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书院尊享会员文章集合清风好作伴

好习惯靠动力、意志力喂不出来

2019-01-19  本文已影响30人  02b657fe74cd

在畅销书《微习惯》里,作者斯蒂芬.盖斯描述了自己的经历。

他开始计划做30分钟俯卧撑,发现做不到。

直到有一次,盖斯心想,管它呢,做一个也好啊。

当他开始只做一个俯卧撑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变化。

做完第一个,盖斯完成了既定目标,心里一阵爽,然后放松下来开始做第二个,第三个......

2013年全年,他都只要求每天做一个。

结果是,这个任务完成的太轻松,每天随随便便也会做好几个。

后来,盖斯举一反三,在阅读和写作领域,也使用这个方法。每天写50个字,然后写出了《微习惯》。2014年,他写的文章是过去的4倍,还写出了畅销书,跨过了屌丝写手的界线。

事实上,盖斯曾经也挣扎在及时享乐和想要努力的泥潭里。

写文章爽吗?写完一篇有深度的文章,那种愉悦感的确美妙。因为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感受,比领工资要开心。写完爽,写的过程不爽。

2018年6月份,我开始写文章,最开始的计划是日更,题材以区块链为主。写着写着,就变成了几天一篇,并不是不想日更,而是有时候真的没啥好写的。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比你条件好的人都在天天发文,你凭啥子偷懒呢?于是在没有素材时,我也硬着头皮写,just do it ! 我的小目标,一天500字。

从那以后,我做到了每天写文。想断更时,一个声音就会在脑海中出来:“你曾经公开承诺过什么,想自己打自己的脸迈?”同时每次当我写完500字时,我心里上给自己订的那个小任务就完成了,而实际上每次完稿都不会少于1000字。

其实对于写作而言,现在的环境真的比前几年好太多,尤其是在加入了通证的元素之后。通证带来了什么好处呢?即时激励。

没有通证前,你出一篇图文,发到微信公众号,读的人寥寥,你日复一日的写,读者依然增加的缓慢,读者少就意味着反馈少,反馈少就意味着你写的东西差不多就只是你自己在看。孤芳自赏,自然会越赏越着急。更关键的是,你不是大IP,没有流量,你写了一两个月,一毛钱都没得。当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都缺乏时,能坚持写下去的人,那得需要怎样的动力。而对于一般人而言,动力、意志力往往是靠不住的。

看看罗胖每天的语音60秒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他说自己能坚持真正的原因是“他被绑架了”。

第一次六十秒语音发出去的时候,只有五个听众,都是他办公室的,等到第一个礼拜结束时,也才几百人。

到第三个月时,有几万人了。再后来,用户越来越多,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万用户了。

罗振宇说:

自己已经没有能力、没有资格撤了。

所以这两千多天,每天60秒语音这座巍巍高塔,那是我亲手建立出来的,但它是因为我有意志力吗?不是,因为我是被绑架的。

在通证的写作平台出来后,写作对于每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写手来说,就是一件愉快的事。很简单的道理,写完一篇文章,只要是好文,就会有收益,这打破了在公众号这样的平台上大IP对于收益的垄断。

普通作者要在多个平台发文,平台越多,互动的机会也会相应增加。

公众号、头条号,简书,知乎,Primas,包括一些其它的小平台,各有各的特点,有的偏娱乐,有的偏知识,有的偏感性,有的偏理性。文章通通发一遍,A平台互动少,B平台可能就多。在时间的复利作用加持下,一些平台就会聚集一些铁杆读者。有了这些读者,当你累了,想偷懒的时候,他们会让你继续写下去。

这种有钱的激励、有读者互动的反馈形成的即时刺激为日更作好了铺垫,日更就容易进行下去了。

日更一旦养成,当你在看八卦时、在逛街时、在约会时、在看书时,你脑子里可能都在收集当天写作的素材,这个动作在大脑有意或者无意之间就完成了。这个时候是输出在倒逼输入,而不是相反,因为要输出文章,所以脑子会留意所闻、所感,会分析事物运行的底层逻辑和这个社会的运转方式,长此以往,想不深刻都难。同一个世界,写手看到的与一般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

综合下来,普通写手要形成日更,微习惯(小目标)、包括物质与精神上的即时刺激、读者的绑架、多平台的耕耘,这些条件不可或缺。

一个好习惯养成后就是从0到1的突破,有了经验和心理建设,便能以此类推,其它好习惯的养成也就是手到擒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