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这一生(十六):李白和他遇到的小人
李白年少之时,腰佩宝剑,行走乡里,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少任侠”,他行侠仗义的对象,就是他最早遇到的小人。
对于这些小人,不管是罪大恶极的、还是小偷小摸的,李白对待他们的方式很简单很粗暴很残忍——直接杀掉。
而且杀了不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么算起来,少说杀了一百多个。杀这样的人,是为民除害,他很傲娇,但不骄傲,“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李白在家乡彰明县做过小吏,他的上司县令是个小人。
这个小人县令的“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关心人民疾苦,二是没文化水平很差,可能县令也是捐的官。
有一回发大水,河上飘来一具女尸,县令大人第一个要做的不是安葬逝者,也不是调查原因,而是作了一首歪歪斜斜的诗,“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珠”,然后江郎才尽,后面不知道怎么写。
李白看不过眼,接上了诗,“绿鬓随波散,红颜逐浪无,因何逢伍相,应是想秋胡”。诗的后两句用了两个典故,“逢伍相”说的是有一回伍子胥被敌人追,一位浣纱女救了他,伍子胥害怕他走后浣纱女出卖他,浣纱女为了表明自己不会是那种人而跳水自尽。“想秋胡”出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说的是有个叫秋胡的人刚结婚就被抓了壮丁,多年之后做了大官回家,在桑园看到一个美女便上前调戏,回家一看才知道被他调戏的美女居然是他的妻子。这《烈女传》跟《陌上桑》一样,都有一个好色的官。
这几句诗意在讽刺县令不去关心死者及死因,却作歪诗出言轻薄。李白这样搞上司,小吏做不下去了,就辞职走了。
李白曾去长安求见当朝宰相张说,是张说的儿子张垍接待的。这个张垍是个小人。
张垍这个小人“小”就“小”在嫉妒贤能,两面三刀。
李白离开家乡之后,在湖北安陆住了十年,在安陆娶了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宛。有一回李白去长安求见当朝宰相张说,张说是许圉师的好友,李白也有才能,所以于情于理张说都应该举荐李白。不巧的是,李白求见的时候,张说公务繁忙脱不开身,便派他的儿子张垍接待李白。
这个张垍不仅是宰相的儿子,还是皇帝的女婿,但是他嫉妒李白的才能,便对李白各种搪塞、推挡。
他忽悠李白在终南山玉真公主的别馆住了半个月。玉真公主与唐玄宗是一母同胞,小时候两人活在武则天的恐怖阴云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如果玉真公主能能向皇帝推荐李白,那这事就稳了。
但实际上,玉真公主已经好久没来终南山别馆了,房子里都长了蜘蛛网了,李白只得无功而返。
李白在山东干谒当地长史李邕,这个李邕是个小人。
李邕这个小人主要“小”在狂妄自大,不识千里马。
许夫人因病早逝后,李白去了山东,还是跟在安陆一样,干谒自荐,屡败屡战。
有一回李白向长史李邕自荐,李邕觉得李白并没有什么过人的才能,遂不举荐。为此李白写过一首诗《上李邕》,其中有两句是这么说的,“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表达了自己对李邕的不满。
李白在山东娶妻刘氏,这个刘氏是个小人。
刘氏这个小人主要“小”在有钱就是爹,没钱去他娘。
刘氏见李白整日诗酒会友,高朋满座,以为他很有钱,没想到他是个“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家伙,没多久就和他离婚了。
李白在诗《南陵别儿童入京》中写了这样两句“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就是借朱买臣的典故讽刺刘氏的。
“南陵别儿童入京”之后,遇见的小人不少。
首先说唐玄宗,这时候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个小人,自从得到杨玉环之后,他只知道“芙蓉帐暖度春宵”,而再也不上早朝了。
皇帝身边的杨国忠、高力士都是小人,祸国殃民都有他们的份。
杨贵妃虽然也祸国殃民,但我不打算把她也列为小人,因为就算没有杨贵妃,还有李贵妃、张贵妃,她只是因为长得好看而被唐玄宗看中,但长得好看本身并不是罪。
还有安禄山、永王李璘等人,也是小人。
李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抱负始终不能实现,虽然有很多原因,但这些李白遇见到的小人们,绝对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