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杭州女孩裸辞:不要盲目鼓吹任性,因为它并不有趣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前不久,杭州萧山的一个姑娘在萧山网发帖:《9月,我要辞职了》。
在帖子里,姑娘晒出了自己的辞职信,里面罗列了7条辞职原因如下:
这个事件一时被炒作的沸沸扬扬,更有不少文章力挺这位姑娘的做法,称“90后不好糊弄了”、“90后只有奋斗没有宫斗”等等。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今天这篇文章,我谨站在一名职业规划师的立场,和你推心置腹地聊聊一个严肃的话题,裸辞。
在业界看来,裸辞是一件充满稚气和任性的行为。
或许在20多岁的你看来,任性没有什么;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有太多太多的人,已经或正在为自己曾经的“任性”买单。
毕竟一个人的职场寿命只有几十年,任性这件事情从大概率上来说,对一个人的损耗,远远大过收益。
一、人生无法重来:当你醒悟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
和你分享一个真实的职场故事。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整个故事,那就是“一手好牌被打了稀巴烂。”
王佳(化名),六年毕业于一所重点大学的法学专业,她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
简历上显示,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公司做行政文员,两年之后,根据王佳的叙述,她觉得行政文员没有什么发展,想想不行还是做回本专业吧,就来到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助理,半年后,因嫌工作太累压力太大,便辞去了这份工作,她觉得在法律这个行业里发展,必须通过司法考试才有前途。
接下来的三年时间,王佳的主要精力和时间全部放在备考司法考试上,于是这三年,她的工作经历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做过超市收银、商场导购、培训机构课程顾问等等,每份工作经历长则一年,短则三个月。
按照励志或鸡汤文的套路,这样的女主该是发愤图强,一举通过了司法考试,从此前程似锦,踏上了人生高峰。
但是生活不是演戏。
遗憾的是,王佳花了三年时间备考,换来的结果是没有通过司法考试。
与此同时,王佳大学时谈的男友工作渐渐步入正轨,男友觉得王佳的职业发展缺乏规划,同时学习能力有问题,断定王佳是个“脑子不清楚”的女孩,影响后代的智商,和王佳分手。
工作爱情遭受双重打击的王佳自信心严重受挫,从一个开朗自信的姑娘变得郁郁寡欢,咨询时的王佳从上一份工作刚离职,对于未来更是迷茫的一塌糊涂。
从王佳的经历中不难得知,她每份工作基本上都是“裸辞”:每次都觉得工作再也忍受不了了,仿佛一天也呆不下去了,还没开始找工作,就先辞了再说。
在我看来,这种“裸辞”更是一种任性;
而这种“任性”的背后,并不是实力为后盾,而是一种草率和盲目,更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不负责任!
二、不要迷信“幸存者偏差”,绝大多数人的职场成功主要源于两点
曾几何时,“裸辞”成为“勇敢”的代名词,似乎“裸辞”是一种勇气的象征,但问题是,裸辞的“爽”是一时的,而痛苦和迷茫却如影随形,谁也无法幸免。
咨询者丁兰(化名)就曾经被这种“裸辞的故事”所蛊惑。
那还是在2015年的下半年,随着网络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走红后,刚到一家国企上班的丁兰终于按耐不住了,觉得这份工作无聊透了,不如趁着年轻,加入了“穷游”的队伍。
丁兰后来和我描述说,那个时候他们这些裸辞的年轻人通过网络相识,三五人结成一队,揣着不多的钱去游玩,住的是简陋的青年旅社,吃的也只能糊饱肚子,由于经费不足,为了节省门票费,更是处心积虑煞费苦心,大半年的穷游下来,丁兰彻底慌了。
“以前在家里觉得父母的唠叨烦透了,觉得他们太世俗太功利,整天就想着让我谋求一份安稳的工作好好干;等自己出远门才发现,原来处处都要钱,我实在受够了为了几块钱都要抠唆着的窘迫和尴尬。”丁兰说起自己的“穷游”经历,满满都是悔恨。
时光一去不复返。
穷游了大半年的丁兰想要重新开始一份工作时才赫然发现,自己“应届毕业生”的优势荡然无存,很多不错的单位已经没有进入的机会了;而自己大半年来的穷游给自己并没有带来什么眼界的开拓,反而是满满的自卑感和囧迫感,让曾经不可一世的丁兰彻底“蔫”了。
其实,从媒体角度来看,大量的裸辞失败者是不具备报道价值的,因为媒体宣传讲究的就是“新、奇、特”,老百姓及吃瓜群众想看什么喜欢看什么,这些媒体人士早已了如指掌。
因此,我们所见到的“裸辞逆袭”的故事,主人公只是万里挑一的“幸存者”,然而报道却一味放大这种“奇幻”的效果,甚至不惜恣意渲染,让很多人误以为,只要勇敢踏出这一步,所谓“锦绣前程”不请自来。
从我这些年接触的职业咨询案例来看,我越来越深信一点,那就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想要在某个领域有所发展或者成就,最根本的离不开两点核心要素,即:
1、一份清晰的职业方向;
2、长年累月的积累和沉淀。
三、两点职业认知偏差,让你的路越走越窄
1、关于职业方向:对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还没到谈论天赋的程度
一个人如果只是想吃碗饭并且活得还不错,根本是用不上“天赋”的。
从我这边的经验来看,多数职业领域(除去特殊的音、体、美等注重天赋的领域),如果你能做到60-70分,谋个生路其实不是问题;
如果你能努力做到70-80分,基本能混到中间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如果你兢兢业业,做事力求完美,能达到80-90分,基本就能做到中上层的位置,过上丰盈的生活;
只有90-100分的进阶之路,即做到某个领域的顶尖层,这个时候,天赋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2、能力非静态:想要谋求不错的发展,就不能只顾眼前
在很多人看来,老板你给我多少工资,我就付出多少劳动——只有这样,才能称为“公平”。
但过分看重所谓“公平”的下场,就是能力发展停滞不前。
在很多人眼里,某个技能仿佛是固定不变的,就像刷墙一样,当你学会了刷墙,恨不能马上找到开价最高的那个单位,刷完这面墙拿到钱,似乎“交易”就结束了。
这种看法无疑是僵化而静态的。
要知道,工作不是“刷墙”——它不是一锤子买卖,不仅要看眼前,更要考虑长远。
你学会了刷墙的技能,能把一面墙完整刷下来,这只是“新手”阶段。
如果你认为,这个时候的你要“待价而沽”,希望有个脑残的买家花大价钱让你来刷这面墙,只能说你想的太天真。
放眼望去,这个市场上有很多在刷墙方面可圈可点的人,其中价位最高的有两种人:
张师傅刷了十年的墙,他的报价里不仅包含刷墙费用,还包括配套服务,例如木地板的维护和保养、壁纸的设计等等,这是“附加价值”;
李师傅有二十年的经验,他在刷墙方面能做到一点,那就是任何凹凸不平的墙面经过他的处理都能平整光滑,对于颜料的控制更是精准无比,绝对不会浪费一丁点涂料,这是“专业”。
客户愿意给张师傅和李师傅开高价,正是源于背后的“附加值”和“专业度”。
而你作为新手,既没有劳动附加值,又缺乏做事专业度,刷墙水平一般,效果也乏善可陈,你指望有雇主开高价雇你刷墙,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对于一名“新人”而言,最关键的是这个平台能给你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一开始的薪资水平不是最关键的,关键在于你自己要在一次又一次实践中打磨自己的能力。
要么勤学苦练,成为像李师傅那样“专业”的人;要么头脑灵活,关注客户的需求,在自己手艺的基础上,对接其他资源,成为像张师傅那样能够给客户提供“附加值”的人。
四、任性不是什么优秀的品质,唯有理性和冷静才能带来良好的发展
让我们把目光放到这起走红网络的杭州女孩辞职信中来。
作为一名职业规划师,看到这封辞职信后,我最想问女孩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第一点,没时间谈恋爱和看电影。
请问信中所谓“21:00”到店这种事情发生过几回?
当时为什么要加班?
是工作没有完成,还是临时来了任务,或者根本就是老板变态?
至于谈恋爱,是真的没时间找对象,还是找不到理想的对象?
从辞职信里的信息来看,你从12年上班到离职大约六年的时间,你参加过什么活动吗?有意识地拓展过人脉吗?你有基于爱好结交过什么圈子吗?
既然没有,难道公司在招聘你的时候承诺过给你找个男友吗?
2、关于没时间旅游。
去韩国订完机票又被“召回上班”的事情,具体是什么情况?
订机票旅游的事情事先和领导沟通过吗?
是领导同意了后来出尔反尔?
还是你压根没有和领导商量擅自做主订的机票呢?
又或者是因为手头工作没有交代好订了机票,然后订完机票出现了突发事件不得不回公司的呢?
3、关于别人请假和加班。
加班没有加班费,确实是公司没有做到位。
但问题是,不论是请假轮休还是无偿加班,一定不是现在才有的。
如果你觉得不合理,当初有去反映吗?
如果反映无果,后来为何没有跳槽呢?
4、关于没有朋友,处处得罪人。
你不妨算下,公司里有多少人与你为敌呢?
如果这个比例少于20%,有可能真的是你运气太背,遇到了“小人”;
但如果这个比例超过50%,估计就是你的问题了。
5、关于没有前途。
如辞职信里所说,公司从年营业额70万降到了年营业额10万,你的语气仿佛是一个“隔岸观火”的“局外人”:你作其中的一份子,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你可曾想过什么办法帮助公司度过难关呢?
如果没有,至少不要奚落和嘲笑。
6、关于不想混日子。
这六年来,请问有谁绑着你不成?
难道有人力劝你不要辞职?
你进了一家公司,混不混日子不是公司说了算,而是你自己的决定:既然不想混日子,你在这六年都做了哪些工作呢?有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业绩呢?业余时间有没有主动做些改变与提升呢?
如果没有,就不要怪公司让你混日子。
希望多年后的你,依然葆有今天这份裸辞的勇气,更重要的是,拥有有一份说走就走的实力和底气。
“人生就是如此,你以为已经从一个漩涡逃离,其实另外一个漩涡就在你的脚下。”——龙应台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已在当当、亚马逊、京东等平台全面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