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乡村教育记事

走进历史课

2022-10-27  本文已影响0人  心手71

学习很有意思,学习历史更有意思。听了一节历史课,身处教室。翻开历史的页面,跟着一班的师生一起回到了激情荡漾的年代,从戚继光抗倭,到郑成功收复台湾,再到雅克萨之战,时间虽然那过去了三百多年,但前人的丰功伟绩我们依然记得。

听教师点拨讲解、组织学生学习。自己也忘记了听课的身份,和身边的学生一起讨论起来。

本节课的环节流畅,预习检查,问题探究,然后出示学习目标,继而安排自学指导,学生按要求读书思考,查找问题。疑难的小组合作讨论,最后展示。整体上说,本课的教学是很实效的。

作为学生,如果按照课堂教学要求,本课的基础知识都能掌握。从每个环节后的抢答题的情况来看很好,何况最后教师还设计了堂清作业,课堂检测的环节,具体到记一记,到做一做。形式多样,评价及时。教师针对每组的回答得分情况也及时统计,起到了激励作用。

这一切都是在今天的课堂进行的,对比起历史的厚重和反思,历史课堂又稍显单薄。古人说,学史知兴替,历史绝不只是文字和知识,而更应该是一种传承和思考。

本课教师也有意进行了思想教育,比如,让学生畅所欲言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有些学生说的很浅显,因为他们对台湾的了解很少,根本无法深入。

这里是否可以增加一点台湾的拓展知识点,让同学们了解台湾的富饶和重要性,了解先烈们寸土不让,保家卫国的情怀。如果具备了以上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台湾是不可分割的。

听课的时候,我问了身边的学生,什么是倭寇,倭是什么意思。雅克萨反击战中的雅克萨是现在的哪里。这些问题学生都很茫然,他们说课本上没有。听后沉思,历史是沉重的,它告诉我们不只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更应该是为什么会发生,我们应该如何接受经验教训,未来如果遇到了,应该怎么做。

但这些,课堂中似乎没有!

其实,教学和教育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教育却更能体现思想情感的交流。课堂教学现在多数成了考试分数的演练场,失去了教育的课堂也就没有了思想交流碰撞的动力。

听课时,翻看学生的练习册。里面有句话让我感动,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果真能记住理解这句话,胜似背诵所有的知识点。更何况近代中国屡受列强侵犯,如雅克萨之战的胜局寥寥,再如郑成功收复台湾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学习历史当如此,不忘先贤,寄予未来。课堂教学首先是爱国教育的阵地,继承那一份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如此,教育幸甚,国家幸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