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CTP广州&广州Friday培训师俱乐部

领导力的盲区:我们为什么而出发

2019-10-05  本文已影响0人  廷伟

2017年7月,我从AACTP广州培训师俱乐部主席的位置上卸任后,写了一篇文章:俱乐部为什么会变强

这篇文章写的是我做了哪些事情,让俱乐部比之前变得更好。比如提前半年安排会议经理,更换宣传平台,调整会议环节等等。

图片.png
2019年7月,我在广佛地区的俱乐部官员培训期间,和一位俱乐部主席交流的时候,发现讲做什么效果并不好。每个俱乐部都有自己的情况,聚焦在事情的层面,不好复制。于是我开始关注过程,也就是如何做

于是有了上一篇文章:写给那些做得很累的主席:如何激活官员团队

这篇文章关注的是如何了解每个俱乐部官员的成长需求,透由激活官员团队来做好俱乐部。

前两周,我又约了一位俱乐部主席聊天。聊天期间,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这位主席知道自己需要激活官员团队,也大概知道做些什么事情可以让俱乐部变得刚好。可是当事情进展不太顺利的时候,他就很没有动力。也就是说:他是缺乏内在动力的。

我们一边聊我一边思考,后来我终于发现了症结所在:他还没有想清楚自己为什么做主席?

我为什么而出发我想透由这个事情帮助自己达成什么目标,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经常会成为我们的盲区。

领导力的盲区

我尝试着套用《U型理论》这本书里的一些观点来解释领导力的盲区这个概念。

《U型理论》的作者奥托教授指出,我们分析、认识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是我们看到的事物的结果(the Thing),就像艺术家创作出一幅画一样,是其成品,是事物。

第二,是你观察这个作家是怎么作画的,也就是那幅画是怎么创作出来的,是一个过程(the Process)。

在头马里面,“结果”就是我们的DCP得分,俱乐部会员数,续费率,官员和会员出席率等指标,“过程”就是我们的业务流程、运作流程,比如官员会议,俱乐部会议组织等过程,以及不同官员之间的协作。

但是,更深层次的观察实际上就是,在动笔作画之前,画家站在一块“空画布”前,他身体里面、脑海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本源”性的东西,是我们创作的原动力,是影响创作过程和结果的根本因素(the Source)。在组织中,这就是影响组织协同过程,继而影响绩效表现的所谓“社会场”。

U型理论之所以提出,就是希望从“本源”这一层次探索世界。正如奥托所指出的那样,《U型理论》的起源之一就是研究领导力的“盲区”,也就是艺术家站在“空画布”前发生了什么,是什么东西驱动了领导者(俱乐部主席)采取哪些过程,并最终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如果这个问题没有想清楚,后面的事情就不容易开展。

作为俱乐部的领导者,我们可以怎样探索这个问题呢?

我们可以和自己对话,或者邀请一位具备转换式对话能力的伙伴进行对话,回答这几个问题:

1.我为什么会选择竞选主席?

2.我希望在我的任期内,把俱乐部打造成什么样?描述一个具体的画面。

3.我希望在我卸任之后,当俱乐部的会员提起我的时候,会怎么评价我?

如果这几个问题想清楚了,自然就有了内在动力。想明白了这些问题,再思考如何做,以及做什么就更加流畅和有动力。

这和我们常说的描述愿景画面,用愿景驱动殊途同归。

邀请看到本文的你,给自己10分钟的时间,静静的思考这三个问题,可能会对接下来几个月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我分享一下我的答案,仅供大家做个参考。
1.我为什么竞选中区总监?
我有能力,有意愿,那为什么不做?

2.我希望在我的任期内,把中区打造成什么样子?
-新建三个俱乐部
-每一场COT,open day,中区比赛都能给大家WOW!的感觉
-沉淀优秀俱乐部运营经验,打造中区图书馆。让优秀的俱乐部更加卓越,帮助弱的俱乐部达到合格水平。
-拿到杰出主席中区

(借此,我希望自己成为既能关注人,又能带领团队达成目标的leader。)

3.我希望在我卸任之后,当会员提起我的时候,会怎么评价我?
他是我们超级棒的中区长,我也希望成为这样的leader。

领导力是一个值得花时间思考,践行和感悟的能力,这种能力有极大的可迁移性,甚至会陪伴我们终身。


大广佛ENG中区培训-纸飞机

永远不要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

祝愿每一位伙伴,都能不忘初心,在这里收获更好的自己。

与君共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