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写作变现那些事】谈钱伤感情
重在参与,聊聊报刊投稿的事。关于变现,我只能说不容易,有的月份收入15,好的月份3000(含文学公众号约稿)。
关于报刊投稿的问题,一直想说,但是又觉得有困难,因为我不算一个很有经验的投稿人,据说有的作家报刊中稿上千篇,对于我那是天文数字。我写作比较慢,平均每天两三百字,而且还有很多作品因为过不了自己这一关,直接烂在抽屉里;尤其是长篇,我只写了一部11万字,至今仍辗转在杂志编辑部的路上。国内收长篇的杂志主流的有四家,非主流的也不超过十家,这个面是很窄的,我又不是大咖,难度可想而知,另,我写作不拟提纲(下文有阐述)数量不多,题材不那么讨人喜欢,做不到广撒网,更不会跑编辑和主编关系。
如今我面临的另一个困难是,杂志如今也改变了方向,对青年作者提供了版面,而我是超出了“青年”的范围,笑;同时杂志多半开辟了八零九零后栏目,这是对的,但对我就是一种挤压,因为我是七零后,以前为何没有“七零”后版面?大笑。退稿?家常便饭,继续写,一次比一次好,总有出头之日的念头。退缩?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我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作者,对自己要求比较严苛,稿子不是反复修改是不会投的。如果觉得写得很无聊,也是不投的。另外,报纸不是我的投稿方向,除了本省的《新安晚报》(本市的报纸基本上不收文学稿件了,本市文学杂志也停刊了,本地纸媒体阵地的失去,对文学环境摧毁是很大的,这是另一个话题)。我投稿方向主要是地市级有名的杂志,或者省级杂志,竞争的激烈程度大家也一定明白。并非我心高气傲,而是我认为既然写纯文学作品,不挑战有名的纯文学杂志,首先就败了。
十多年前,我写一些书评,被杂志和本省的报纸刊登得比较多,因为我的阅读量大,写起来不费事儿,如今公众号的书评和我的类型不一样,类似拆书,我不会写那种,也不愿意写。散文和小说,当时在一些杂志发表,比如《山西文学》《佛山文艺》《意林》《辽宁青年》等。
十多年过去了,期间我因故只阅读不写作,去年我方才重新开始写,这样我更不愿意投小报纸或者小杂志,而今文学杂志数量更少,挑选更严苛(此严苛似乎并非质量,而是人情稿更更多了),对于我压力不小。但是我一直认为,文学写作不怕难,就怕不好,私下里我和学员也说:写得足够好,才华不会被湮没。话说回来,我心里并没有底,因为如今各种名头的作家太多了,中国作协的会员甚至会投一些不出名的公众号\没刊号的杂志\内刊\民刊,诗人转行写散文小说的也更多了,这在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那时候中国作协会员必须端着的,不约稿是不会投的。
在投了各省级杂志以及几大文学杂志如《人民文学》《北京文学》《收获》《十月》,杳无音讯之后,我转向不太出名的譬如《安徽文学》《浙江文学》,以及一些省会级文学杂志,同时在稍微出名一点的晚报投稿,也算是给自己一点鼓励,毕竟总是不中稿,就像打麻将不和牌,压力会很大。如此我慢慢渡过了瓶颈期,报纸中稿月月都有,最近收到了《短篇小说》样刊,里面有我的《汤已渐冷》,六千字的小说,我觉得自己重新恢复过来了。尤其是六千字左右的短篇对于我是有挑战性的,我习惯写三千字以下和一万字以上的小说。以后有成绩,继续和大家谈写作投稿心得。纸媒体的投稿是一条艰苦路,也是一条退稿路,但是其中的乐趣是网络平台无法给予的。今天暂且到这里。
下面说说写小说的提纲问题,我个人的感受如下:
经常看到类似“如何写小说提纲”的文章,总结起来大体有一个公式:人物分析+资料收集+背景设定。有的还在这个基础上弄出一张复杂的表格,煞有介事地让大家来对照。不光网络大神这么建议,很多专业作家也有类似的说法。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你满足于完成一个任务,或者想写出一个漂亮的故事,这个公式或者表格,或许有用。但是如果你想写出一部文学性和美学价值,甚至思想性比较高的小说,这个套路就是百分百的扯淡。
好的小说是什么?好的小说是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是作者对内心未知领域的探寻。作者的任务是:将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并感染读者。通俗地说,作家就是顺着一条河流一直走下去,直至未知的终点。重点可能是大海,也可能是湖泊,也可能是悬崖峭壁。这条河流不是人工河,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开凿出来的,虽然它九曲回环,但具有天然的美。
每一条河流都是有生命的,每一条河流都是美的。每一个好的小说(甚至说所有文学艺术作品都如此)就是一个生命体,至真至美。它看似是作家孕育出来的,其实是心灵的自然流露,它和大江大河一样真且美。
假如你理解了上面的观点,就会明白世上本无提纲,更不需要作者拟定提纲。作者或者作家要做的是,顺应内心的指引,怀着深沉的情感,沿着江河顺流而下,记录一路走来的心灵历程。每每遇到艰难险阻,几乎要放弃,应该想到这就是写作的意义。“卡壳”、“文气不通”是很正常的事,这些状态提醒我们继续沉下心来思考,如何通过未知的礁石、不引人注意的旋涡。一帆风顺的写作过程很难说是合格的“创”作,真正的“创”总会伴随着“创伤”。“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事先规划的小说,很难有生命力,那是懒汉的行为,更是自欺欺人。所有经历过时间考验的小说,背后都有一颗赤子之心。这颗心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虚假。
附:因为我的散文小说都是投稿纸媒,所以很少在网络上发,大家在简书看到我写的几乎都是“谈写作”,很少有散文和小说,怕影响到编辑的审核。纸媒体编辑不太希望作者提前在网络上发表,有的甚至因此否决。
https://www.jianshu.com/p/aaa663a67f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