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

在简曼心理奇迹行动营上的案例分析作业一一愁海孤灯,那人生苦海上的

2022-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宏博

在简曼心理奇迹行动营上的案例分析作业

一一愁海孤灯,那人生苦海上的一束光

作者:石宏博                              分析:石宏博

前言:

今天时间有限,明天继续更诗词。

正文:

1、看完看案例,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案例看完了,感觉作者受到的原生家庭创伤比较严重。

因为如果创伤不是很严重的人,想的应该是我怎么不把这种原生家庭的创伤传递给下一代?

因为对创伤不是很严重的人来说,原生家庭的创伤重现在自己的家庭当中,才是对自己最痛苦的事情。

这件事情我感觉比较棘手,它的主要困难点体现在人生脚本的自我强化。

这种自我强化有各种方面的,

比如内在小孩记忆,情绪习惯,人类木马程序,剧情,模仿获得的愉悦感,一种错误的完成未完成的事件的使命感,生命软件,胜肽等等。

这里边好像最麻烦的就是胜肽。

“从生理学上说,如果我们不断重复做某件事,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我们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觉得悲惨痛苦,每天都这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抱怨与愤恨。那么,我们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久而久之,这就变成了我们一个固定的情绪模式。”

“当我们在身体喜忧参半或是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或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组装一种化学物质—“胜肽”。胜肽会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受器所接受。日积月累,我们体内的感受器对某种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如果我们很久不产生那种固定的情绪,不喂养这种胜肽给它们的话,我们的细胞会让我们有生理需求想要产生这种情绪,让能够产生这种胜肽的事件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这就形成了一种病态。(病态的人停留在病态当中,因为病态让他们自己满足,这是一种负面恶性循环。比如失眠,到后期病态时,病人会有快感。也就是说,固定的情绪模式,比如病态的暴躁和案主的痛苦挣扎,有一种成瘾性)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中华医学,将人的情志分为恐怒喜思悲,并将它们归之于五行,相生相克,这种相生相克是生生不息的,而这一种病态显然不是生生不息的,也达不到阴平阳秘的效果。所以应该让自己的情绪不要陷入到一定的误区当中,从而形成一种胜肽的生理依赖。

首先,应该在现实生活当中增加自己的安全感,愉悦感的比倒,可以冥想,可以请人去做按摩,可以运动。

然后解决自己的认知问题。

这个问题比较大。简略地来说。

第一,重建自己的安全感。

第二,衰悼自己失落的童年,重视当下(拥抱自己的现实状态)。

第三,消除内疚感,重建清白感。

这里边有几点需要说明的:

1.穿过那些缭绕的家庭剧情。

剧情①“我为你付出了多少多少.....”

真相:“我为你付出了多少多少.....”=我从来没有爱过你。

真正的爱,是相互滋养的,既成长了你,也成长了我。当在说出“付出”这两个字的时候,就表示我与你相处的时候,并不快乐,我是单方面的牺牲,也就是说,我从来没有爱过你。

剧情②“你要是和XXX结婚,我就去跳河.....”

真相:“你要是和XXX结婚,我就去跳河.....”=你快不快乐不重要,我快乐才重要。

当我们知道了这个剧情背后的真相后,我们就要放父母自由,也放自己自由。允许父母活不出自己的自由,允许父母受苦的自由,那是他们灵魂的选择;也允许自己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自由。

剧情③“这个家的将来和弟妹的未来就全靠你了.....”

真相:“这个家的将来和弟妹的未来就全靠你了.....”=自己不飞(不会飞),就下个蛋,让大蛋背着自己和所有小蛋一起飞。一个躯体只能承载一个灵魂,每一个人的人生只能为自己负责。负重的人生,从来只能蹒跚地匍匐在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为另一个人的生命负责;也没有任何人可以为另一个人的幸福和快乐负责。

剧情④“你真是笨,怎么这么差劲.......”

真相:“你真是笨,怎么这么差劲.......”=我真笨,我真差劲。当父母这么说的时候,不要被语言催眠。要知道,我们每一个的生命,都有着无穷的价值,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使命。父母这么说,是他们对他们自己的投射,是他们对他们自己的评价。

剧情⑤“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真相:“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你一定要听话。

这是以爱之名的绑架,实质是要控制子女,让子女听从自己的意志。每一个人都想要活出自己的生命,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精神生命要向世界绽放。如果我们为父母而活,那我们自己的人生在哪里?

剧情⑥“我爱你,所以我们不分离.......”

真相:“我爱你,所以我们不分离.......”=我不希望你幸福。当父母在这样说的时候,我们要能够认识到,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就是,你的婚姻一点都不重要,你最好不要幸福。亲子之间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孩子越成长,就越需要离开父母,才能够拥有一个真正完整的人生。

...

这些剧情或多或少我们都遇到过,

而这些剧情里没有真实的爱。

当我们陷入剧情、被剧情催眠的时候,就会去认同这个角色。制造愧疚剧情的父母,要求孩子一生都要带着亏欠生活。“因为我对你恩重如山”“我给你生命、给你吃饭、给你衣穿、给你书读、把你养大”......如果孩子不能从剧情中走出来,就会一生带着愧疚生活,总觉得对不起父母,无论怎么做都对不起父母。我们会无意识地给自己制造痛苦、制造挫折,“看,我也不幸福,我没有背叛你”。接下来,就会在不断的自我攻击、自我惩罚、自我伤害、自我毁灭中消耗能量。

父母攻击和羞辱孩子,是在参照着上一辈的剧情,来演绎父母的角色。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淡然一笑,看穿剧情的真相,不去入戏,不去参演,把能量用在过好自己的人生上。

自由=尊重他人的界限+守住自己的界限

把自由还给父母,也还给自己,这是对父母、对自己最大的慈悲。

允许父母按照他们的意愿过一生,允许父母受苦,允许父母活不出自己,允许父母演他们喜欢的剧情,因为那是他们的权利,他们灵魂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要允许自己活出自己,允许自己绽放的生命的精彩,允许展现自己的自我实现,允许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允许自己成为自己。

2.要明白父母与子女无恩的事实

爱是一种能力,一种不要求回报的给予,一种情感的流动。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也许也会觉得养孩子很累很辛苦,但是他们并不会要求孩子感恩、回报自己,他们真心的希望孩子幸福,希望孩子做的人生选择都是基于为了自己的幸福,而不是为了回报父母,而且他们在年老的时候的内心愿望是不愿意让自己成为孩子的负担。

爱孩子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就能够感受到孩子对自己的回报:那第一个个甜蜜到融化心灵的笑容,那一声声亲昵的“爸爸”“妈妈”,那些拥抱时耳鬓厮磨的亲子依恋之情……都是父母养育孩子获得的回报

拥有爱的能力的父母不仅不会要求孩子回报自己,相反,他们还会感恩孩子扩展了自己的生命,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体验,经由养育孩子,自己获得了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3.生命来自于天赐,我们无须歉疚。

①.人类集体潜意识(内在父母,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要做的是与内在父母和解,而不是与有问题无法和解的父母和解)。

与父母和解,说的是与内在父母的和解。这个内在父母是大自然母亲、是宇宙父母、是人类集体潜意识。与内在父母和解,就是认可自己是一个神圣的生命,是一个高贵的生命,有着自己生命的无限价值。

当我们内心里有了一种强烈的集体人类归属感之后,我们就再也不惧怕离开父母,从而就可以去过自己的生活了。

②.爱的传递

自古以来,都是父母将能量、能生命力传递给孩子;而孩子不可能反向传递。这是生命的基本法则。因为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孩子无法给回去,除非是摧毁了自己(也不可能给回去)。

大自然的意图就是如此,世界就是这样:“孩子一旦有独立能力,就会离开父母。正常的父母不会追着去问:“等等,你要去哪里?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

大自然没有这样的要求。

如果子女太依恋父母的话,就没办法爱自己的小孩。“奉母埋儿”的结果是,这个物种的存续成了问题。如果一个女人太过依恋父母,无法爱男人;如果一个男人太过依恋父母,也无法爱女人。一旦他/她爱了别人,就会有内疚感。

无法爱别人的人,就无法享受生命,然后就会对父母生气,内心里就会有一个念头升起:“等我爸爸妈妈死了,我就自由了。”这个念头不会说出来,也不会有人知道,但自己又受到了罪恶感的折磨。

真的不必这样痛苦!

孩子若想要感恩,只需要把这份爱传递给自己的下一代即可。

在以父母需求为基础建立的自体叫假自体。在严重的虚假自体笼罩下活着的人,其真实自体是非常非常的虚弱的,弱到自我真实感觉的缺失,弱到死能量爆棚。

有些人在成年后,吃饭不知道是饱还是不饱,穿衣不知道是冷还是不冷,感觉超级迟钝。一定要父母告诉他,你多穿点衣服啊,他这才“哦”了一声。这源于童年时,不让他表达自我。衣服穿多穿少,饭吃多吃少,他没有权力决定,一切只能由父母说了算。而事实是,最有资格知道自己是饱是饿,是冷是热的人,只有他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一个人。

这类被严格控制、被虚假自体笼罩成长起来的小白菜,要么就一生如死尸一样的维持着自己没有任何活力、活着只为吃喝拉撒的高级婴儿;要么就是有朝一日突然爆发,疯狂或者死亡。

一个躯体只能承载一个灵魂,孩子只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爱不是用来回报的,爱是用来传递的。孩子做了父母,把爱很自然地传给下一代。

当我们心中种下爱的种子,自然会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爱,爱亲人朋友,甚至爱整个宇宙。真正的爱,是喜悦能量的传递,不是彼此纠缠的牺牲。

所以,无须内疚,你是清清白白的。

第四,消除羞耻感,重建价值感。

1.你可以不原谅

①.原谅的陷阱

的确有很多人会说,你要原谅你的父母,他们也是家庭轮回的受害者。他们被他们的父母虐待过,他们没有得到过爱,所以才会过样对你。但是对一个从小被伤害了的孩子来讲,如果原谅了父母,又有谁来安慰他们呢?

不是我们原谅了父母,事情就会回到起点。打出去的钉子,钉在了木桩上,即便把钉子拨出来,木桩上还是布满了满目仓夷的黑洞。很多时候,即便你单方面原谅了父母,可是父母仍然还在用相同的手段对待你,而你却还在因为曾经恨过父母而自责和内疚。

于是又带来更大更多的仇恨。“为什么我做不到原谅呢?”“是不是说明我不是个好人?”“难道真的是我的错?”

这样的想法会让你更加的痛苦。在你看来,只有完全原谅才能解脱,可是看来你做不到。于是你把所有的问题和痛苦的都指向了自己,“看来的确好像真的是你的错?”

②.不必原谅

事实上,恨也是一种生命力,你只有看清自己恨意的来源,向正确的人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恨意,才是快意人生的活法。一味的压抑情绪,用比昂的说法,就是“负恨——憋着恨”,比真实的恨会有更多的杀伤力,最终只会是积攒更多的愤怒,到最后愤怒撑不住的时候,就会引燃暴发,两败俱伤。

伤害就是伤害,没有这些伤害,我依旧会变得更强!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感同身受,也不用去主流文化里去寻求认同。有些事情,你愿意原谅,你就原谅;不愿意原谅,就没有必要原谅。不需要捂着伤口,虚伪的说不痛,事实是伤口就在那里,痛就在心上。不用为伤害寻找借口。说什么“他们也是原生家庭轮回的受害者”。知道自己是受害者,知道自己会有虐待孩子的倾向,还不去疗愈自己?

伤害我的人,可以放下,但是不会原谅。

身体上的伤疤可以慢慢消除,但心灵上的每一道伤疤,可能会历久弥新,很难消除。很多时候,原谅那些心存恶意的人,就相当于给别人再次伤害自己的机会。没有原则的原谅,不一定能换来感动;无底线的原谅,只会换来无底线的伤害。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错误和伤害都值得被原谅。最值得被原谅、被宽容、被拯救的人永远都是受到虐待、受到伤害的自己。

2.最致命的人类情感一一羞耻感(不配得,不配活)

①羞耻感是残忍暴力行为及破坏性关系的源头,也是各种虐待的核心,它深深地贯穿于施虐者和受害者的行为中。如果我们内在有一份羞耻感,可能就会认为自己是肮脏丑陋的、低人一等、毫无价值、不值得被爱、不配活着的。

所谓羞耻感就是暗藏到内心里的无价值感。就是好像有人在对你说,“你有没有脸哪?”“我真为你感到丢脸!”“你怕要找个地洞钻进去!”有的时候。羞耻感的级别,比内疚感更根本一些、更原始一些、更加让人无地自容。就好像你连人都不配做,活着没有意义一样。这种羞耻感会让人产生巨大崩解的感觉。

羞耻感使受害者有低人一等之感

受害者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被尊重,认为自己活该被蔑视和看不起,会贬低自己,同时无意识地让人羞辱、贬低自己的伴侣和孩子。

羞耻感会使受害者虐待自己

受害者不由自主的各种虐待自己、攻击自己、各种成瘾行为(包括药物物成瘾)、各种自残自伤等。

羞耻感会使受害者,陷入不断被虐待的轮回中

受害者在与人互动过种中,情不自禁期待被他人虐待,从而实现了自己童年时候就开始的强迫性重复。

受害者可能会把羞耻感,代际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受害者产生施虐倾向。在童年时期遭受过虐待的人中,大约有30%会虐待自己的孩子。

②童年受虐经历引发羞耻感

“如果我听爸爸的话,他就不会打我了”“如果我好好学习,妈妈就不会生气了”“如果我是个男孩子,爸妈就不会把我送人了”“如果我长得漂亮一点,妈妈就会喜欢我了”.........

你可能会过度追求完美(对自己产生过度敌意,过度不接纳自己)、过度自我批判、自我虐待、自残自毁,各种成瘾(药物、酒精、购物、赌博、性、工作、偷窃等)。

可能会暴饮暴食、睡眠障碍、人际关系失衡、沉迷于施虐与被虐的关系。

受害者内心深处,难以抑制的羞耻感,是受害者难以越过的一个坎。

这是因为,羞耻感本身是蔑视人性的,是自己的人格被侵犯、价值被凌虐、人生意义被抹杀的,其造成的负面影响,远比其他种类的感觉,影响要更为持久、深远。

人类因为被爱而诞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所以当父母虐待孩子时,孩子会感到前所未有的羞耻感,孩子会想当然地归罪于自己,是因为自己“不好”,所以“不值得被爱”。

(这里,现在没时间了,有时间我再专门开一篇文,论述羞耻感的形成及其他)

作为人类,安全感和自我掌控感是生存的重要条件。当儿童被虐待时,这一安全感和自我掌控感的信念,便会随着伤害土崩瓦解。当人类不能够自保的时候,就会生出无力感,这种无力感会产生屈辱感和羞耻感,并将它们牢牢刻在人们的内心。

③羞耻感有时难以摆脱

有些孩子会把这一份羞耻感,内化到自己人格的一个部分。成年后会在各种关系中,不由自主地期待被虐待与虐待的戏码。最为典型的就是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中。

比如

星爸又开始打星星了,不知道为什么,星爸每次都控制不住自己。

妻子多次告诉他,不要对孩子使用武力。可是只要孩子做的事情不符合他的心意,他就会忍不住怒火难平。

心理师仔细分析了星爸的动机和行为,发现星爸属于高控制人格,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要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经过他的允许。细到孩子用哪支铅笔,和谁交朋友,玩哪个玩具,作业用哪一本作业本,管到事无巨细......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在这样的一个父子关系中,只允许有一个意志存在,孩子被虐待就成了必然。

心理师建议星爸好好做自我成长,否则孩子的人生不堪想象.......

有着严重羞耻感的孩子在成年后,往往性格偏执,无法爱他人。为了维护可怜的自我承认,就只能通过确认“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来保护自己。这样的人往往控制欲过强(因为受到了太多童年创伤,打击,太多次没有保护好自己,除了痛苦,自己什么也得不到,所以认为自己不配得,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也不配得,所以一定要过于严苛的要求,过于严苛的要求代表着深深地不接纳,以至敌意以至破坏性的攻击性,这是不好的病态的悲导致的病态的怒),会对配偶和孩子有过度控制和虐待的行为。

另一些被父母虐待得意志土崩瓦解的孩子,则会表现得无主见,无决断。活在恐惧与行尸走肉的状态之中。

3.摆脱羞耻感,走出童年阴影

①自我理解。

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看到问题背后的真相。

当我们看到,这个事情是由于父母本身的愤怒没有解决好,父母本身的情绪问题,父母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

这个事情当中,自己没有做错任何事情。

父母愤怒的对象是他们的父母和他们自己,他们要攻击的对象也是他们的父母和他们自己,自己受到攻击是他们的原因,那么我们的内心也就释然了。

②自我宽恕。

原谅受虐待的自己:当年的自己那么弱小,那么无力,所以当年自己的无力反抗也情有可原。

原谅曾经对自己的虐待:因为羞耻感,我们或许做过很多自我伤害的事件,比如抽烟、酗酒、暴饮暴食、批判自己等。

原谅自己曾经伤害过他人,比如孩子:承认自己不是好父母,向孩子真诚的道歉,思考怎样可以改变。

③自我接纳

每个阴影的背后,都隐藏着不可思议的正面力量。如何将阴影的破坏力转化成你生命里的正面力量,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功课。

你越接纳你的阴影,你人生的能量就会越强;你越压抑,不敢面对你的阴影,你就会越没有力量,越虚弱。

假自我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真自我是一切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幸福和快乐的基础。而真自我的追寻,需要我们在接纳阴影中慢慢完成,是人格面具与人格阴影不断整合的结果。

④自我关爱

照顾好你的身体,容许你的思想,跟你的痛苦情绪做朋友,跟他人建立良好的连接,滋养你的精神。

自己是陪你走得最多,走得最长,陪你到最后的那个人。

爱自己,你才会爱别人。爱自己,你才会值得被爱,也才会有人爱你。

无论发生什么事,请你把自己当成是最好的朋友,友善、接纳和充满爱的对待自己。

⑤自我鼓励

当你感觉到自己有一点进步的时候,适时地给自己一些奖励。可以是享受美食,可以是一场喜欢的电影,也可以是自由自在地逛街,也可以是买一件自己心仪已久的物品.......

当你的内心有丰盈感、有充裕感的时候,你内心才会有爱的能量流过。这个时候,无论是爱,还是被爱,都会来得那么理所当然。

爱从来都是心心相吸,爱从来不会降临在自身对爱匮乏的人群身上。心中有爱,才会得到爱;也才给得出爱。

4.不必与(现实的)父母和解

①与父母和解?

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你不与父亲和解,建立连接,你的事业和金钱发展不起来;如果你与母亲关系不好,没有连接,你的感情和人际关系就要出题。于是我们开始推导,我想要事业成功,就去与父亲和解;我想要感情顺利,就去找母亲要答案。(这是很有问题的)

于是就去和父母沟通,当面对质,历数父母对我们的种种控制、虐待、伤害,导致了我今天很怂、很胆小、很害怕,无法做自己。结果父母会有两种表现:1大声斥责你白眼狼、没良心,白给你吃了那么多年白米饭;2特别伤心,恨不得把心窝子掏出来给你看。但是我们会发现,内在的委屈和愤怒依然存在,释放无穷无尽;鸿沟不但没有填平,在回溯的过程中,反而会二次伤害。

还会有另一种更温和的方式,说服我们要去理解父母,暗示自己,父母是爱我们的,父母也是囿于他们自己的局限和内在关系模式,对我们造成的伤害。理解父母、原谅父母的最终结果就,情感上既然认为父母是情有可原的,那么错的是你吗?这就会带来更大的羞耻感(不配得,不配活)。

也有人询问,是不是可以把父母带来做心理咨询?结果父母回答的通常会是:“不,是我想让孩子来做咨询,他/她让我太痛苦了。”结果引发了一场漫长的太极持久战。进一万步讲,就算父母改变了,自己的痛苦会得到治愈吗?事实是,父母可能永远都不知道你内心经历了什么,而他们也不需要知道。

②与内在父母和解!

马斯洛一生都不原谅自己的母亲,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

父母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有能力真正的看见孩子,但我们依然可以成长,并且拥有爱父母,或者不爱父母的自由。

所谓与父母和解,是与内在的父母和解。内在认可自己是这样的存在,认可自己是这样的生命。这个父母并不是形式上的父母,因为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可以沟通和交流的。在形式上,我们仍然可以与父母远离、不交流、不沟通。

接受内在的父母,就是接受自己的这个存在,接受自己的这个生命。

接受内在的父母,意味着接受了来自家族几十代、几百代的生命正能量!

实体形态的父母只是带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载体,而不是内在的父母。

内在的父母是家族几十代、几百代的生命正能量,是神奇的大自然,是地球母亲,是宇宙父亲........

这样子,慢慢的整合自性化,走向人性的完整。

和解之后,我们就可以做回真自我,接纳自己、喜欢自己、爱自己,就可以迎来一个充满活力的、丰盛喜悦的、幸福快乐的人生。

第五,找到人生的幸福

1.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引导自己的命运、成为你自己,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我们生命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我们天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一个人活着,是为了“实现”自己,而不是其他。

“有股活力、生命力、能量经你而实现。从古至今只有一个你,这份表达独一无二。如果你堵塞了,它便失去了,再也无法以其他方式存在。世界会失掉它。它有多好或与他人比起来如何,与你无关。保持管道开放才是你的事。”

自己是一条“英雄之旅”,走上这个旅程的人,会彻悟到这一点。所有关于生命的哲学,都不是哲理这么简单,它是活生生的现实。我们会体验到,当真正发现自己、成为自己时,你会喜极而泣,你会看到:原来这才是你自己,原来你就是生命。

2.幸福的几种途径

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比如爱一个人。

“我们爱的所有人,都是为了爱自己。”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

以上五个点,

第一:重建安全感

第二:哀悼失落的童年,接纳当下

第三:消除内疚感,重建清白感

第四:消除羞耻感,重建价值感

第五:找到人生的幸福,活出生命力,开展创造力

这5个部分大部分来自于金尚老师的知乎专栏《破除原生家庭的魔咒》,略有改动。

就是我们说的关于认知的部分。

那么第一个部分(身)和第二个部分(心)相互结合,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采用,也就达到了我们所说的修养身心的目的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西方心理学的好多概念,比如说精神分析里面的性驱力,对应的就是我们传统五情志当中的恐的一部分,攻击驱力对应的是怒,羞耻感是一种病态的不健康的悲,内在小孩指的是道德经当中的“能婴儿乎?”

其实中华医学,关于情志的部分,非常的深刻,非常的博大精深,但是现在好像懂的人很少,我也在摸索当中。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我的文章,《如何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兼谈传统五情志》,这里面说的更加详细。

希望能对案主有所帮助,不枉我写了三四个小时。

2、作为旁观者,你看到的是什么?

一个受到原生家庭魔咒困扰的,受了很严重创伤的人。

3、对提问者的问题有什么看法?

见我第一个我的感觉。

补充:

哀悼

在这种情况下,哀悼自己失落的童年,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一个不能缺少的环节。

悲这种情志,我个人的体会是,它可以帮助清空自己,在允许自己适量的哀悼悲痛哭泣之后,有助于更好的认清现实。有人说,人在悲伤的时候,一秒钟的脑细胞的神经连接会断开很多,积极点看,这是帮助我们清理一些不太好的负向循环。

也可以借助外力,比如看一些类似于《我的父亲我的兵》之类的富有悲壮色彩的英雄主义影片。

其实悲这种情志,在我的认知里面,就是在哀悼自己为了保卫自己的成果而怒的过程中,自己失去的部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我的文章,《如何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兼谈传统五情志》。

另外,像蔡永康说的原生家庭不幸的人的人生的反而有更多可能是有例子的。比如我们的仁圣之主,舜。他的父亲娶了后母之后,为了父母的儿子,总想要谋杀于他。

对于一个儿子来说,这是非常难以承受的遗憾。但像舜,他最终豁达了起来,他的人生也因为豁达,有了更多的可能。

“萧韶九成,凤凰来仪”

,说的是舜的豁达。

我们知道鸟这种东西比如说燕子,非良人之屋檐不居,也就是说,一个整天爆发冲突,家庭成员彼此互相怨恨,内耗严重的家庭,是招不来燕子这种鸟的。而凤为百鸟之王,更是如此。

所以,萧韶九成,凤凰来仪。蕴含了我们民族朴素的价值观一一豁达地看待,我们的生活经历,这样是有好处的。

析:

愁海孤灯,愿每一个沉沦苦海的人,都能自己成为自己的一束光,就像那划破暗夜的曙光,自己给自己以及他人希望,豁达人生路,不枉世路行一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