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阅读书籍收录

你以为的「知识」,只不过是「知道」

2020-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基业长红

文:屠夫1868

欢迎关注:基业长红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这是屠夫的第 248 篇原创,全文 2100 字

阅读时间 5 分钟,读完别忘了【点赞】哦

金钱永不眠,屠夫问候各位早安。

半年前就想跟大家聊「知识」和「知道」的话题,一直没机会好好写写。

近期因为工作忙碌,屠夫为了保障文章质量而降低了更新频率,发现已经很久没聊过认知和思维方面的话题了。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

你心目中的「学习知识」,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01  没落的记忆大师们

屠夫读小学初中的时候,“记忆大师”特别流行。

这些大师拥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可以在短时间内牢牢记住指定信息;

他们公开讲座,现场展示惊人的记忆力,告诉大家其实有一套方法;

他们开班授课,将自己的记忆方法传授给交钱参加培训的学员 ——

上课的,大多是中小学生;

交钱的,当然是他们的家长。

背后的动机很简单:

高效的“死记硬背”,

能让孩子在考试中取得优势。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记忆大师”们的生意渐渐不如从前了。

有了搜索引擎,只要输入关键词加一个回车,获取任意信息有如探囊取物……

有了问答社区,再高深的问题也能找到专家解答,大不了付费悬赏求回答……

当信息和答案唾手可得时,人们对记忆大师课程兴致缺缺,也就不难理解了。

02  无法被调用的知识

记忆大师总是引导家长们将“记忆信息”和“学习知识”画上等号。

但事实并非如此。

深度学习》的作者今井睦美说:

记忆策略的达人的训练目标,

不是将数字本身储存在记忆仓库当中。

重要的是,如何将本来没有任何含义的信息赋予一定的含义,

将尽可能多的信息压缩后记在脑中的技巧。

对于将记忆力世界冠军作为目标的人来说,

这种技巧,才是能够被调用的知识。

举个例子:记住牛顿第二定律 F=ma 这条公式本身没有意义,因为它无法被你的大脑调用。

只有能判断出这条公式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对解决各种情况的问题是否有帮助,才称得上是“能够被调用的知识”。

关于这一点,今井睦美还给出了两个定义:“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比如OECD是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的简称,苹果的英语单词是apple等等,都属于事实性知识;

与之相对的程序性知识则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述,诸如骑自行车的方法等“用身体记忆程序”的知识有很多。

前面的例子里,纯粹的记忆更接近于事实性知识,如果无法被调用的话,甚至只能算“知道”。

就像以前学英语背单词,即使查了词典,读了注释,看了含义,也未必清楚要如何使用。

从“知道”到“知识”,有多远?

03  从「知道」到「知识」

古典在《跃迁》中提到一个观点:

记忆 ≠ 调用

更具体地说,以现在互联网之发达、电子存储之廉价,过去被赋予极大权重的“对信息的记忆”,如今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取而代之的,是记忆之外的“调用”。

可被调用起来的,才是真的知识。

但是,从琐碎的「知道」到成体系的「知识」,到底有多远?

屠夫在《碎片化学习》中给出过解决方案:长半衰期,知识积木,以及结构框架。

先说说“长半衰期”。

短半衰期的事,能给我们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和即时回报;长半衰期的事,可能没有明显的感官刺激或即时回报,却可以不断地累积和叠加。

一方面,我们可以积少成多地做长半衰期的事,不要完全回避「知道」。

背一个单词,学一条公式,当下可能只是“知道”,但当你持续学习的时候,过去留下的底子会成为奠基石,降低你未来学习的难度。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把短半衰期的事转化成长半衰期,将「消费模式」深化为「投资模式」

有的人每天看上百篇公众号爽文,过几天就忘得一干二净;有的人精选深度文章研读,还会写读后感、与作者交流,形成真正的知识。

再谈谈“知识积木”。

人们以为知识都有预设的图像,每块碎片在完整的图像中都有固定的位置。

然而高效的学习,哪怕是碎片化的学习,获取的是「积木」而非「拼图」。

积木没有“预设的图像”,只有“想要的模样”。看起来最普通的积木,容易和其他积木连接在一起,可以搭摩天楼,也可以搭太空堡垒。

芒格鼓励投资者跨学科学习,是为了累积不同学科里的“知识积木”。在一定的主题下,我们可以将积木进行转换和连接,最终形成“想要的模样”。

带着“收集积木”的心态去学习,才会明白「调用」是最终的目的。

最后是“结构框架”。

沉淀出足够多的知识积木后,我们需要有清晰的结构框架,把散乱的积木有序地组织起来。

现在许多人的学习趋向于碎片化,而“缺乏结构框架”可能是碎片化学习者最容易犯的毛病。

因为碎片化学习的时间碎片化、来源碎片化、思维碎片化,如果没有刻意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解构和整合,很难形成自己的一套结构框架。

许多人在完成了前两个步骤后,就心满意足地合上书本,自以为已经“学到了”。

殊不知,学完无法为自己所用,你的学习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04  写在最后

投资是一辈子的事,投资者必须是终身学习者。

从《3R阅读法》,到《碎片化学习》,屠夫希望通过分享一些「术」帮助大家在投资路上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

时间长了之后,我发现真正的难点不在于「术」,而在于「道」。

学习效果不佳的人,缺乏的往往不只是「方法」,还缺少「看法」,缺少看待学习和知识的正确角度。

知识,是学习的重要成果。

误将“知道”当“知识”,学习只会是一场自我感动。

距离《投资式学习》成文近一年后,我又写下了这篇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