、处事谦让和为贵、为人诚信善为本
29、诚实做人,和善待人;尊老爱幼,尊敬师长,万事包容,和睦相处,学好知识,掌握本领,遵纪守法,勤劳节俭
3、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这个问题其实是对上一个问题的延续,除了在道德品质方面我们是孩子的榜样,我们的工作状态、事业心和责任心;我们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言谈举止都是影响孩子的成长的关键因素。前段时间,地铁上一副画被转载了无数次,这副照片描述了两个妈妈带着各自的孩子乘地铁,其中一对母子妈妈和孩子的手中各自捧着一本书,聚精会神地在看书,而照片中另一对母女,母亲一直在看手机,旁边的小孩则伸长了脖子也一直盯着妈妈的手机屏幕。随着智能手机业务的拓展与进步,我们俨然是成为了被手机绑架的人(家长),我们在家里面玩手机、玩电脑的行为一定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孩子会想,凭什么我这么辛苦写作业,你们却在一边开心地玩手机呢?久而久之,她们对学习的兴趣必然受到影响。
家长会后的反思---写给孩子的父亲一封信反思:手机的故事仅仅是个缩影,我们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时都会给孩子留下仿效的模板;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当复印件出现问题,请在原件上找找原因!这句话和这这张照片一样经典!
改进方式:克服欲望,告别手机,找到新的兴趣爱好,陪伴孩子共同学习进步
4、不吝啬对孩子的鼓励
人是一种喜欢被别人爱、被别人理解的动物。心灵如玻璃般透明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呵护与赏识。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爱的精神,鼓励的眼神,肯定的话语,像是自信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对于孩子,不妨多点鼓励,多点赞美,少点批评,少点指责,让孩子快快乐乐,健健康康成长!
鼓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一句话、一条微信、一封手写的信或者一个电话。
经常出门在外的爸爸,其实你知道吗?不在孩子的身边的时候,孩子是多么希望能接到你在外乡打来的电话发来的信息给她几句鼓励的话,哪怕仅仅是一句,这份从远方传递来的关爱与鼓励,对于孩子来说是件多么开心的事。
反思:有时我们总是给自己找借口,自己有多么的忙,或者因为工作有那么多的烦恼,但是如果真的关心孩子,时间挤挤总会有的。
改进方式:不管有多忙,都要记得给孩子一个拥抱或一个电话(短信、微信)如果能视频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并给出适当的指导,那是最好了!
5、情商教育
对于父母而言,除了重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外,还有一项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甚至比智商教育更为重要的,就是情商教育。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认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最新的研究也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智商的高低,80%则取决于情商。如果把智力看作是一种潜在的智慧能量的话,那么情商则是唤醒这种潜在智能的笛声。
高情商的培养可以从培养忍耐力 、培养自信心、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开始,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长大后易敏感、退缩,放手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多成长。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二年级起因为各种原因得不到家长的及时接送,所以逐渐地她就练就了自己上学和回家的勇气和信心,这点,我认为我们家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要强很多。但是不仅仅局限与此,高情商还包括较强的团队荣誉感、团结精神、情绪识别和控制换位思考能力。
反思:情绪控制能力是最难的一项品德,而以上其他各项能力不要说小孩,甚至连我们大人都不见得具备,又怎么能去教育和影响孩子呢?
改进方式:学会做一个细心观察父母、学会和孩子交谈沟通、与孩子一起面对难题,共同承担、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求助于专业机构、及时与学校的老师沟通孩子的成长中的问题
6、强化孩子的思考能力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是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孔老夫子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 收效甚微。
家长会上,几位老师也反复强调,四年级的孩子必须开始独立思考。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是个长期的过程,教会孩子思考,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如果不会思考,就会导致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建立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将知识进行归纳、提炼、消化和吸收,最终变成自己的财富。
反思:有时孩子不爱问问题,这时我们要鼓励她多问为什么;有时孩子问了为什么,我们却随意地让她们去请教度娘,殊不知,当百度把所有答案告诉了孩子之后,孩子的思考能力也逐渐在蜕化。
改进措施:学会判断孩子的问题中哪一些事值得深入思考的,鼓励他们自己通过各种实验找到答案;拓宽视野,加大孩子的阅读量;增加必要的思维训练;引入体验式学习;在游戏中锻炼逻辑推理能力
借着这次家长会,做个反思,也希望和作为孩子守护神的你共同探讨在未来的日子里如何齐心协力一起帮孩子成长和进步!
也希望你能从父亲的角度,思考在将来的日子里,如何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