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创意教学设计
NO1:|范进中举前后的“变”与“不变”|
【创意设计内容】
1.从他人的态度、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三方面总结范进中举前后的“变”,思考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2.分析在这些变化中“不变”的是什么。
【创意设计示例】
1.总结范进中举前后生活发生的变化,感悟小说的人物形象
①范进中举前后的“变”
他人的态度:胡屠户瞧不起范进,几番辱骂巴结讨好,送来银子给报录人,扯衣襟等。
众乡邻漠不关心:范进去省城应试,家里饿了两三天,没人来过问过。
热心帮忙:送酒、鸡蛋、米等招待报录人,到街上寻范进。张乡绅一向有失亲近主动拜访,认为世兄,送钱赠房。
社会地位:由“现世宝”“穷鬼”“相公”升为“老爷”经济状况:迅速扭转。原来住“茅草棚”,吃了上顿没下顿,经常挨饿,中举后张乡绅送了“三进三间”的宅院。
②人物形象
胡屠户:欺贫爱富,租俗势利,蛮横倨傲(中举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中举后),典型的市侩。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强势力。急于结交新贵,攀附有利之人,以此巩固扩大自己的利益圈、权力网。道貌岸然,虚伪奸猾。众乡邻:普通百姓,也是嫌贫爱富。
2.这些变化中不变的是人们对于有钱有势者巴结讨好,对无钱无势者冷漠无情。趋炎附势的势利本质是不变的,以地位作为衡量人物的标准。
【创意设计说明】
此活动从他人的态度、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三方面总结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对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初步的了解;接下来分析在这些变化中“不变”的是人内心的势利本质不变。
由此,可以让学生深刻了解科举制度的流毒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同时揭示了读书人竭尽全力考取功名的社会原因。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才能咸鱼翻身,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读小说要读出人物的特点,因为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九年级的学生有了前期学习作铺垫,关注“对比”这一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应该没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