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11
看少女终末旅行,不知为什么,俩个小女孩在末日下相互依偎的旅行令人感到很治愈。转念一想,如果是俩个男的呢?我想我应该不会喜欢,反而如果是男性独自在末日求生的话,对于我来说就有一种魅力了(比如《我是传奇》)。难不成是什么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换成一男一女怎么样?那就成谈恋爱了,可能现实中太常见了,也不是很喜欢。想起加缪在《鼠疫》的手记里提到,围城之中的艰难抗疫,其中令人更加压抑的是,这里面没有任何对女性细微的描述。我想女性形象大底就是我们内心温暖柔软的化身, 若要想刻画绝望,孤独与暴力,诉诸笔墨到一个孤胆英雄上便顺理成章了。而要想呈现藏在绝望下的希望,又不能单单只有一名女性,就像现在我不愿去想小千和尤之中谁失去了谁之后会是怎样的生活一样,弱小的个体相依为命,能激起人们内心的怜悯。从这一点看,一男一女的分工,或许就会让人提不起这份感动,反而观看的过程中会去想,分担责任给谁才对这种事情。7/14
周一去公司的路上对人群感到不适,也感到有点不安因为回到工作场所,联想到阿德勒的观点,工作本质上是与他人的合作,那我这方面做的很不好嘛?我能不能和别人带来什么价值,又或者我能不能融入这个team里?感到些焦虑不安,但一想到工作感到困难的原因不是我能力不够(因为技巧可以磨练学习提高),而是自觉还未能融入集体。搞清楚源头是什么后,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而人不安的理由,现在看来,或许是因为下意识地认为现状没有改善的可能,例如,技能我是知道可以慢慢提高,所以对此并不是很担心,但对于合作,由于经验不足,脑海中便没有以往行之有效的方案,另外,以往与绝大数人的合作都不太满意,以至于对于成功的信心不足也是促成不安的根源之一。7/14
发现,如果工作中某项进程在我的预料之内完成的话,心里是很爽,于是渐渐能理解那些财经类或者社会区的up喜欢预言某事发展的原因了。倘若说中了的话,那简直不要太自满。7/13
确实感到网上的有些人有种想当别人爹的欲望。起因是在豆瓣评论,亦或是在网易评论下,会看到一些貌似怀着替你着想态度的评论,但实际上,从其言辞中感受到的往往反而是个人情绪的宣泄,关于其他平台上,我印象里此类言论只会更甚。(我记得这种“好意”究竟是对己还是真的是为他人在直观上很难分辨,但相反却比较容易做判断,方法就是当你反对他时,看他会不会气急败坏。)7/13
有时候不是一直想就能越胸有成竹的,反而对一些有压力的事情,越茫然地去想,便越担心失败,越会失去行动的勇气。不总是应该去想的。7/8
生活,不是为了值不值,而是看你愿不愿意,前者活在别人的看法里焦虑庸碌,而后者你可以从中获得些许安宁。7/6
又想起了“观之”。7/5
历史即曾经发生过的事,它需要被铭记,即使不代表什么。7/4
听到小幸运,小幸福之类的词,感到恶心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小?其中有种思维固化的小女生的作态?这样的词汇经常出现在一些电视剧里。哦对,还有小时代,为什么一个正经的词汇面前要加个小?这样看上去很可爱嘛?小瘪三?啊哈哈,这样看上去很可爱嘛?最终其实还是觉得这样活着并不真实吧,粉饰太平的人,注定不愿直视现实残酷的一面。7/4
朋友,是不论你现状如何,都接受你的人。
而你认为是朋友的,则是不论你现状如何,都愿意去见的人。6/21
发觉,只要是说出口的,以后就难免会自觉说错了。
而感到说出的话以后出错的可能性越大,就会越害怕说出口。
但就是我想的,只要是说了就会错,总有不合适不恰当的地方,怎么消除或缓解这个感觉呢?这话不应该是对别人说的,而是向自己。
一旦自己开始害怕,感到自卑,就会变得不想言语,因为不想再说错话。 6/20
想到强迫症可以说是一种慰藉。
可以这样告诉自己,不是我错了要被人指责,我只是病了。6/19
实事求是就是不先入为主,不代入自述者情感的观点,而只看真实发生的事物,进而可以推出普适性的结论。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