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我们,为什么总是盲目焦虑?
文|一个悦己
01
今天的朋友圈,一早就被新世相的营销课——十大爆款全复盘刷屏了。
从开始的9.9,一万人涨五元,十一点时是49.9,不停地变换颜色,刷新着新媒体营销纪录的新高。
中午吃饭的时间,我看到一个姐姐的朋友圈:
很好玩。
8点30从家出门,看到新世相海报,9.9元,我犹豫了一下;
9点到公司,朋友圈发现有几个高人导师在转发,于是立马紧跟上去,这时候已经29.9。
截至11点多,再进去新世相的公众号,已经被封号。
互联网有时候有趣的就是在这里
掀起一股风,带动一票人~~
我当时评论了一句:突然就沉默了,看到了本质。
朋友圈里很多人都在购买课程,有大神咖位的,也有小白咖位的。而我甚至都来不及看图片的转换,就上课了。
我当然也犹豫过,但是我心知肚明:成功不是随便就可以模仿的,真的还要随大流么?
知识付费是从去年突然流行,一下子全民都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开始焦虑不安,开始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阅读,让自己看起来很努力,但是其中的收获就应该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很客观地说,知识付费的利弊得失很难评价,虽然我们很容易地就能够学到知识,接触大神,和他们学思维学套路,但是纸上得到的知识终究是浅的,要自己深入研究,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当然它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了,会造成盲目的追风现象,也会形成行业内的龙头垄断,个人自媒体曝光率较低,实行抱团取暖制度。还有各种的经济利益纠纷,后期服务的管理不到位等等。
我是从去年开始接触这个新领域的,我报过新媒体课程,也报过写作课程,听过直播,也做过直播,做过大号小编,也经营着自己的个人公众号。
这一年的成长,我想分享点心得给需要的你,不一定全对,但是走过的坑希望给你警醒。
02
当你试图和别人一样,就迷失了自己。
一百个人成功,就会有一百种成功的方法。
你要做的不是去抱大腿,盲目和他们学习成功的经验,而是自己多去听,多去看,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很多人都是,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看励志文火就自己也熬鸡汤,看故事文火就自己也开始编故事,我承认这些弯路,我也走过,而且也的确是阅读量上去了,但是自己却心虚了。
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写作的意义在哪里,而且因为书读的不多,很多观点都浮于表面,经不起任何推敲。
就在前几天的课堂上,我的哲学老师提到了我做公众号这件事情,他说:“当然,我是很肯定你的坚持的,但是很多东西从我这个年龄来看,是不是太浅了,还是得多看书,多去体验。”
那时候,我就知道了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不是盲目地跟在别人后面学套路,走捷径,而是自己去摸索,去实践,走自己的路。
而走过的弯路也正是一种得到。
03
你是想学知识,还是看别人学习心慌了。
最近开始着手准备考研,大家都很迷茫,很多人院校没定好,就已经准备买资料了,看网上的经验帖,这个逆袭的学长买了这个,那个二战的学姐买了这个,然后一股脑,全都买了。
买来了也不知道先看什么,这个看两天,那个看一点,过几天看到同学买了视频课,又开始张罗。
《精进》里采铜老师说,现在年轻人的通病就是存而不阅,做了知识的搬运工还不自知。
在写作上也是同理,不需要看别人又报了什么课程,要看自己已有的知识看完了吗?吃透了吗?能够实践了吗?
选对一个老师,跟着老师走下去,千万不要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最后什么都没有学到。
我们是为什么学知识很重要,不要为了记笔记,为了炫耀而盲目,我相信从一而终,必有所成。
04
比抱团取暖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力。
很多做公众号的人都喜欢抱团取暖,大家聚在一起,互相吹捧,互相点赞评论转发,营造出一种很温馨和睦的虚假景象。
其实这也会不经意间害了你,你看到的都是好话,听到的都是褒奖,会让你渐渐迷失自己,以为自己很厉害,沾沾自喜。
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能够看完你文章,认真给出意见的朋友,能够看出你状态不好,给你提供思路的朋友,能够真正捕捉到生活的细节,写出自己思考的你,而不是套路满满的公式和抱团取暖的塑料朋友。
也不用着急去结识大神,仰望膜拜,就让自己去认真理解对方某个观点背后的原因,做足功课,尽力去提供有质量的信息或者反馈,而不仅仅只会顶着迷妹脸,崇拜加赞美:哇,你好棒。
因为最有质量的交流,从来都不是一方在灌输另一方在接受,而是在适度的交锋中,教学相长,互相学习。
千言万语都是一句话,你做好自己,清风自来。
05
这个时代的人,没有不焦虑的,你在为考研而焦虑,他在为找工作焦虑,别人还可能为活着而焦虑。
但是急又有什么用,按部就班做好自己的事情吧,在每一个当下尽全力,你慢一点,体验的更多一点,也许就更踏实了。
二十几岁,你为什么总是害怕来不及?这个社会给了你的压力,你还要自己吓自己吗?
我们口口声声地说自己焦虑,事实上,焦虑只不过是肤浅的表象,背后隐藏的是我们恨不得一步登天的野心和急功近利。
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可以不成长,我希望你回首走过的路,能够问心无愧。
而这样就足够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