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写作A1班文字゚灵感💋原创文字集

留在岁月里的旧时光

2020-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星语999

时光就像一张记录仪,记录着一个人一生的美好,也记录着一个人一生的不幸。美好也罢,不幸也好,留下来的总是无法抹去的。

翻开那些旧时光,发黄的记忆里,从小学到中学,再到中师,一些事、一些人依旧那么清晰,那么难忘。

小学,用碳棒写到土地上的作业

“这一块是我的”。“这一方是我的”。

没等老师出门,我们几个就已经冲出教室,在院子里抢占了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那块属于自己的领地,不是用来玩的,而是用来写作业的。

七十年代的农村,孩子们上小学,除了一本算术本和一本写字本,用来写交给老师的作业,课后作业大部分都写在地上。

老师讲完课,我们便一溜烟冲出教室,在教室门口的空地上占领一席之地,用碳棒把作业写在那里,任课老师背着双手从满院子的孩子们中间走上一圈,不时指指点点,就算是把作业给检查完了。

拥有一根可以在地上写字的碳棒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我们把大人们在家用旧了的废电池拣回来,用石头或锤子砸掉电池外面的皮,去掉那些包裹着碳棒的自己认为没有用的东西,小心取出碳棒,用水冲洗干净,宝贝一样地收藏在铅笔盒里。有时候也会不小心砸了父母刚放进手电筒里的新电池,被父母发现后,一顿皮肉之苦就在所难免。

打过就完了,父母气也消了,碳棒是不会被没收的。能用黑黑的碳棒在白白的土地上写下一大片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并且得到老师当场表扬,那种洋益在心灵深处的快乐与自豪,如今的孩子们是很难体会到的。

中学,一本用解数学题换来的《少年文艺》

“把你的《少年文艺》借给我读”。我对着隔壁教室里的A大声说道。“不借!你进来我就借给你”。A立场坚定。

我想转身离开,但想看那本书的心太切了。犹豫了一下,硬着头皮走到隔壁教室。

“帮我把这道题做出来,《少年文艺》可以送给你”。我是学霸,那道数学题根本不难,没用几下就解出来了。但我没把解题本交出去。我提出以后所有的《少年文艺》都必须借给我看。A同学想了想说“就这么定了,只是以后经常要帮我解数学题”。

A同学不是学习不好,也不是脑子不聪明不会解题,他只是凭着优越的家庭条件不太爱学习,他宁愿找人帮他解题,也不想自己动脑动手,一副少爷的架势。但他有《少年文艺》,那是我的所爱。

我来自农村,父母只够给我交学费买作业本的钱,订阅一年的《少年文艺》,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果用解一道数学题换来一年的《少年文艺》可读,我何乐而不为。

拥有了一年的《少年文艺》,我写作文的水平明显得到了提高,加上我本就刻苦认真,作文被老师当做范文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如今已经记不清那些读过的《少年文艺》上的故事内容了,但在桌洞里偷偷阅读被老师发现训上几句的情景,还有在被窝里打着妈妈的手电筒阅读被妈妈发现后一顿狠骂,然后没收了手电筒的情景都犹在眼前。

师范,藏在铅笔盒里的“情书”

那张纸条藏在她的铅笔盒里,她上课前就发现了。但是她不知道纸条是谁写的,只是要她将回话放在教窒墙上《中国地图》的后面。

她没有写回话,只是在以后的几天里心神不定,茶饭不思。

八十年代的师范学校,住宿条件算得上很差,我们八个人住一间房,不是像现在的上下床,而是那种通铺,大家挤在一张大通铺上,进了宿舍门就可以看到一排脑袋的那种。

我和她挨着睡。有一天晚上,她悄悄告诉我,有人在她铅笔盒里放了纸条,且不知道是谁,她很苦恼,不知道怎么办。

那时候的我们,所接受到的各种信息,除了家长里短,就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老师和父母从来都不曾涉及过。

收到一张纸条,无异于遇见洪水猛兽,怕,且不知所措。

青涩的我们,不懂得那张纸条传递着一个男孩子对女孩子的爱慕之情,而是执意地认为,那就是欺负,是侮辱。

在我的怂恿之下,我们利用同学们休息的时间,在教室里的黑板上写下一大段谩骂那个写了纸条的同学的话,引起全班男生愤愤不平,但也不敢公开对抗。

那时候,爱慕一个女孩,只能偷偷写张纸条,还不敢属名,就更不用说大胆谈一场恋爱了。

知道那张纸条的主人时,我们已经被分配到各个学校去当老师了。

我和她被分配到一个学校,每每提起,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心里面。

青涩的岁月,青涩的青春,青涩的行为,青涩的回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