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花10万去听付费知识,你也成不了马云

真相往往是惨不忍睹,都想一夜腹有诗书气自华,除非你是天才,不然还是希望你一步一个脚印的来。因为成功的人从来不说真话,说真话的人你骂对方是傻叉。人都是这么奇怪,只知道自己要什么,却从来不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五点早起听会儿《李翔商业内参》,吃早餐时听着《罗辑思维》,吃煎饼果子只吃黄太吉,八点过后看一下《创业邦》早报了解互联网前沿,穿衣只穿凡客,吃饭只吃雕爷牛腩,刷着《36氪》商业咨询丰富自己的商业案例知识,骑着共享单车mobike,ofo,晚上用神州租车租辆车冲100麦。我是互联网人。这是我在微博上摘到一个博友去年发的。这些所谓的大咖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的换,然后普通人一边喝着他们熬的毒鸡汤,一边标榜自己在学习。渐渐的一些人慢慢的开始清醒了。
普通人的焦虑,大咖的收割机
每一次的改革都充面着血腥,只是血腥的方式不同,文化大革命死人了,而在和平年代这次传统行业的改革,被互联网行业给革命了。好多人被收智商税了。就那付费经济来说吧,我也买过秋叶的ppt课程,因为我作为一个做市场的,这块是我需求的,是我的薄弱点。而且我买了课程去学习去实践,做的ppt确实是有很大的改变,现在我们公司的ppt都是我来做,这对我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付费知识对很多人毒害很深,什么一分钟学会xxx、一小时建立xxx、每天x分钟,你就可以xxx,我想说都这么简单,那些每天持续学习的人都被这群人给秒杀了。很多人的网盘里存的付费知识的文件估计够用半辈子了,不过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一生。就那管理来说,你都没当过管理者,而且你也没有轻身经历过被管。你就想通过那个花拳绣腿的付费课程学会管理。不要天真了。
我记得我在看杜子建老师直播的时候,杜子建老师说,你焦虑了去把唐诗300首全背会、中国汉语成语全学会,你这些都会了?不要骗自己了。这次的付费经济毒害最深的是年轻人,因为这群人的认知还不够成熟,容易被这群所谓的大咖煽动洗脑。然后渐渐的我们这群人开始清醒了。开始写自己被付费知识毒害的程度,让大家引以为戒。看来是被这群大咖毒害的比较深。
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比知道自己要什么有意义
讲个华杉讲的故事:两个老哥们合作了五十年,这一天,客户问广告公司老板:“哥们,咱俩合作了五十年,也就是说,我付了你五十年钱。但是,当我回首往事,发现你除了第一次提案以外,后面四十九年没给我做任何新创意啊!”广告公司老板回答说:“我这后面四十九年,一直在全力阻止你们做新创意。”这才是真爱,知识付费的大咖知道大众要什么,而不需要什么。年轻人真正需要是随着时间的沉淀然后自己慢慢的积累去成长。而不是偃苗助长。
这就和地里面的蔬菜一样,你使劲施肥长是长的快,就是这菜不好吃。人都是贪婪的我,我认为无论你是什么咖只要作为一个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你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因为很多咖还是企业法人,企业的本质是解决社会问题而存在。这群所谓的大咖,炮制了一碗一碗的毒鸡汤,然后这群人现在开始觉醒骂街了。
如果这世界上有捷径,那就是脚踏实地
与其每天靠耳朵听,不如你自己脚踏实地。我记得大熊大师《格局逆袭》里面有一句话:慢慢来,比较快。就是自己去做去实践,看看到底自己能不能做,自己还没做就问能做成吗?这句话就比那些所谓的大咖的付费课程来的真实点。就拿写作来说,你听了那么多写作课,依然一个字都憋不出来。就是让技巧把自己的良心蒙蔽了,总想着如何写成10万+,结果你连个毛都不会写。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尊重常识,才能快速进步
所谓常识就是基本面。一个人天天换工作,然后到30岁一事无成,嫌这嫌那的,你没有在一个行业上花1万小时学习,这是常规时间。但是往往你在一个行业上最起码要有5年以上的经验沉淀,你才有所成就。一切靠积累。我们突然看到一个人崛起,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看到人家前面的努力。中华文明五千年,博大精深。现在很多新概念其实都是经典的翻版。我们现在这么着急,还不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知识改变的是拿来用它人的命运
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就是你先要拿它来谋生,而不是让它躺在你的脑子里。这就和电视剧《一粒红尘》里面的简晨烨刚开始的高傲一样。自己的画多有价值,放不下自己艺术家的臭架子,首先是用知识谋生,然后是用自己的知识去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这才是所谓的知识改变命运。
与其花那么多钱寻找捷径,不如自己花时间去沉淀来得更为真实。
与其相信大咖的条条总结,不如自己尊重常识,回归本质。
与其对知识的焦虑太压抑,不如自己把自己现有知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