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砍名著国学与传统文化人文社科

宋江并非酒后误题反诗?

2018-07-23  本文已影响0人  龙驹书房
(图片来自网络)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一回中,宋公明难耐寂寞,要找戴宗、李逵、张顺一起玩耍。可是三个人都没找到,俗话说一缺三也不放弃,宋江独自来到浔阳楼,自斟自饮,一杯两盏,倚栏畅饮,不觉沉醉。大脑细胞开始活跃,又犯了文人的通病,居然要作诗: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这首诗除了发发牢骚,放了几句诳语,表达一下郁郁不得志的心情,还看不出什么来。就是最后两句,也只是要为国锄奸的意思,还看不出反诗的味道。下面这首就有点玩大了: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前两句叙事,表明自身处境;第三句表达雄心壮志,意思是等我牛逼了,我要怎样怎样。要命的是第四句,最根本的是这句里的一个人名——黄巢。黄巢是什么人?是农民起义的领袖,是造反的头头,是统治者的死对头。这还了得,你以黄巢自比,还说敢笑黄巢不丈夫,意思是你要干出比黄巢还牛逼的事儿呗?这就有很明显造反的意味了。黄文炳抄了这两首诗,给蔡九知府看。知府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把宋江用死囚枷枷了,就等着去京城里讨了回话立刻问斩,好在梁山古惑仔们劫了法场,才救了他小命。

书中说宋江是酒后误题反诗,才招来杀身之祸。笔者分析不然,宋江恰恰是在很清醒的时候故意题这样反诗的。

首先,宋江骨子里是不满现状的。他不甘心当一辈子县长秘书,可是现实很残酷,朝廷被四大奸臣把持着,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他想找一条出路。依据当时的情形,最好的出路就是占山为王,等朝廷招安,再做国家臣子。这是一条很便捷的途径。可是老爷子宋太公很守旧,怕辱没了列祖列宗的名声,死活不同意他上梁山。这样闹他一把,写两首反诗,这罪名比杀阎婆惜还重。杀阎婆惜,只是犯了人命官司,多花点钱是可以摆平的。题反诗,造朝廷的反,这是灭九族的大罪,花多少钱也摆不平。宋江这么做实际上是逼着宋太公答应他上梁山。

其次,宋江这么做,是故意引梁山好汉前来劫法场,救他上山。他去江州大牢服刑,途经梁山泊,被晁盖等好汉留住。晁盖要请他入伙,他严词拒绝了,语气很坚定,也很不留情面:“兄这话休题。这等不是抬举宋江,明明的是苦我。……如不肯放宋江下山,情愿只就众位手里乞死。”其实,宋江并不是不想上山,他早就谋划好了,先上梁山架空晁盖,夺取领导权,接受朝廷招安,得为国家臣子。

这是他走向仕途的必经之路。他之所以严词拒绝了晁盖的邀请,是因为此时时机还不成熟。这时候上山,自己的实力还很薄弱,只有花荣、燕顺、石勇等几个心腹,其他人的态度还不清楚。晁盖在梁山经营了很多日子,树大根深,没法跟他争。而且,也很容易引起晁盖的疑忌。万一梁山再发生一场火并,自己绝非晁盖对手。

于是宋江去了江州,他到江州之后,一点儿也没闲着,天天收买心腹之人,先后收了戴宗、李逵、张横、张顺等一批心腹,壮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可惜的是,此时,梁山方面竟然没有了消息,再没找过他说请他入伙的事。晁盖当初非要把寨主之位让给自己,现在也不提这茬儿了。不仅如此,这么长时间,都没派人来看看他。眼看这事要泡汤,宋江便琢磨出这么一个办法,把动静搞大一点,引梁山好汉前来相救。他料定晁盖不能不管,自己对晁盖有救命之恩,这回自己有难了,晁盖要是不管,会被天下英雄耻笑。

果然,晁盖引众好汉来劫法场,救了宋江。这一次,没用晁盖邀请,他便主动上了梁山。因为此时时机已然成熟,势力已经壮大。而且,是梁山主动来救他的,不是他自己要上山,可以解除晁盖的疑忌。另一方面,也试探出了众好汉们的态度,原来晁盖并不懂得收买人心,他的心腹人还是当初劫生辰纲的那几个,后上山的还没被他洗脑。此时上山,可以轻而易举地架空晁盖,夺取领导权。

最后,那时酒的度数很低,宋公明不至于喝多了误题反诗。武松酒后打虎、打蒋门神,其实,脑子里是很清醒的。宋江也是如此,他若是摔几个盘子,踢翻几张桌子,可能是喝多了。他还能作诗,而且还蛮工整押韵,怎么可能是酒后误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