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写作想法读书

这样跟孩子定规矩,孩子最不会抵触//读书笔记[原创]

2019-06-10  本文已影响4人  花华畫

书中的每一条法则都能使孩子的问题行为发生率降低25%~65%。你每一两周只需尝试一条法则。这样,你和孩子才能有足够的时间适应这条法则。第1~6条法则的顺序是精心设置的,它们能帮助你逐渐熟悉这些育儿方法。所以,请不要随意打乱顺序。

这样跟孩子定规矩,孩子最不会抵触//读书笔记[原创]

第1章 跟孩子定规矩时,孩子为什么这么抵触?

明明跟孩子定好了规矩,为什么孩子总是不遵守?前言的例子中,史蒂夫先是答应妈妈说马上收拾玩具,但后来却和妈妈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这其中牵扯了众多因素,部分是史蒂夫自身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是妈妈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冲动?某些性格因素(尤其是“易冲动”)很可能引发孩子的问题行为。孩子如果反应过快、做事不经思考,那么他就更容易和家人产生冲突。事情的发展不如己愿时,人们心中就会滋生逆反情绪。有些人善于进行思考、分析,进而选择最理想的解决方案。而易冲动的人则很少去思考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就快速作出决定。这通常会产生负面影响,引发沮丧、生气等消极反应。

然而,易冲动的人,则不会深入思考每一个情形,不会回想先前的经历,因而更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作出错误的选择。请记住重要的一点:易冲动的孩子需要不断在不同的后果中锤炼,最终才能学会控制情绪。

事先做好准备,应对孩子才不费劲

那么,面对一个对你说的话总有抵触心理的孩子,你如何变得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呢?答案就在于,你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结果,明白孩子为什么有这种反应,并为所有可能会发生的结果做好准备,这样你就不会被孩子弄得措手不及。

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

别人经常问我,育儿的目标是什么?怎样最快最好地实现这个目标?答案显然有很多种。但在我看来,教育孩子的目标就是促进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并为孩子以后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容易引发孩子问题行为的6因素

1.心理预期:“他是故意的!”

研究表明,产生体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家长觉得孩子是故意惹事的,认为孩子明知应该怎么做,但却故意跟家长对着干。据我所知,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想法。当孩子对他们说“我不去做!”或“我讨厌你!”这样的话

孩子们总会变着招来达到他们的目的。例如,一个孩子被家长处罚时,即使这项处罚很恰当、很合理,那孩子开始时也可能会哭喊、跟家长顶嘴。如果没一招管用,那孩子最终会乖乖就范。不过,如果家长被孩子的哭闹弄得心烦意乱,想图个清静(或心软了)而取消了处罚,那以后孩子被处罚时,他将会“故技重演”。等到那时,很多家长都以为孩子是成心的,其实孩子只是抓住了父母的心思。惹家长生气只不过是孩子实现自己愿望的“副产品”,并非最终目标。只要这招管用,孩子就会屡试不爽。

。每次出现问题时,都是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而不是一定要分出个胜负的“战争”。

2.心理‘准备不充分。

那么,如何才能预知事情发展呢?首先,你要牢记,孩子并不是“成心”气你,你也不可以为了让孩子听话而不择手段,这样,你就能更冷静、更客观地看待整件事情了

3.家庭冲突的错误解决。

家庭成员教育方法的不一致经常会引发家长之间的争吵。尤其当孩子不听话时,夫妻间的争吵就更容易发生:双方都觉得自己说得对,总想纠正对方的想法。这种事情很普遍,在大多数家庭里都会发生。只要双方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这些分歧,而是以一种想共同教育好孩子的态度对待这些不一致的意见,那么这种“不一致”甚至会引发一种好结果。而在有些家庭,这些分歧却使家长双方“大动干戈”,甚至当着孩子的面争吵,那么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受到很大伤害。当孩子听到家长双方因他做的事而相互斥责时,他会觉得非常难过。

4.夫妻双方没有齐心协力。

有些家庭中,意见的分歧会致使一方压制另一方,进而取代弱势一方的意见。那么孩子就会知道父母的教育意见不一致,这就会让他趁机“离间”父母双方。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家长双方继续争执不下,孩子的行为通常就会变本加厉。这往往也会撕开婚姻中无法弥补的裂痕,因为弱势一方会觉得被强势一方所压制,从而产生抵触心理。如果你正处在这样的困境中,我强烈建议你,请你试着心平气和地与你的爱人沟通,解决双方的分歧,停止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如果自己无法解决,那我力劝你进行恰当的咨询。

5.外界压力带来的负面氛围。

学校的同龄孩子、家长,同事,亲朋好友

6.家长没能合理规划孩子的生活。

家长越能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家庭生活,孩子的日常生活越协调、越有规律、越明晰,他就越不容易发脾气。小孩发脾气,大多是因为某件事出乎他们的预料,使他们毫无心理准备,

检核单1

定规矩法则1:面对面说话,小家伙才听你的

期望值要合理

没有哪个孩子能百分百服从你定的规矩。他们动不动就会闹脾气,但只要制定合理的期望值,并掌握定规矩的技巧,你就能更轻松地让孩子听话。

孩子为什么会“我行我素”?孩子不听话、发脾气,并不是为了惹你生气,他们有以下原因:

他们没办法按你说的做;

他们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

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听你的话;

他们认为不听话就能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

要知道,孩子的目标通常都很直接,他们往往会“不择手段”地达到目标才罢休。

尊重孩子的个性倔强的孩子长大之后也会意志坚强。坚强的个性是一种财富。家庭教育的目标不是要磨灭孩子坚强的意志,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毫无个性、一味顺从的人,而是要培养孩子拥有正确的判断力。

制定规矩的三步骤

1.提醒孩子看着你。

叫孩子的名字;

眼神交流;近距离发布命令。

2.告诉孩子怎么做。

与孩子说话时,态度要尊重,语气要坚定。

姿势要威严,但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强迫感。

讲话慎重,意思明确,语气威严,但不可大吼大叫;不要以询问或央求的语气跟孩子说话,而应冷静果断,直接告诉孩子你想要他做什么。

每次只说一件你要孩子做的事。如有必要,让孩子完成后回来见你。

不要和孩子争辩,也无需过多解释(充其量一个简单的解释即可)。也不必和孩子讨价还价。

让孩子重复一遍你的要求。(可依情况选做)

3.站在旁边等结果。

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孩子,大约持续15秒钟。如果孩子服从了要求,一定不要忘了表扬孩子哦。

检核单2

定规矩法则2:给予恰当后果,孩子就会乖乖听话

1.预备

保持冷静;

总是比孩子抢先一步;

减少房间里的干扰。

2.说出要求

a. 提醒孩子看着你:要保持眼神交流;

b. 告诉孩子怎么做:要坚决、尊重、具体,一次只讲一件事;

c. 站在旁边等结果:注视孩子15秒左右。

3.重复你的要求

保持冷静,不可大吼大叫;

重复a、b、c三步,但“稍稍”提高分贝,态度坚决地说:“我刚才说……”;

注意:一次只能说一遍;

重复后,站在一旁看着孩子约15秒,并想出一项合理的后果;

切记,后果的目的是教孩子从中受益。

4.告知后果

保持冷静;不可大吼大叫;

重复以上a、b、c三步,并告知孩子应得的后果:“如果你……就会……”然后站在一旁,再看着孩子约15秒。

5.执行后果

保持冷静;

兑现后果。(如果孩子听了你的话,一定要夸夸他。)

检核单3A

定规矩法则3:小家伙越闹越凶?就让他独自冷静几分钟步骤

1.告诉孩子停下来。

告诉孩子停止他的行为。

切莫大吼大叫,但要声音洪亮,使孩子能够听清你说话,并把注意力转移到你身上。 尽量保持眼神交流。

等待约15秒。

2.给予后果。

告诉孩子,如果他还闹个不停,他就要接受面壁思过的惩罚。

语气严肃,并尽量保持眼神交流。

等待约15秒。

3.将孩子放在面壁思过地点。

尽量让孩子自己去面壁思过地点。

如有必要,可强行将他带去。

语气严肃地对他说:“不许闹!没我允许,不能离开。”

如有必要,抓住孩子的手,让孩子不能打你。

如果孩子跑开,你要重新把他带回来,重复以上的话。

一旦他安静点了,你就开始计时,但万万不可告诉孩子你要让他待多久。最低处罚:5岁以下,均为两分钟;5岁以上,遵循“几岁几分钟”的原则。

4.结束后,引导孩子反思。

走到面壁思过地点问孩子:“知道我为什么把你放在这儿吗?”

不要激怒孩子;不可大声训斥或没完没了地说教。只需让他明白自己为什么被要求面壁思过。

如果孩子还小,你可以直接告诉他为什么要面壁思过。

告诫孩子:“你以后再这样闹,我还会让你面壁思过。”

让他回到先前的活动中去。(非常重要)针对攻击行为,略过第1、2步,直接把孩子带到面壁思过地点就行。

检核单3B

挑选环境面壁思过的地点必须是“零刺激”环境。最好选用孩子能被孤立起来的地方——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玩具,也没有任何活动。如有必要,对他加以限制(见下),那就和他待在一起,不过要避免与他交谈。

可供选择的地方

房间的一角(餐厅、客厅、过道等)。

楼梯台阶上。

浴室里。

客厅里或椅子、沙发上。

实在万不得已,用孩子自己的房间作为面壁思过地点(一定要没有电脑、电视或玩具)。

对于较小的孩子,可以选用椅子或沙发。同时你要待在孩子的视线之外,但要留意孩子有没有跑开。

有些孩子可能需要强制将他待在面壁思过地点(见下),这时,椅子就是很好的选择。

强制措施

将孩子放在面壁思过地点。

语气严肃地对他说:“坐着不许动,没我允许,你不准离开。”

如果他使用暴力,就将他放在一把普通靠背椅上,从身后抓住他的手腕。

一定不要待在孩子够得着的地方,防止他打你、踢你或咬你。

不停地对孩子说:“如果你停下来,我就放手,不过,你还是要待在这儿。”

孩子停下来后,放开他,但告诉他要坐在椅子上。要时刻留意他,如果他再闹腾,你就要马上重新使用强制措施。

刚开始用这个方法时,你可能要重复好几遍才能让孩子安静下来,但不要因此就失去“斗志”。要给孩子充足的时间来适应这一规矩。

检核单4A

定规矩法则4:列个任务单,轻松培养孩子的自觉力

步骤1.准备阶段。准备好积点(孩子小的话就用贴纸)。如果同时针对几个孩子实行“约法三章”,要确保每个孩子的积点都不一样。

首先,列出一张任务清单,写下你每天想要孩子完成的任务。开始时,要写每天都要做的有规律的事,最好从小事开始。如: 按时起床 穿戴整齐才能走出自己的房间 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出门 刷牙或洗手(饭前饭后) 整理自己的床铺不要写一些禁止条例(如不许和兄弟姐妹打架)。开始阶段,任务必须简单明确,易于考量、易于执行。让孩子自己列出奖励清单。不要因孩子列出不恰当的东西就喋喋不休。毕竟,你可以不必同意他所写的。将基本权利作为奖励。如: 看30分钟电视 玩15分钟电脑 骑车外出1个小时 晚起15分钟写上“抽奖袋”这一项,规定孩子每隔一段时间可用积点兑换一次抽奖机会。抽奖袋里的奖品,最好是你和孩子一起挑选的。确保孩子每天能赚到的积点比花掉的积点多出一些来。2.计划执行阶段:不要收回积点,只给予奖励。 孩子需要自己保管积点(如:放在他房间的一个盒子里)。 孩子完成了某项任务,即可获得相应的积点,再以积点换取基本权利(或小礼物)。 只有你才有权力分发积点、批准用积点交换特权或奖励。 如果孩子很不情愿地完成了清单上的家务,你还是要给他相应的积点。不要因此而没收他的积点。

定规矩法则5:7个学习小妙招,小家伙做作业又快又好

。本章着重解决与学习相关的问题,特别是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方面的问题表现形式各种各样。有些孩子不愿老老实实地坐那儿写作业,有些孩子写作业总是磨磨蹭蹭,甚至要花好几个钟头才能写完,有些孩子不停地问这道题怎么做、那道题是什么意思,自己完全不思考,还有的孩子总是到了写作业的时候才想起忘了带这忘了带那,更有的孩子竟然撒谎说老师没布置作业。这一章将手把手教你把这些问题一扫而光。

步骤1.选择作业环境。 给孩子准备一处没有干扰,但又不过于安静或孤立的地方。效果较好的地方有:孩子房间的写字桌,厨房的桌子。

这个地方必须安静,远离电视,远离电话,远离其他孩子玩耍的地方。 有些时候,作业地点稍稍保留一些较小的刺激会有所裨益,如将收音机声音调小,收听音乐频道,或打开电视并调到静音。2.设定作业时间。 孩子每天的作业时间段需要相同。最好的时间段是:孩子放学回家后约半小时,饭前约一小时,或晚饭刚过。 不要设定临睡前或早晨上学前这两个时间段。 如果你家里不止一个孩子,就给所有孩子设定同一个作业时间。

3.实行作业检核单。 和孩子的老师共同制定一份作业检核单。 由孩子或老师填写每日的作业情况,必须由老师签署每个记录。

4.制定写作业前的规矩。 如果孩子忘带了作业检核单,或没有正确填写,当天就不能得到写作业后的特权。 如果孩子带回了检核单,但漏掉了某项作业,或者忘带了完成作业所需的书籍,当天也将得不到写作业后的特权。

5.作业进行时要适当监督。 在写作业时,孩子必须将当天的作业检核单给你过目。 在写作业时,要帮助孩子做好安排;帮他找出检核单上列出的作业,以及完成作业需要的相关书籍。 让孩子一次完成一门作业,完成了给你检查。然后再开始第二门作业,如此依次进行。

6.获得特权要严格。 即使孩子拥有积点,也必须告诉他只有完成作业后,才能用积点换取特权,如: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外出玩耍,和朋友聚会,打电话。通常最好只选取其中的一两个。 如果所有作业已完成,并通过你的检查了,孩子就可以使用手上剩下的其他积点,来换取某些特权。

7.辅导作业要有度。 只有当孩子告诉你他不会某道题时,你才可以辅导他。 不要替孩子完成作业。如果他确实需要帮助,帮他写出开始的一两步就行了,其余部分让他自己完成。 检查每一项完成的作业。如果明显草草了事(即:所有或大多数答案明显错误),或字迹非常潦草,几乎无法辨认,退给他重做,然后才可继续下一项作业。

定规矩法则6:给任务单添点新花样,才经得住孩子的软磨硬泡

本章是教你将孩子的更多行为列入“约法三章”。由于涉及的行为比较广泛,所以步伐要缓慢一些,你可以留给孩子一两周的时间适应这些新变化。

补充任务单时,另一个需要纳入的方案是“积点损失”。也就是说,孩子做错事时,你可以没收一定数量的积点来作为对他的惩罚。开始这个方案之前,你要另外列出一张清单,标注为“积点损失清单”

检核单6A定规矩法则6:任务单要花样百出,才经得住孩子的软磨硬泡步骤扩充任务单 补充不常发生的家务(兑换过程一定要有明确规定)。 加进临时家务(一定要提前说清楚做这项家务能赚多少积点)。 开始合并有关联的家务,不过条件是:在过去一周内,单独命令这些事务时,孩子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候会服从。“说一遍就搞定” 添加“说一遍就搞定”的方案。用到这种方法时,每次都要提醒孩子这一点。修订奖励和特权 扩展每日特权清单 扩充清单,纳入更多细小的特权,如:允许在朋友家过夜。 允许孩子在某段时间内赚取更多积点,换取一份更大的奖励(如一本书)。 如果孩子攒了很多积点,却很少兑换,也不要担心。如有必要,你可以限制孩子玩玩具,直到他又开始赚积点。或者,偶尔用一下“周末积点清零”活动吧! 确保孩子只能通过积点来兑换特权,其他途径一律不行。家长一定要经得起孩子的“软磨硬泡”。扣除积点 针对孩子某些不当行为,你可以用积点扣除的方法。先针对一种不当行为,然后再纠正另一种不当行为。这种行为一定是你当场发现,而不是依据其他人(如兄弟姐妹们或保姆)的报告。要绝对明确、清楚地规定何种行为应受处罚,以及每次该扣除多少积点。 不管什么时候,扣除积点这一惩罚一次只能针对一种行为。

本章提供了大量建议,一时半会儿不可能完成。那么,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来。例如,你首先可以把一些小任务合并成某件大任务,同时扩充奖励清单,并开始对某种行为制定积点扣除的处罚方案。将这些方法实行一两周后,才能再补充任务单

第9章 定规矩法则7:孩子外出时爱撒泼,一定要事先“约法三章”

用了前面的几条法则之后,孩子的问题行为一定是在减少,虽然时不时会出现反弹,这都属于正常现象。毕竟,孩子也有喜怒哀乐,有时很乖很听话,有时又让人心焦如焚。因此,你每天面对的问题行为,都与孩子当天的情绪息息相关。

在进行本章的学习之前,先想一下自己有没有坚持使用之前的法则:跟孩子说话时,有没有和他进行眼神交流(定规矩法则1)?说出你的要求之后,孩子依然不听吗(定规矩法则2)?孩子现在还有没有隔三差五地闹脾气呢(定规矩法则3)?孩子在早起、早睡、做家务上跟你配合吗(定规矩法则4、6)?孩子的家庭作业完成得好吗(定规矩法则5)?如果孩子在这几个方面依然存在问题,那你就需要重新复习前几章的内容了,直到你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能达成一致。“约法三章”有效,是第7、8、9这三项附加法则成功的先决条件。如能坚持实施“约法三章”,会让孩子认识到正确的行为会得到积极的后果,同时让他 养成三思而后行的好习惯,也提高了他在特定情形下作出正确决定的能力。

步骤1.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并且只警告一次。 进入目的地之前,看着孩子的眼睛,告诉孩子你希望他遵守的规矩。

步骤1.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并且只警告一次。 进入目的地之前,看着孩子的眼睛,告诉孩子你希望他遵守的规矩的奖励。 如果为一次自驾游设置奖励,你可将这次旅程分成若干部分,让孩子在每一部分中都能获取一份奖励。

2. 走亲访友时,你要向亲友们宣布你给孩子定的规矩,那么孩子会明白,每个亲友都对他抱有相同的期望。

3.违反规矩要惩罚,孩子才知道该怎么做。 孩子将得不到奖励。 在你们到达目的地之前,让孩子重复你定的规矩及相应的奖罚。

4.到目的地之后,要时刻监督。 在孩子初次违反或即将违反规矩时,你要提醒他相应的惩罚。注意:只能给予一次提醒。

5.奖罚后果要合理。 如果孩子再次违反规矩,你就告诉他奖励没有了,而且在这次外出过程中,他也不能赚得其他奖励了。 如果孩子大闹,你就马上对他进行面壁思过处罚,地点可以是厕所、无人的角落或等候区的椅子等。 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用你的车作为面壁思过的地点。 停下手头的事,把孩子带到车里。 让他坐在车里,关上车门(你自己不要进去)。 给予他教导,与家里的面壁思过步骤一样。 站在车外,确保孩子待在里面。最好不要站在车窗旁,避免再度和他产生冲突。 设定合适的时间,时间结束后,告诉他你们要回到先前的地方,但是没有奖励。如果孩子又跟你闹别扭,就再进行面壁思过处罚。如果孩子遵守规矩,一定要给予他赞扬和奖励。

检核单8定规矩法则8:教孩子不打岔,以打电话为例子

步骤1.告诉孩子一个规矩。 实行方案第一天,在打第一个电话之前,向孩子阐明这些规则:在通话期间,他应该保持安静,不许打岔。 规则要明确而具体。不应该是“不要捣乱”,而是“在我打电话时不许打岔”。

2.告诉孩子遵守规矩会得到什么奖励。 清楚、明确地告诉孩子遵守规矩应得的奖励。成功完成一次通话,奖给孩子一两个积点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3.告诉孩子违反规矩会受到什么惩罚。孩子将得不到奖励。 孩子违反规矩,你也可扣除相应数量的积点。 在你开始之前,让孩子对你复述一遍规矩的内容、奖励和惩罚。

4.开始实践。 事先告知一个朋友(尽量多找几个人),你会在接下来的一两周内每天给他(们)打几次电话,让孩子练习不打断你。模拟的通话当然也行。 设置初始电话时长。原则是:5岁以下的孩子大约两分钟;5岁以上则五分钟左右。 通话之前告诉孩子。提醒他你们先前约定的规矩和相应的后果。 如果孩子违反了规矩,打扰你的通话,你就告诉他已经没有奖励了。然后继续完成你的通话。 如果孩子闹人,立即进行面壁思过处罚。 如果孩子遵守规矩,一定要表扬他并立即给他奖励。

5.多多练习。 如果孩子仍不能遵守规矩,每隔15分钟左右练习一次。 如果孩子遵守规矩了,就在接下来几天内反复实践该方案,直至连续获得四五次成功。 接下来,增加约两分钟的时长,继续练习,直至又连续获得四五次成功;然后继续延长,直至达到正常的通话时长。别人来电话了,怎么办?大约经过两周,在大多数的呼出电话成功之后,开始将以上步骤应用于来电情形。 电话铃响起时,迅速提醒孩子规矩和相应的后果(积极后果和消极后果)。 接通电话,控制好时长,按以上5个步骤做。 参照呼出电话,反复练习;练习成功后,就适当延长通话时间。

检核单9定规矩法则9:先提醒后执行,叫孩子放下玩具很省心孩子在玩耍时,通常不愿被打断,他要么想方设法继续当前的活动,要么变得狂躁不安,开始发脾气。针对这个问题,家长可以用6步来解决。

1.提前说出你的规矩。 叫孩子做另一件事时,先提前五分钟告诉他,你会在什么时间让他做什么事。

2.设置遵守规矩时应得的奖励。 告诉他,如果按要求做了另一件事,他会得到什么奖励。

3.设置违反规矩时应受的惩罚。 孩子没有按要求做另一件事时,你要实施什么样的惩罚。

4.多多提醒孩子。 在做另一件事之前的两分钟

孩子最常在家长通电话时打岔。选择一天,你可以腾出半小时至一小时的时间,开始实施以下的步骤。你需要每天反复实践,持续至少一至两周的时间。次铃”提醒。

5.严格执行既定方案。 采用注意力提示(如“请看着我”); 发布命令,并提醒孩子按要求做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 发布命令之后,看着孩子15秒钟左右; 如果孩子在你第一次发令后就听从了,马上给他奖励和表扬;如果不服从,就执行相应的惩罚,然后重复你的命令。

6.付诸实践。 经常实践,才能改变。

第12章 全家齐心协力教孩子,定规矩变得很容易

教育方法要有持续性

持之以恒地运用一种方法,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很多家长会问道:“这些方法,我要坚持使用多久呢?”答案是:依据情况而定。定规矩法则1、2:可永久使用,注意不要起冲突。第1、2条法则属于可永久使用的育儿方法。这两条法则应该成为你的一个新习惯。我建议你时常温习、使用这两条法则的检核单。即使孩子长大了,它们也能帮你更客观、更理性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孩子到青春期时,叛逆心理会增强,因此,第1条法则的“站在旁边等结果”这一步也要做出相应调整。青春期的孩子如果被家长盯着,往往会狠狠地盯回去,想在这场斗争中与你一决高下。所以,你这时只要保持眼神交流(或者至少确保你引起了孩子的注意力),然后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就行了。不必直直地盯着他,只要待在旁边,就可以让他明白,“溜之大吉”是不可能的,你会继续和他“周旋”到底,直到他乖乖听话。

至于第2条法则,只要没有大的改变就行。过多的重复是起不了作用的,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否则会让孩子觉得你很啰唆,从而更有抵触心理。

定规矩法则3:永久有效,注意引导孩子独自平复情绪。

至于第2条法则,只要没有大的改变就行。过多的重复是起不了作用的,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否则会让孩子觉得你很啰唆,从而更有抵触心理。定规矩法则3:永久有效,注意引导孩子独自平复情绪。

“约法三章”这条法则能用多久呢?通常,很多家长在孩子的不当行为大幅减少时,就会丢掉这条法则。但这并不可取,原因在于:在大多数情况下,中断了“约法三章”,孩子的不当行为不仅会“旧病复发”,而且会“变本加厉”。久而久之,问题可能会非常严重。所以,对年幼的孩子,以及易冲动的孩子来说,家长最好能持之以恒地实施“约法三章”

随着定规矩法则的使用,可能孩子的大部分问题行为都解决了,但还有一两个小问题(如: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这种情况下,你可以采用“一对一”的兑换方式:完成了作业,孩子即可获得某项特权(如:当天可以玩电脑)。这种方法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效果也特别明显。

定规矩法则7、8、9:因人制宜最管用。第7、8条法则可以按照实际情况使用,它们旨在帮孩子增强自控能力。如果你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用这两条法则,那他长大以后也会很受益。第9条法则可永久使用。在让孩子终止手头的活动去做另一件事时,这条法则可以使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即使孩子进入了青春期,这一法则也有很大作用。例如,15岁的孩子每次在你叫他做家务时,总要跟你闹上一通,那么你可以用第9条法则,并设置对他有用的奖励和惩罚,这样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承受力,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人共同育儿,孩子对规矩更不会抵触

家人越多,育儿的阻力就越大,因为孩子的七大姑八大姨、爷爷奶奶,都可能会对你的育儿方法提出意见。特别是老一辈的人,他们更会发表育儿的一些经验之谈,也常常会用他们那个年代的标准来教育你的孩子。这很常见,但也不容忽视。几十年前的育儿方法不一定适合现今的社会,毕竟价值观、舆论环境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果你是请人帮忙照看孩子,那么你就要努力保证“约法三章”的持续性。具体方法类似于前文讲的“学校联系法”:孩子被其他人照看时,你可以选择一两种希望孩子完成的任务;等你回家之后,再根据你先前制定的规矩,从照看人那里获得一份关于孩子行为的简要报告;然后根据你设定的后果,对孩子进行恰当的奖罚。这样,不管是谁照看孩子,你都可以在事后执行合理的后果,以提升孩子的自我约束力,这样孩子更容易遵守规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