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这个女人
01
我妈是那种走在人堆里不仔细找就不会一眼望到的那种女人,当然要看什么样的人堆,也要看找的人是谁。
我妈没有读书,不识字,但却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有段时间她拿着圣经让我们教她念,后来种种原因圣经不再看了,我妈也没再让我们教她认字。
小时候都还在家,过得都挺悠闲,冬天的时候总是一家人挤在一张大床上,我和我弟打打闹闹,我爸看着老式电视,我妈就坐在灯下织毛衣毛裤或者给我们做新的鞋子,那时的灯光不比现在,却是那种昏黄更能给人温暖,就好像妈妈织的毛衣,一针一线串联出的暖意。
妈妈做的鞋子很好看,单鞋总会绣上精致的花,棉鞋也都很暖和,后来我穿鞋子脚跟总会往内偏,我妈说是穿那棉鞋穿的,她说做的不好,但我却觉得很好。
那时候,不会去想爸爸妈妈是什么样的存在,但会敬畏,尤其是自己觉得做错事惹他们生气的时候。
记得有一次注射防疫疫苗,我妈说为了奖励我不哭给我两毛钱买糖吃,兜里翻了没找到,就给了我一块。我像是发了财,一下课就蹦蹦跳跳往小卖部里冲,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然后就一块钱买了一大堆,吃完解了馋心里却发了慌。
于是我做了个当时觉得特别英明的决定,直奔奶奶家,两天都没有回去。具体记不清楚了,但脑海里始终记得一个画面,跟小伙伴玩的时候,路过家门口,刚好碰到我妈出来抱柴火,我傻了,我妈就说了一句该回家了吧,后来我很少吃零食,直到工作期间才重又养回了这个毛病。
那时候我妈做饭总要做两样,她喜欢吃面条,但我们都不吃。大学后我才彻底加入我妈的阵营,爱上吃面,但家里已经不做手擀面了。
02
我初中的时候爸妈还有弟弟都陆续来了苏州,我一个人开始了在老家的寄宿生活,总是寒暑假才来这边,所以他们的一步步我未曾参与,也不曾见证,但电话里总是让我向往的情景。
但每次假期才真切感受到他们在这座城市的不易,而我是这份不易里一个在远方坐享其成的人。
他们总是报喜不报忧。
后来有次暑假,我爸开车接我,快到家的时候,我爸说你妈的手知道吗?
我当时不明所以,还笑着问手怎么了,我爸什么都没说。
到家的时候妈妈下楼,穿着睡衣,左手背在身后。我一直问才伸手给我看,拇指和食指裹着厚厚的纱布。
那是我爸车祸的第二年,那里是我去过的搬的第三所住处。不包括我没去过的地下室以及其他两处。
那个假期我帮着洗衣做饭,做好了径直上楼,吃的也很少,然后开学的时候第一次脱离了婴儿肥,后来夏冬往复会有十斤左右的体重差但基本也不再过百。
03
我妈是属于闲不住的那类人,家里的活也总一天到晚的忙。有次爸爸弟弟他们都不在,我妈就一个人骑着家里的电三轮去送货,结果上桥的时候没上去,好在我妈反应快下了车,车子溜溜下了河,报了警,警员帮着一点点的捞。
这是我后来才听说的,那时我已经在金华上班。
说到骑车,我妈确实不擅长,我大概也是遗传自她。
记得大学有次回老家,我妈骑着电三轮径直开进了河沟里,好在里面没有水,妈妈没事,我也只是擦破了皮,拦了几辆车的人,才帮我们把车弄上来,然后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她继续骑,我继续坐。
后来外公说,小时候我妈骑着自行车也把我带到了河里,那时是冬天,外公就立马跳下去捞我,好在我穿着棉服坐在竹制车座里,飘了起来,外公就把我抱上去了。我妈说,外公都不管她,嘴上貌似抱怨,眼里却满是笑意。
我就打趣说,也只有我敢坐你的车子,虽然你总把我往沟里带。
后来我琢磨了下,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自己懒,不愿学。二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过去了就云淡风轻。三是心里仍存一种信念,相信他人相信不会有事的带有侥幸意味的心理。
很多事也是一样,总是想不管怎么样谁谁并不坏,还是会从心底里相信,然后过去就过去了,就好像那些伤害并没有发生过一样,或者发生了,但我已置身事外,仿若局外人般的看着那一场只能算是故事的经历。
而我妈把我看得特别透,总是每天一个电话的叮嘱。
04
后来我说离职,我妈什么都不问就说回来吧,在家里也放心。
然后我就回来了,辗转待到现在仍没想好迈脚的角度。
但越待却是越懒,这一点,我妈都一点点宠过。
我妈有时也会唠叨,时不时冒出个成语,我们就说,哟,成语用的不错,然后就都笑了,唠叨也算终止。
我有些想法也会跟我妈商量,然后我妈就去跟我爸说,通常我妈都会挨吵,我妈就说没事,我挨吵又不是一两次,都习惯了好吗。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发现我妈其实跟我们一样是大人也是孩子的,可能是在她说习惯的时候,也可能是在她跟外公外婆打电话带有撒娇语气的时候。
所以这篇标题我这么用,只是想说每个妈妈是妈妈也是女儿,而长大后的我们可以站在同等的视点成为与妈妈并肩的人,而不是对所有的好都理所当然,即使妈妈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