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稿的三个常见写作误区,你中了几个?—【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
有幸得张老师邀请,旁听了改群的一次改稿交流。不得不佩服老师毒辣的眼力。句句都讲在大家稿中问题的根上。讲得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这次的交流内容,主要针对大家的稿件中导入、例子、结构这三个大方面常见的问题来说的。
关于导入
导入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常见的问题:
1.万金油式导入。也就是这种开头换成任意书目都能通顺。
2.冗长啰嗦,让人不明就里。
3.介绍定义的时候,讲了太多的是什么和为什么。
造成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抓住本书的核心内容,本书独一无二的方面。
听书稿的三个常见写作误区,你中了几个?—【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5/300如何写一个有吸引力的开头呢?
1.首先你要多用问句,少用陈述句或者祈使句。
2.然后在介绍定义的时候,可以先讲清楚是什么,再讲清楚不是什么,最后再举例。也可以反过来——先举例,再讲是什么,再讲不是什么。
举例《助推》。助推就是用胳膊肘轻推,不是用力推,不是强推。这样再举例子,讲什么是助推。更易听者理解。
3.颠覆的方式。比如别人本来不关心的,你告诉别人很重要。别人只知其一,你告诉别人还有,知其二。
举例“首先,你之前不关心投资,但是投资很重要,你打工赚钱,那是主动收入,钱要拿命赚的,但是你如果投资,是被动收入,是你用钱生的钱,是你睡觉的时候还在帮你赚钱的工具。”(第一层颠覆,你有所不知)
“第二层,作者介绍了几种我们熟知的投资方式,比方说银行存款,国债,但是发现,这些连通货膨胀都跑不赢,理了等于没理接下来再点出基金。”(这是第二层颠覆,你只知其一)
关于例子
因为很多作者都有一个误区——尽量用书外的例子。书内的例子担心侵犯版权。
张老师也给出了一个完美的解释:你能说某个例子是某个人的吗?例子不是作者创造出来的。你要做的只是把书中的例子讲得通俗有趣,有吸引力。无所谓书内还是书外。
相反,他认为应该尽量用书中的例子。因为听众是听你讲书,而不是听你瞎解读书。
听书稿的三个常见写作误区,你中了几个?—【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5/300关于结构内容
1.结构固化
被所谓的黄金圈法则(what why how)的结构固定死了。哪有那么简单都是这种结构。
2.报幕方式
a.关键词+问题:好处是既有记忆锚点,又有吸引力。
举例:第一个关键词是:“阅读”。如何快速并有效地阅读,获取书中信息?第二个关键词是:“记忆”。如何记住书中信息,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第三个关键词是:“行动”。如何通过付诸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
b.抽提重点式
也就是不提问,陈述三个论点。但是要注意论点和论点之间关系非常紧密,并且它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陈述清晰,不会故弄玄虚。
举例:第一个重点:由问题引发的悲观情绪,在所有时代都有,但都被解决了。第二个重点:问题能解决,是因为人类拥有一颗集体大脑。第三个重点:既然问题都会解决,但还是有悲观主义。这既是因为人类偏好悲观,也是因为悲观中隐藏着巨大的利益。
第一个重点是:在古罗马时代,金融打造了战无不胜的罗马军团,又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第二个重点是:在古代中国,金融促成了大一统王朝的建立。第三个重点是:在近代欧洲,金融引发了贸易扩张的浪潮。
3.论点不清晰
应该避免讲太多为什么好。听者更关心的是怎么做,也就是方法层面。而是什么压根就不需要作为一个论点。通常在讲核心内容的时候就带出来了。
这里,我特别喜欢张老师举的医生和江湖郎中的例子。
只有江湖郎中才要不遗余力地去讲这个药有多么好,多么有效。而医生更多的是告诉你怎么用,注意事项是什么。
我们要做医生,而不是卖大力丸的江湖郎中。
感触
前天刚做的老师布置的《刻意练习》这本书的作业。对于刻意练习中提到的“要找一个导师”,有了更深刻地感受。
确实一个专业的好老师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的问题,并告诉你要改进的方向。这就保证了你的每一次练习都是“有目标,有意义的”,而不仅仅只是“练习”。
听书稿的三个常见写作误区,你中了几个?—【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