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第二章【言语运作的基本技能】
5月22日《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第二章【言语运作的基本技能】第一节【中学岁月,发展和语病共存】
摘文:
1.概要:中学生言语能力的差异——中学生言语能力发展趋向——青少年言语能力“转轨”期间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对待言语错误的态度
2.有的语病发生在句子内部,更多的发生在句子与句子之间,甚至发生在更大的语言单位之间。这些语病,有的是现行教学语法能够解释的,许多是现行教学语法所无法解释。
3.学生写作中出现的语病,有的是技能方面的问题,有的是认识方面的问题。认识方面的问题不是技能训练能解决,因此言语技能训练并不是万能的。
4.即使言语非常幼稚的学生,他们表达的内容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依旧又进入青年期以后的心态和思考。
5.优秀学生和水平差的学生之间有一个非常广阔的中间地带,从一端到另一端,并不是两峰对峙,而是像连续不断的光谱。语言水平由低到高,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
6.中学生言语能力从幼稚向成熟发展,其趋向似乎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信息量逐渐加大;②语言层次不断增多;③抽象程度日益提高。
7.中学生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基本上还停留在经验抽象思维水平,没有达到理论抽象思维的高度。
8.在中学期间,学生的形象思维中渗透着抽象罗辑思维得成分,抽象罗辑思维又刺激着形象思维,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两种思维之间不存在高级、低级之分,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都是可贵的思维品质。
9.中学生语病的产生,有语言方面的原因,也有语言以外的原因。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既有语言自身的因素,也有语言以外的因素,根据我们的经验,青少年的言语变化,有三个因素值得注意:口语向书面语过渡;内部言语个外部言语得矛盾;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10.口语向书面语过渡:一切有文化的人都要经历一个由口语向书面语过渡的过程。(语体的不协调,话语表述的随意性)
11.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的矛盾:正式表述时,表述者需要对自己的思绪进行整理,经过必要的加工,捕捉到恰当的概念和语言形式,才能使自己思路和思想最后确定下来,才能使自己的意思为对方所了解。心理学把这种思维运动中的语言形态称之为“内部言语”,而把语言表述时的语言形态称之为“外部言语”。内部言语的特点:简约性、跳跃性(学生跳跃的情况:自我中心言语;话语相对完整,出现断层和倒错)
12.青春期的变化:审美意识问题;哲理化问题。
13.言语技能发展的标志:对称性、排比性句子的出现。铺展能力、句式和语词的调整能力。警句出现。
5月25日《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第二章【言语运作的基本技能】第二节《长短句转换:思维单位的划分与组合(上)——长句的组合》
摘文:
1.概要:长句和短句——长句组合模式①——句子主干的处理——多重附加语的排列——长句组合模式②——联合结构的逻辑要求——联合结构的修辞处理
2.“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你必须能够按照学生原来的意思把他们作文里的病句改通顺。“这是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我们进一步探索的起点。
3.长句和短句是指结构而言。长句指字数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包括结构复杂的单句和复句里结构复杂的长分句;短句指字数少、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包括短的单句和复句里结构简单的分句。?
4.短句的特点是短小活泼,结构简明带有口语色彩,显得亲切自然明白流畅。由于它结构紧凑,语音的停顿和意义的段落一致,也可以用来表现强烈、激昂的感情,或者用来渲染气氛。
5.长句的特点是层次多,容量大,便于表现事物内部的各种复杂关系,它书面色彩浓,严密紧缺,句子的每一个成分都经得起分析所以常用于科技说明和议论;它委婉细腻、气势畅达,有时用于描写或抒情。
6.长句组合练习是模拟写作的思维流程,提供一定的思想材料,让学生进行操作的一种训练形式。它的基本方法是将相关的思想材料分解成若干条目(采取句子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组合。这样的练习设计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而复杂的序列编排,以便学生循序渐进。
7. 长句的组合有两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是利用句子成分的扩展,把有关的内容作为附加语依附在句子的主干上。长单句组合的思维流程大致是这样的:①准确三段、选择(或拟订)作为主干的句子;正确第处理附加语和中心语的关系;当几个附加语共同依附于一个中心词的时候,要注意它们之间的顺序;因为组合的时候某些公用的词语可能要省略,词语间的语法关系也可能发生变化,组合以后还要检查是不是通顺。(可以利用标点符号,如冒号、破折号、括号来增加语言的层次)
8.句子主干处理不当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和所表达内容的繁复程度密切相关的,而学生言语费解或难以理解,则又常常和他们的认识水平密切第联系着。
9.任何训练形式都只适用于有限目标,认识不清所引起的鱼饼不是技能训练所能奏效的。
10.多重附加语的排列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学习母语的初始阶段全靠自然习得,母语多重附加语的基本排序对我们来说,也是自然习得的。
12.多重定语:定语如果是多项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并列的,一种是叠加的。并列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从语法关系来说是可以互换的,叠加关系多重定语的排序则不能随意调换。
13.多重状语的排列:基本规则,可以放在句首,也可以放在句内;连续排列的状语,基本顺序是时间、处所——描述,语气词放在描述性词语之前;副词必须紧贴所修饰的词语;介词最灵活,可以在句首个句内两盒位置之间调整。
14.长句组合的第二种基本模式时,利用联合成分的形式进行同类归纳。两种情况,一种是逻辑性的概括、会吗,一中时修辞性的分解、拓展。
15.联合结构的逻辑要求:各联合成分概念范围的大小和分类角度要一致;注意各联合成分的语义之间是否存在着逻辑顺序;多层次联合成分之间层次要清楚;注意上下文√排序的制约。
16.联合结构的修辞处理:如果没有逻辑关系的限制,我们一般按照音节由少而多排列。
5月26日第二章【言语运作的基本技能】第三节《长短句转换:思维单位的划分与组合(下)——长句的分解》
摘文:
1.如果说西方的句子和语段像结构复杂的大厦,汉语的句子则像一颗颗的珍珠,一个组织分好的语段就像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
2.制约着话语结构的第一个因素是内容,第二个因素是客观环境(对象和场合),作者的主管状况(个性、习惯、言语技能水平和表达时的思维状态)
3.长句化解方法第一种:疏导。疏导指的是句子不做大的改动,只将累赘的部分加以梳理,使脉络清晰起来。三种方法:
①复杂词组移位:状语移位最方便的是把长状语移到句首,尤其很长的介词结构,最容易对句子主干的清晰性造成影响;由于定语尝尝是对事物的状态、性质进行描述,所以进行疏导的时候,我们常常不是简单地移位,而是分离出来独立成句。如果是长而复杂的词组,提出来移到主干外,在原来的位置上用代词复指一下;标点符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疏导作用。
②利用“把(将)”“被(叫让)”调整句式。把的作用是将受事宾语移到动词前的状语位置,被的作用是将施事主语移到动词前面的状语位置,让原来的受事宾语变为主语。这种调整还具有修辞效果。
③联合成分改成排比。
4.长句化解方法第二种:分解。两种方法:
①把句子的一部分内容分离出来,独立成句。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有长定语的句子。在这种分解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代词的呼应。
②重新切分、组合。语法疗法、逻辑疗法、修辞疗法。在语言的实际操作中,语法、逻辑、修辞这些因素是综合为用的。
5.长句化解方法第三种:重写。重写是对内容的重新认识和表述,可以是对原表述的简缩,也可以是对原表述的拓展。
6.言语技能训练是一种模拟写作过程而又与实际写作有所区别的教学行为。有别于自由写作的特点是:限制性、序列性。
7.关于重写的几点考虑:
①言简意赅是写作的一个很好的境界。
②拓展含有内容和修辞两个侧面。内容的拓展既反映着不同学生的不同背景知识和思想材料的储存,又反映着不同学生的不同认识水平。作为训练的起始阶段,我们侧重于修辞性拓展。
③重写重的修辞性拓展是从无法层次向修辞层次的发展,具有从限制逐渐走向开放的特点。
5月27日第二章【言语运作的基本技能】第四节《转移、移位和耍:语句的灵活调整》
摘文:
1.词语重新组合的两个限制条件:第一世语义不能发生实质性变化,第二是要符合汉语的特点和习惯。
2.转换指的是词语的语法结构作用起了变化,成了另一种句子成分,这种变化常常引起句子的整个结构形式发生变化。移位指的事词语的位置虽然变了,她在语法结构方面的作用缺没有变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符合汉语一般习惯的常式句,一个是不符合汉语习惯的变式句。
3.第一个问题:在这种移动中是不是有相对稳定的因素?
①在语言的线性序列中,语义关系接近的成分在位置方面也比较靠近。
②在一个短语里,中心词是稳定成分。它成为语词组合的核心,又像数轴上的坐标,由此辐射出去,相应的语词按照各自与中心词之间的语义联系,找到自己的位置。
③在一个单句里,谓语的核心词是相对稳定的成分。
4.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是板块移动?
语词组合,其间联系的疏密程度是不一样的。“组合”“黏合”反映着一个句子内部各语词之间联系的不同状况。“黏合”在一起的语词可以看成是一个更小的语言单位,是一个整体,语言月著作里称之为功能块。语序重新天正的时候,黏合在一起的语言单位要整“块”移动。这就是“板块移动”的规则。
5.第三个问题:这种移动在去向上有什么规律?
6.语序调整的修辞功能:提高话语的清晰度,强调要突出的语句;加强话语的连贯感
7.语义实际上并不是单纯的语词的意义。在人们言语交际的过程中,语言形式与非语言形式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语义是由语言(言语)、情境、心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网络关系中形成的。
8.语词位置转移与强调程度大小的关系归纳为:常式句句首<常式句句尾<变式句的变异部分。
9.话语调整的其他方面和相应的技能:①句式变化②语词添减(复指、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