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第5⃣️2⃣️4⃣️天
ps:每天不间断学习,一辈子不间断,那么我们就自然会得到人生的真正快乐与幸福。每日读论语,让我们每天都在圣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应对事情的能力,优化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进而能够更轻松面对人生的各种状态。(带着爱满心欢喜地学习践行论语)
学习内容:
11.23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11.24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学习心得:
11.23 孔子在匡地受到当地人围困,颜渊最后才逃出来。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呢。”颜渊说:“夫子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心得:这是一则有趣的故事,孔子被困在匡地,处境艰难。过了很久,颜回才赶过来,孔子对颜回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显然有点儿责怪,也有担心。颜回对老师说:“老师你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这几句简单的话,把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担心,以及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忠诚表达的淋漓尽致。师徒二人,这种生死与共的感情,让人动容。 在每个人漫长的一生中,总要面对很多事情时,我们需要他人的理解、关心和认同,更需要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当然,朋友也分好多种,如普通朋友、患难之交等,其中患难之交是非常难得的。在你落魄的时候向你伸出援手,在你失意的时候安静地聆听你的倾诉,在你得意的时候由衷地为你高兴,这也是患难之交。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们都不会因利益关系而和你在一起或离你而去。 这种患难之交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和培养,可能还要经历曲折的交往,甚至争吵,但是最后,双方的情感升华,达到了心心相印的程度。所以,这种共患难,不是在嘴上说说而已,而是长时间内不断经受考验,逐渐培养与磨合,而后形成的一种异常牢固的感情,这种关系的缔结并非易事,需要双方付出大量感情。 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就算是再亲密的朋友也避免不了发生利益冲突。只是真正的好朋友更看重的是真挚的感情,而不是利益,更不会利用你们之间的感情来谋求利益。超越了利益,相互信任,危难之际不离不弃,才是患难之交。
11.24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是问别人,原来是问由和求呀。所谓大臣是能够用周公之道的要求来事奉君主,如果这样不行,他宁肯辞职不干。由和求这两个人,只能算是充数的臣子罢了。”季子然说:“那么他们会一切都跟着季氏干吗?”孔子说:“杀父亲、杀君主的事,他们也不会跟着干的。”
心得:孔子这里指出“以道事君”的原则,他告诫冉求和子路应当用周公之道去规劝季氏,不要犯上作乱,如果季氏不听,就辞职不干。由此可见,孔子对待君臣关系以道和礼为准绳的。这里,他既要求臣,也要求君,双方都应遵循道和礼。如果季氏干杀父杀君的事,冉求和子路就要加以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