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下的中国经济——一、形式
2020-03-07 本文已影响0人
菁菁_3ae5
今天,听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关于疫情的报告,感触颇深,总结了以下几点。
有目共睹的,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深刻的挑战。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其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影响之大,传播速度之快带来影响深远而广泛,对中国经济本来在进入新常态后就发生系列新的矛盾变化,使这种矛盾变化更加复杂。改革开放后,中国陷入了“三期叠加”的困境——经济增长的换档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退出反危机政策轨道之后一系列成本的消化期。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供需两方面双双施压,经济本就呈下行趋势,由于疫情的影响,人民生活成本提高,经济前景更加令人担忧。现在,中国GDP增速为3%-4%左右,而要完成冲刺小康的任务,至少需要GDP增速5%以上,否则恐怕很难完成全面小康的任务。这就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达到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其二,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冲击,加剧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矛盾和复杂性。现如今,中国内需疲软,面临“滞胀”的威胁。国家发布政策需谨慎——全面扩张虽然可抑制经济下行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引发“滞胀”。而全面紧缩虽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却会加剧经济下行。在两难的境况里,制定现阶段的政策对于政府来说是个挑战。
其三,肺炎疫情影响带来加剧变化是中国宏观经济层面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国内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国际形式也不容看好——国际上对中国治理能力赞叹的同时也少不了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