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读书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4)

2022-02-07  本文已影响0人  孔繁竹

004  第二辑    教育即生活

一、别让童年在信息时代消失。a童年被发现只有400年左右,是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学校教育的普及而出现的。人们逐渐明确了童年的一些基本特征:独特的语言体系、服装、儿童教育等。b童年的危机:首先,童年原本是一个有序学习的过程,但是今天电视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成年人丢失了对信息的控制权,儿童正逐渐丢失羞耻心,变得无所畏惧;其次,信息时代儿童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语言学习逐渐向图像学习过度,信息的传播通过手指的划来划去就可以实现,写作开始怠慢,信息资源吸引了孩子的眼球,让儿童感到学校生活了无生趣;最后,浅阅读的泛滥,读写能力有走向衰退的趋势。c重新发现童年。需要从道德重建、教育转型、尊重个性三个方面去重新发现。

二、怎样让学生爱上学习。a自我认知系统:各种信息进入大脑之后,有98%的信息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淘汰,只剩2%的信息有可能被大脑感知到。是大脑中的自我认知系统决定了某项学习任务是否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具体流程可简化为:信息→自我系统→元认知系统→认知系统,内在动机来自个体的自我系统和元认知系统,当这些系统受到积极的刺激时,个体就会为了妥善处理自己的学习并保持良好的进展而努力工作。    自我认知系统如何判断学习任务信息是否有价值呢?看是否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看自己是否有本领去学习、看各种关系是否有利于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自我系统属于“我想做吗?”的系统,元认知系统就是“我会怎么样?”的系统,元认知系统受自我系统控制。  b关系的重要性:泰尔斯顿提出“关系第一,教学内容次之”的看法    c外部奖励的破坏性: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取决于个体内在的驱动力,是由个体的自我认知系统和元认知系统共同决定的;外在动机则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多数时候以奖励方式出现。代表人物是斯金纳。泰尔斯顿认为,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大量外部奖励的激励,会在无形中挫伤他们固有的内驱力,使他们失去了因为学习本身很有趣而去实践它的动力。好的做法是,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和他击掌庆贺,或者举办一个别具一格的庆祝活动等。

三、要善于讲故事。a故事可以滋养想象力,听故事、讲故事是滋养我们想象力的重要途径。b故事具有治疗作用,苏珊·佩罗在《故事知道怎么办:如何让孩子们有令人惊喜的变化》一书中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故事通常由三个要素组成:隐喻、情节和解决方案。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不要把故事情节给孩子进行诠释,也不要问他如何理解;二是不要借助故事试图说教,并引起孩子产生内疚感。全世界的文化都在用故事的形式传播道德观和价值观。听故事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接收这些信息,这就是故事的本质以及力量所在。一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应该通过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情节,让听者自发得出自己的道德结论。苏珊·佩罗说故事就像水,能够找到直抵灵魂深处的道路,能够透过裂缝渗入坚不可摧的墙壁,能使万物重新焕发青春的光彩。c故事要讲出来才有生命力。讲故事的过程就是一个“分享”的过程。  无论是讲故事还是读故事,以下几点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 一是要保持对其他文化的敏感,以便帮助孩子建立全球意识。二是给年幼的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一定不能夸大人物,不要以过分戏剧化的方式来讲故事。我们的目的不是去吓唬或刺激孩子,而是通过故事的内容来滋养孩子,给他们力量。要信任故事中图景的力量,它们可以很好地传达出故事。三是尽量避免“电视儿童”的出现。电视中当然有很多图文并茂、情节曲折的故事,但电视机只负责信息的输出,和孩子之间没有任何的情感交流。

感悟:无论是对《怎样让学生爱上学习》,还是对《要善于讲故事》的学习,都有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