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 第01章道理

理解-无为以牧之

2018-09-16  本文已影响0人  因色而魔

作者原创!禁止转载!禁止剽窃!请互相尊重!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前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与人之间有差别,有的人贤良、有的人不肖,有的人智慧、有的人愚蠢,有的人勇敢、有的人怯懦,有的人仁慈、有的人义气。这点,不用说,连上学的孩童都知道。

后句话的意思是说根据人的禀性不同,可以对他采用或捭或阖、或进或退、或贱或贵的手段,顺从他的性格特点施展不同手段从而驾驭他。这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有些类似。

将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会发现鬼谷子说的这两句你早已在其它地方或看或听过,忽然感觉这像是正确的废话。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因为缺少丰富的经验(即丰富的人生、生活经历)和足够的知识。鬼谷子讲的是方法论,需要结合经验和知识才能看得懂,进而将理论和实践串起来。

目前有三点阻碍了你领悟这两句话或与其类似的话。第一点,你只是知道人有智愚等的差别,却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什么样的人是愚蠢的。在“有差”一词之前,列举了八种人,由于篇幅原因不会列举更多。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有的人善良、有的人卑鄙、有的人无私、有的人贪婪。但是,你怎么将面前的某人与众多形容人的词汇对号入座呢?有丰富经验和足够知识的人可以做到,看到“勇”“怯”二字,他可以轻易的联想到他遇到的这个人属于“勇”、那个人属于“怯”。为了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建立一个“库”,并在库中建立很多“模板”,同时不断更新模板,当遇到某个人时就可以将其与库中的某个模板匹配。有丰富经验和足够知识的人脑海中就存在这样一个库,他们没有去刻意地建立这个库,但你需要去刻意地建立,这是破除第一个障碍所不可或缺的东西,也是“无为以牧之”的根基之一。

第二点,你知道了面前的某人(由于鬼谷子的理论多用于游说、交谈的场景,之后将“面前的某人”称为“交谈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但你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手段去应对他,这比前一点更难。鬼谷子提出了“捭阖进退贵贱”六种手段(方法的范畴比手段大,之后将手段换为方法)。陶弘景的看法是:“贤者可捭而同之,不肖者可阖而异之;智之与勇可进而贵之,愚之与怯可退而贱之。”

第三点,你知道了有这六种方法,但你不知道其各自怎么实施,怎么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比前两点加起来都难。对此,首先要理解其各自是什么意思。

“捭阖进退贵贱”六种方法的核心是“捭阖”。捭阖一词是鬼谷子提出的,也是鬼谷子理论中至关重要的、独创的概念,在此第一次出现。之前也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概念,即圣人。圣人一词不是鬼谷子提出的,鬼谷子对圣人一词做了独特的定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概念。

这里还出现了另外一个概念,即无为。无为是老子独创的概念,这里可以看出《鬼谷子》一文受到老子《道德经》中“自然无为”思想的影响。所以,若事先理解了老子的无为概念,那么对怎样“无为”以牧之的理解就更透彻,这就是所说的“足够的知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许富宏.鬼谷子译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