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

一种产品决策的方法论

2016-09-02  本文已影响122人  莫颜云月

最近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些难以取舍的决策场景,如果用批量思维去思考事情的话,当我们在面临一次决策场景的时候,先去想能不能先做一个批量解决决策问题的方法,加上最近读了一些管理和行为经济学的书籍,通过里面的理论自己捣鼓了一套决策方法论。在说决策方法论之前,先转一段转自巡洋舰的徐铁的话,深有感触。对于高度变化的未来,无论多么符合逻辑,论点多么充足,我们每个决策也有可能都会变成bullshit,但是你演绎决策的过程会决定最终事件本身。

人生的重大决策都有类似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利或弊总可以列出100条,你根本无法通过权衡利弊做选择。你对未来利弊的预测极大取决于你演绎的视角,在这些选择面前,影响未来的正是你的预测或者说演绎视角本身,所谓反身性,也因为此,决策的意义远大于预测,决策决定了演绎的视角也就是预测,也就是最终事件本身。而事后你也会根据当时的决策用马后炮安抚自己。因此这类问题的关键不是预测而是在过程控制中调整决策。


一、决策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决策

理性决策者在面临决策情景时候,他寻找的他想象中后悔概率最低的可选方案

2.什么是成本

“Cost is the highest alternative value”成本就是是在可选方案集合里被你的选择放弃了的那些方案当中,可能为你带来最高价值的那个方案的价值。

3.我们有怎样的偏好

卡尼曼的前景理论——我们对随收益增加而增加的幸福感的敏感性,大约是我们随损失增加而增加的痛苦感的敏感性的三分之一。我们对损失感受到的情感体验是对收益的3倍。为了排除这种情感干扰,我们需要对损益进行复权。

4.我们需要在什么前提下做决策
5.我们怎么样做决策

为了求解现实问题,我们需要建构可操作的概念,我们还需要将决策过程呈现给自己,为此我们引入决策函数的概念:

Policy=f(Situations, Experience, Knowledge, Desires, Value System)
**决策者首先要确定S,它是决策者能够注意到的那些决策情境(situations)的集合。然后,决策者根据以往的全部经验(experience )—记作集合E,和他积累的全部知识(knowledge)—记作集合K,他当前的全部欲求(desires )—记作集合D,以及他目前持有的价值观和评价标准(value system )—记作集合V,基于这些因素,他才可能比较清满足行为经济学“情一境一理”三元体的分析标准了。决策框架是演化的, P依赖于上述五个集合(S, K, E, V, D)。

6.决策是工具性活动还是解释性活动(数学题VS政治题)

二、我们的产品决策

我们需要罗列过往我们从竞品、访谈、文档中整理出的我们的各个元素集合

1)则产品决策的过程是:

在S情景下运用我们的E和K从P集合中选择一个最佳元素PX,去达成我们的D(短期目标)和V(长期目标),并且理想情况下,我们寻找的这个PX要最大化满足的我们的D和V,并使得成本最小。

2)P元素计算的方法是:

如果有需要的话,为S/E/K/D/V每个元素集中的元素进行赋权,然后计算P集合中每个元素能满足其他集合中的元素数量和权重。举例说,比如P9满足了11个要素S2,S3,S4,.....E1,K2,D3.V4)是P集合中元素的最多的,那么P9就是最佳解

我们需要站在一种更高的视角上,尽可能用我们的有限理性,罗列我们所有已知的信息集合。要确保每个元素集合里的元素颗粒度足够细,如果有某个元素自身比较复杂则需要再单独罗列相关信息。最后我们定义一种可测量的方法去计算出出那个最符合现状的决策PX。

表格样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