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芳菲散文集散文特辑

我亲历的“交余粮”故事

2024-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陈水河

在人生的长河中,总有几滴水不断地从脑海中跳出来,它承载着过往的记忆,汇聚成个人生活画卷。今天,站在2024年8月中旬的时间回望,那些曾经耳闻目睹的故事,如同星辰般璀璨,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今天,我愿以笔为舟,穿越岁月的迷雾,带你一同去分享这段故事,感受感受农民老大哥那大海一样宽阔的胸怀。

1/ “老大哥”的称谓

在民间,可能因为彼此之间曾有生死过命一样的交往,结下铁一般的情谊,一旦碰到,年纪小的就会向年纪大的叫一声“老大哥”,同时,对方也回应一句“小老弟”。在共和国建立初期,农民与工人之间也喜欢称对方为“老大哥”,却没敢说自己是“小老弟”的。为啥?体现城乡平等之间的关系。其中,农民欢天喜地交余粮,供销社经常组织轻工产品下乡销售,就是这种“工人农民一家亲”的杰出表现。

交余粮(采自网络)

2/“交余粮”中难忘的两件事

所谓“交余粮”,是“双抢双收”结束,继生产小队各自完成农业税后,所有男女劳力挑着金灿灿的稻谷到石埠乡粮管所的公益行动。在我十二三岁少年的记忆里,有两件事特别难以忘记。

第一件事,就是农民下午参加劳动后提早回家吃点心。点心有哪些?是稀饭加麦叶,一种在铁锅里拷制的薄饼。然后,穿上整洁一点的衣服到生产小队仓库报到,各自选挑一担两筐稻谷。估计在一百四十斤上下。平时不怎么穿上衣,只用汤布从右肩斜围到左腰的父亲却犯了难,磨磨蹭蹭的,东拿一件,西拿一件,不知该穿什么衣服好?因为家里从未给他缝制过短卦,他呢也不喜欢穿式样统一的白色圆领薄套衫。这种衣服,后来成为领导干部内衣的标配。好在家里有一辆高轮独轮车,他可以手推装有两麻袋稻谷的车,悄悄行走在售粮大军的后面,无碍观瞻。而走在前面的,肯定是那些青年小伙子们,他们身穿夏日海军蓝——一条细蓝线一条细白线横叠着的套装,头戴麦秆草帽,且在扁担的一头一定系着一块红白相间的毛巾,让外村人或本村其它小队的人看了特别艳羡,后来纷纷模仿。

试想一下,在午后太阳光的斜照下,在近两公里实际有六华里路程的机耕路和兰浦公路上,男女老少,你追我赶,挑着推着,是怎样一种火热且生动的场面。

第二件事,就是人人有份。在初中毕业后两三个年头的农业劳动生涯里,我似乎只参加过一次这种能彰显男子汉气魄的活动。生产小队长不会因为你年纪轻、个子小不叫你参加,更何况粮仓保管员道宣大伯,早用盐箩装满了稻谷。农家的盐箩要比谷箩容量小。记不得了盛在箩子里稻谷的重量,毛估估应该有六七十斤吧,也就是成年人挑的稻谷的一半。看看我那弱不禁风的身体,道宣大伯用大铁勺兜了两勺出来,倒入了稻谷堆。我还没开始表示感谢,似乎就有女劳力表示反对。因此,他又从稻谷堆里,兜了两小勺注入盐箩中,算是堵住了反对人的嘴。

半路上,我真的感到自己挑不动了,就索性身体倒在路旁休息。迟来的父亲见到后,想把两盐箩稻谷装到车上,我却没答应。就这样,挑挑歇歇,歇歇挑挑,身体硬撑着走完了通往粮站的路程。虽然是倒数第一个,但想着自己人小志不穷,还是比较得意。我不停地摸着被扁担磨得血红的双肩,爱抽黄烟的父亲心里盘算着为我尽快制作一个小搭柱,既是为左右肩换担方便,也是为日后长久计。龙门远山正在呼唤着呢!二哥在一旁边吃着麦叶边说:当农民哪有这么简单,一副铁身板就是这样练出来的。有了这次经历,以后再重的担子也能挑。(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