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

读新闻小感

2022-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风滚卷柏
图 / 叮铃铃

看到一则新闻:“小姨怀孕外甥说是龙凤胎,小姨大喜,承诺猜对奖励20斤果冻,9个月后外甥喜获果冻。”

有意思的在下面的评论。

有网友评论“说实话我还是不建议给孩子吃那么多果冻!虽然大人兑现了承诺,可是考虑孩子在成长阶段真的垃圾食品少吃为好,可以把买果冻的钱换成读书或者学习用品不是更有意义?”

下面的评论回复五花八门:有调侃“应换成20斤练字帖”的,有质疑“什么是承诺”“是奖励还是处罚”“吃20斤垃圾食品和信守承诺哪个重要”,“果冻是不是垃圾食品”,“问问自己小时候喜欢哪种奖励”,“你兑现承诺孩子可不可以拿去和小伙伴分享”……

我看了新闻之后的感受就是我们总在用内心的固有观念在评判人事物,用应不应该,是对是错来审视各种现象。

20斤果冻和20斤练字帖哪个对孩子的伤害更大?远离垃圾食品和不兑现承诺哪个对孩子影响更深远?

太多人看到了练字帖之类的有关功课、学习、能力、水平的东西便是上进的代表,不够绿色不够自然不够健康的垃圾食品会危害健康,却没有看到心理上精神上可能会存在的隐患。

我们需要多去问一问:你认为的“对”真的就是对的吗?你看到想到的真的就是全部了吗?你没看到的真的就不存在吗?

多问问这类问题,给固着的神经松一松,允许更多你原本认定的不应该、不正确、有害、有错、不符合准则等各种可能性可以有机会进到脑子里重新“回炉”一番。别急着给它们判刑,别忙着乱棍打死,这当中,也许就存着某些”非假“的可能性,在等着你去发现,去重新修正认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