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

我的365天践行2017.9.25

2017-09-27  本文已影响4人  清风_bd61

一、小确幸:

利用早上晨跑把张潇雨老师的《商业经典案例课》从2017年4月25日至9月9日的全部专栏内容进行了复盘。

二、今日得到:

学习薛兆丰老师的专栏《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罢工的性质

通过学习我们应能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罢工?

薛兆丰老师告诉罢工有两个特点:

(1)他是在关键的时候提出不干活;

(2)(2)是自己不干活的同时还阻止别人干活;以上这两种情况均可以定义为罢工。

2、罢工有什么的经济后果?

罢工的经济后果可以从两个时间维度来看即短期和长期

短期来看,工人临时敲竹杠、通过暴力的方式阻止别人替代自己,能得到工资上涨,因为老板在短期内没有办法,只能给涨工资。

长期来看老板会减少雇佣工人的数量,增加机器的投入,所以从全局看,部分工人工资的增长是以其他人的收入下降为代价的(这个思考方式是从小见大的模式,即从微观到宏观的思维模式)。

3、为什么说罢工事与愿违的性质?

因为罢工本来目的是要帮助工人获得更高的收入,但是由于他们的做法违背了合作的原则,违背了“每一种生产要素应得的回报应该跟它的边际产出相配”这样的一个经济原则,所以长期而言,爱罢工的地方反而是生产力水平在下降的地方。

4、薛兆丰老师的留给我们的课后思考是:在一个经常罢工的国家比较容易找到工作,还是在一个不经常罢工的国家比较容易找到工作?

我的答案是:(1)在不经常罢工的国家比较容易找到工作,因为企业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成本,只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就可以,同时不经常罢工的国家企业由于工人不经常罢工,一般企业生产的产品会比较稳定。

(2)如果我上述的答案是对的话,我就获得一个洞见,中国相比美国应该好较容易找工作,因为在中国相对美国罢工的事项比较少,美国容易强调自由民主,所以类似罢工游行的事情就比较多,而相对中国就比较少,不知道这个洞见是否可靠,你怎么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