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那点儿事儿散文

完美主义(中国式看病第一篇)

2017-06-08  本文已影响633人  天堂里没有痛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一位剖腹产的妈妈,21岁,娃娃才半个月。我吐了两天了,我想吃点药,快点好了还要给孩子喂奶呢。她说。我问清楚了情况,考虑是急性胃炎。我有点同情她,中国女人从怀上小孩开始往往会被填鸭式的灌各式各样的食物,主要都是为了小孩健康成长。这次估计是被灌出毛病了。

“你看要不要做个胃镜明确一下?”我问。

“啊?!做胃镜?”她有点懵了。

“不做也可以,我先开点药给你,看看情况再说也行”

“啊?!还要吃药。”

不吃药?你以为医生看你一眼病就好了吗?我心里想。

“吃药期间不能喂奶哦”我又说。

“啊?!不能喂奶”她表情有些夸张,吃点药还能影响喂奶,估计她压根儿没想到。

“那只有挤出来。”旁边的中年妇女突然插话,不知道是她妈还是她婆婆妈,显然对奶娃儿有些经验。

“啊?只有挤出来”她复读机一样重复着,没有主张了。

“就算挤出来,也有可能药吃完了,奶就完全回了”我继续进行我的告知义务。

这次她没有“啊”了,彻底乱了阵脚。

“你看怎么办?”我问了两遍。中年妇女一直没再说话,是婆婆妈的可能性更大了。自己的妈早就关心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婆婆妈一般都是小心翼翼,不敢多言。

我们都在等她从混沌中醒来。

“有没有药又能治病还可以喂奶的?”这小算盘打得。还算合理要求。

“吃这类药物最好不要喂奶”我得坚持原则。

“不吃药会不会再吐啊?”

“啥?!不知道啊”她一定觉得我可以预测未来。在她眼中我是神医么,还是我看起来特有神医的潜质。我有些许无奈。

“不吐我就不用吃药,对吧?”我差点点头同意了。

“不吃药我就可以喂奶了,对吧?”逻辑上是成立的。但是我感觉我被带到坑儿里了。

“我该回家喂奶了”她几乎站起来了,但又一屁股坐下。

“医生,我想吐”她难受地喘着粗气。

我手忙脚乱地把垃圾桶递过去。

“医生,给她开点药吧”婆婆妈第二次发言。

“怎么样?我给你开点药?”我征求她的意见。

“可是,医生,我不想吐,我想喂奶,我不想吃药”她非常纠结。

“你的想法太多了。”我断然拒绝了她的想法,给她开了处方。我理解一位母亲想给孩子喂奶的心情,但无法一一满足她的要求。

“你自己考虑吧”她接过处方,内心一定还在挣扎。

这是一个典型的多诉求患者。我们的患者来医院看病,应该把明确诊断或者让疾病得到正确的治疗作为最高诉求,如果掺杂太多其他要求,诸如要兼顾家庭关系,要便宜,要起效快,要保证药到病除,医生将很难兼顾。

世事向来如此。知道放弃,才能选择。懂得选择,才能避免矛盾和纠结。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