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No.14:愿天堂没有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对于余光中老先生的印象,似乎是这首语文课本里的《乡愁》,成了我们最魂牵梦绕的记忆。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2017年12月14日在台湾高雄病逝。从五陵少年到文学巨匠,余光中的一生笔耕不缀,纵横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四个写作领域,其文学影响力深远,遍及华人世界。
在我们大部分中国人的心中,对先生的定位始终是“乡愁诗人”。1971年,离开大陆23年的他仅用20分钟创作了《乡愁》这首诗,广为流传,深受国人喜爱。但对于“乡愁诗人”这个称呼先生似乎并不认同,他曾在接受采访时戏称:这些年回大陆太频繁,乡愁诗写不出来了,回乡诗倒是作了不少。
日更No.14:愿天堂没有乡愁《来路孤独,常有欢喜》这本书中精选收录了余光中先生50年来的创作精粹,包含散文24篇,诗歌26篇,囊括散文名篇《猛虎与蔷薇》《石城之行》《听听那冷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沙田山居》和诗歌名篇《乡愁》《白玉苦瓜》《积木》等。
先生生逢离乱,幼年颠沛,在其作品中常流露出浓厚的家国之思。就像《白玉苦瓜》一诗中,先生说白玉苦瓜就像吸吮了“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说它是大地母亲“苦心的悲慈苦苦哺出”,又说“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先生在诗中歌颂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眷恋。
先生热爱他的故土,也热爱中国。先生希望自己死后葬身“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的“最美最母亲的国度”,卧听两旁一江一河的滔滔东流水,在江河的安魂曲中“坦然睡去”,于是他写成这首《当我死时》。
先生除了“乡愁”、“怀乡”,也关心“自然”。先生一生写了百余首环保诗,控诉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希望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比如书中收录的《冰姑雪姨》,把冰雪比作姑姑阿姨,表达了先生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关注。
“冰姑你不要再哭了
再哭,海就要满了
北极熊就要淹了
许多岛就要沉了”
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作品留了下来,对于先生最好的怀念,便是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来了解先生一生的家国情思,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