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咖啡馆带领人复盘文1:死亡会毁掉人的肉体,但对死亡的观念可以
2021年7月18日晚上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刻。心心念念的死亡咖啡馆活动终于被我带到了家乡——河北沧州。这个活动对于太多人来说是完全陌生与新奇的,有人会被吓到,以为是什么密室逃脱;有人会惊讶,怎么会有这样的“虎狼之词”?——死亡咖啡馆是个什么东东!也有人是非常感兴趣而报名······
为了能够带领这个活动,前期做过的准备工作持续了很久,从2019年去上海醒来死亡体验馆的“赴死”开始,我对死亡焦虑的一路走来,现在发展到是真正感觉死亡话题的魅力所在,以及对死亡所包含的庞大未知领域的学习产生了科学而好奇的态度。这些都让我的头脑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念头与期待。
在第一次带领完活动,接受督导后,由这些念头和期待所带来的幡然醒悟就是那么的真实而残酷。
寻找念头和期待的边界,清晰自己的内在环境
督导王莹老师听了我的带领过程,只是简单的几句提问,就让我如梦初醒,特别特别佩服她的功力。
在带领活动开始前,我焦虑的心情促使自己不停地去翻带领人手册,但带领中还是会遗漏重要的活动规则设置的说明。
在报名活动的参与者中,每个人的到来都或多多少跟我有关。“因我而来”的念头不停在心里盘旋。
我希望每个人因为参加了这个活动,离开后可以轻松、直接、自由地谈论死亡,更从容地活在当下。这些对自己的期待无疑让我背负了“内心的石头”,而且是无意识的惯性驱使自己这样去想,这样去做,没有办法更好地身处当下。
所以,死亡咖啡馆讲究的“清场”,是需要带领人有更多的勇气和底气去求证、核对、放下这些念头与期待,全然地投入到当下的活动中,让自己的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进行交互,达到平衡。
直面死亡,我看到一个个鲜活独特的个体
参与者来自于这个城市的四面八方,性别和年龄既有同质性,又有层次感。一群女性友人在死亡面前的亲身经历,或者直观他人经历过的死亡历程,都有着共性的话题与自己的独到人生经验与见解。
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表达的故事不同,甚至说价值观的碰撞其实都是那么显而易见。这需要一个带领人去把它呈现出来,当然我还是一个小白,在第一次的带领中这方面的欠缺,也让自己有了深入的思考——面对矛盾与冲突时的沉默,其实是一种安全感的不足与回避性的特点,让我选择了沉默而不发声。
人活着能够“被看见”,也许是对死亡意义最好的铺垫
在第一次的带领中,有意识地忽略了很多重要的部分,可能因为感觉自己驾驭不了,所以选择“无视”。但无视不代表不存在。很多人在讨论死亡时会抛出疑问:
我们为什么要讨论死亡?
死亡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
也有人给予最直白的回答:死了就是死了,能有什么意义。
这样的回答总会让人感觉简单、无力、丧。所以,死亡似乎就是把人生的“无意义”撕碎了给人看。在人生本苦的时候,所以活着能够“被看见”,使人对生命种下了希望。
死亡确实让肉体不再存在了,但对于死亡的感受、情绪、情感、看法,甚至是生命信条都会让活着的我们被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