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怎样才能让孩子更聪明?多和孩子说说话吧!

2019-03-03  本文已影响26人  知行笔迹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颇有几分东方神秘色彩。

可是就在1982年,美国的两名的认知社会学家在研究儿童词汇拓展训练和对儿童进行潜力开发的过程中却发现:儿童在三岁后甚至成年后的语言、数学等智力表现和孩子三岁前父母在孩子前说话的多少有着密切的联系。

image

通俗点讲,孩子三岁前父母在孩子面前讲的话越多,孩子的智力表现越好。而且,父母早期的语言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语言智力!还包括孩子的思维能力甚至孩子未来的价值观!

那么,作为孩子的父母到底说些什么,如何说才能帮助孩子奠定良好的智力基础,从而赢在起跑线上呢?

image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我阅读了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达娜·萨斯金德博士的育儿畅销书《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的读书心得。

其实,《父母的语言》这本书的核心还是父母和孩子沟通时的"3T原则",即共情关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轮流谈话(Take tunes)

下面,我将详细来阐述一下。

共情关注

共情关注,是指父母要有意识地关注孩子的行为。把关注点放在孩子关注的地方。父母要做到孩子在关注什么,父母们就关注什么。这是一条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其实挺难的一条原则.“大人”们很容易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于是自己替孩子“做主”。

image

比如当孩子观察植物的时候,刚好到了爸爸要给孩子讲故事的时间,那么这位爸爸很可能会把孩子直接带到身边开始讲故事,可孩子的关注点其实并不在故事上,他此刻心里想的是那株植物,其实,这位爸爸还不如直接给孩子讲讲植物。

切记,如果我们生硬地扭转孩子的关注点,也就彻底切断了“共情关注”的连接。这也就要求父母们要按照这三个步骤来做:观察——理解——行动。具体来讲,就是通过细致地观察来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然后通过行动来适当满足孩子的积极需要。

充分交流

充分交流,指的是父母要多和孩子交流。仅仅和孩子进行简单的、零散的语言沟通是不足以激发孩子的潜能的。父母同样要掌握一定的交流技巧。

第一技巧是讲述。成年人可能无法忍受另一半的唠叨,但是孩子却很喜欢。父母们甚至可以在干家务活时和孩子聊天(虽然孩子似乎不懂你在说什么,也无法给你回应),但是因为干活本身和语言是相互关联的,能够让孩子更加清楚我们说的词语和实际意义的联系。

image

第二个技巧是平行谈话。所谓平行谈话就是指父母和孩子近距离,就父母自身和孩子所在的身边的平行空间发生的事物交流,父母使用的句子要尽量短,最好是抱着孩子沟通,亲子间有眼神交流。

第三个技巧是少用代词。由于语言理解水平的原因,孩子或许并不能理解成人惯用的代词。为了使孩子更好的理解语言,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尽量要少用代词。

另外,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随着孩子言语智力的不断发展,父母再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也要适当地提高语言的难度。比如说,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脱离语境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孩子把孩子用得比较熟练的词语拓展成句子。

轮流谈话

轮流谈话,指的是父母和孩子在交流的时候要轮流参加谈话,而不能是任何一方的单向沟通

image

要注意的一点是,其实“轮流谈话”的模式在孩子一出生就存在了。比如在孩子刚出生没多久的时候,觉得饿的时候孩子就会哭出声来,父母就会解读出孩子哭声背后的诉求,从而及时地给孩子喂食。在一来一往的互动中,孩子的智力不但得到了提升,也建立起了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对于孩子健康的人格和交际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孩子有一定的理解和沟通能力后,父母在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少使用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而是要尽量选择开放性的话题来和孩子进行对话。

虽然我还没有为人父母,但专家的话听起来颇有说服力。家有宝宝的爸爸妈妈,赶紧试试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