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故事
这篇文章要谈的三本书分别是冯唐的《万物生长》、蔡崇达的《皮囊》和余华的《活着》,这三篇都属于小说类型,尽管长短不一,但我觉得它们都与生命这个伟大的名词联系在一起,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有的歌颂青春,有的怀念过去,有的书写人生。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着生活,有的阐述成长,有的引人深思,有的入木三分。创作是件艺术,生活也是件艺术,我所认为的小说是从一个故事反映生活,能够带给人启迪,起码能带给人少许收获,所以我们才愿意去读一本小说,而不仅仅是因为它好看或者打发时间。
《万物生长》有三部曲,我看的是第一本,小说也被翻拍成电影,算是有一定知名度,网络上对这本书褒贬不一,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一定多么有故事性,但它文笔极佳,抛开它的思想性不谈,比起网络小说、青春言情小说,这本书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有人说王小波之后看冯唐,王小波是在去世后才火的,冯唐能跟王小波比吗?我读过王小波的《寻找无双》,作品我没有读懂,王小波的思想我也不好评价,有人说,大学男生是要读一下王小波的,他声名在外,我也染指一二好了。王小波我读不懂,冯唐我也读不太懂,读不懂我也读,也许只是好奇心作祟吧,但我希望能在这些很厉害的人身上找到一些令我慰藉的光芒。就像王小波说的,他只希望这辈子能多懂一些道理,我也只是希望能找到一些让我兴奋和进步的东西。
冯唐说他这部小说是失败的,他说:“本来想写出一个过程,但是只写出一种状态。本来想写出一个故事,但是只写出一段生活。本来想写出一个可爱的人物,但是这个人物总体上沾沾自喜、自鸣得意,一副欠抽的样子。”作者本人的角度可能是身在此山中,就像作品风格的不可控,作品给读者带来的影响可能是作者本人未想到的。我从中读出了青春的叛逆和年少的轻狂,我们每个人在青春期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拥有别具一格的青春,虽然长大了才知道那是虚妄,但那种梦想确实是我们那个年纪最引以为傲的想法,甚至是全部的精神支柱,从这部作品里我看到了那个不同轨迹的青春,也看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或者是过去那个年纪内心的一些想法,关于爱情,关于友情,关于种种不可控的因素,或许只是虚构的,但我们却愿意承认那是我们的青春确实存在的痕迹。那些故事,或许不够惊心动魄,但也能够反映出生活的一二,我们读的时候也能够受益。都说作家笔下的故事能够反映出生活,但谁又能说生活就像故事?我们的生活没有那么精彩,但我们向往故事中的精彩,就像看电影,身为艺术的故事能够把我们带向更好的自己、更真实的自己,就像有一句话叫做,艺术是让人找到更真实的自己。
有人说,谁拥有故事,谁就拥有世界,我们也许未曾拥有故事,但我们拥有青春,也许,这就是最好的故事。
《万物生长》也许是虚构的,但《皮囊》确是非虚构小说中的代表,这部小说让韩寒、刘德华作序,一出版可是火了不短时间,我也是慕名前来读一下这本短篇小说集的。何为真实?真实也许辞藻不够华丽,却句句扣人心弦,这部小说就是这样。我看的时候,还以为是虚构的故事,没太在意,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在想这是不是真实的故事,越读越震撼,后来得知是真实的故事,心里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一个作家是需要多优雅的生活方式和多优雅的文笔才把生活写得如此栩栩如生,如果让我去写类似其中一篇故事,我肯定是一团乱麻,因为我知道我跟作者差一个人生境界,他的人生是艺术品,我的顶多是残次品,我的生活还称不上是故事,有许多像我这样的人,有一定笔力,但是还不足以将自己写出来,也有许多有完美故事的人,他们没有一定笔力,不足以将自己表达出来,让人知道他们的生活,也许只有一个修身齐家的作家才能将这两者合二为一,产生最棒的化学反应。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们眼睛看到的都是皮囊,只有用心去感悟的才是灵魂,一张皮囊掩盖下的是真实的灵魂,这本书之所以取名《皮囊》,一是因为文中有篇短篇叫做《皮囊》,其中的阿太告诉作者一种生活态度: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据我所想,二是作者可能是通过皮囊让我们联想到更深层次的东西。
《人间失格》作者太宰治写完这部作品就自杀了,不少读者读到了自己脆弱的一面,也许有了自己愧而为人的念想,人间失格的意思就是在人世间丧失了做人的资格,当然,这是很负面的,但《人间失格》这部小说让你看到了在人世间的彷徨与恐惧,让你想到曾经也是不是在某个瞬间不为人样。何为真实?当你面对失落时才最真实。在生活中,我一直在想,一个人的才华是不是与他的名声成正比,一个人的作品好坏是不是与感动人的深浅层次成正比,周杰伦的歌大部分是嘻哈类型,是快乐的曲调,他很有才华,称为天才也不为过,但是不喜欢他的人有很多,我们在快乐的时候也不觉得他的歌有多好听,恰巧在悲伤的时候,我们才觉得他的歌是经典。而其他许多歌手的歌大多是悲伤的曲调,却异常受欢迎,是不是悲伤才是人类无法逾越的最真实的情感?是不是悲伤是最能给人力量的?
而皮囊之下包含的悲伤与快乐,才是我们最真实的生活,而不是眼睛所能看到的皮囊,那些怀念,那些故事,才是我们生活中最永远的青春。我们通过《皮囊》看到的喜怒哀乐,也是自己的喜怒哀乐,就像《人间失格》所看到的,那是我们最真实的自己。那么,皮囊之下有震撼过你灵魂的存在吗?
《活着》我看了两遍,这是个很好的故事,作者反复强调,我们要为活着而活着,不要为其他事物而活着,可不可以说,活着,就是更好的生活?生活是件艺术,活着是种态度,我们接受不了苦难,而作者就将苦难写到了极致,想通过极致让我们反思一般的生活。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也没有修成正果,故事的结局是他与一条老牛相依为命,他对生活看得云淡风轻,与一位年轻人侃侃而谈,他的人生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作者想表达的是他对生活的态度,无论如何,他依然坚忍,也许就像作者所说,生活的本质在于默默忍受。
他这种坚忍,就像《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一个人的海,一个人的人生,老人在海上与鱼搏斗,他在反抗生活,其实,福贵也在反抗生活,只不过这种反抗带着东方式的智慧,我忍受着你,你全来好了,但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倒下,这是一种智慧,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领悟。《老人与海》里写道,生活原本困苦,不同的只是你用什么方法去面对。老人很老,但他依然在与大海搏斗,你可以被毁灭,不可以被打败。
故事是反映生活的,故事也许并不那么难写,但生活一定不是那么容易,无论故事多么精彩,它的重要性不会高于生活,我们尊重故事,更要尊重生活。
如果有一天有人问我,读书与生活你更喜欢哪一个?我会说生活,虽然读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我还是喜欢读书之外的生活,因为它更真实,我喜欢大自然,我也向往更大的世界。但是,书里的故事也有它存在的必要,而无论它是真实与虚妄。
我喜欢故事,喜欢生活,而生活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