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亭巢湖文海天涯简书共风流

《黄帝内经》调经论篇:经脉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十三)

2024-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博学的毛婆婆

上节说到了补虚的针刺手法,可惜如今的小医生好像没按书上的方法做。我们也管不了。书还得继续往下读吧!

帝曰:夫子言虚实者有十①,生于五脏,五脏五脉耳。夫十二经脉皆生其病,今夫子独言五脏。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②经脉,经脉之病皆有虚实,何以合之?

虚实者有十:神、气、血、肉、志各有虚实,共有十种情况。

②被:波及。

黄帝说:先生说虚证和实证共有十种,都是产生于五脏,具体说是与五脏相联系的五脉。但五脏只有五条经脉,而人体的12经脉,每经都能产生各种疾病,先生现在只是谈了五脏,况且12经脉又都联络365个气穴,每个气穴有病也必然波及经脉,经脉所发生的疾病又都有虚有实,这些虚证和实证与五脏的虚证和实证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五脏者,故③得六腑与表里,经络支节,各生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④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焠针药熨;病不知所痛,两跻⑤为上;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⑥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⑦之。必谨察其九候,针道备矣。

③故:通“固”,本来。

④燔针劫刺:针刺入后,用微火烧其针以劫散寒邪。

⑤两跻:即阳跻和阴跻脉。

⑥缪刺:左病剌右,右病刺左,针刺大络的针法。

⑦大刺:左病刺右,右病刺左,针刺大经的针法。

岐伯说:五脏和六腑本身有表里的关系,其经络和肢节,各有其所发生的虚证和实证,应根据其病变的所在,以及病前的虚实变化,进行适当的调制。如果病在脉,可以调治其血;病在血,可以调治其络脉;病在气分,可以调治其卫气;病在肌肉,可以调治分肉间;病在筋,可以调节其筋;病在骨,可以调制其骨。可以用火针劫刺其病处和筋脉挛急之处。如果病在骨,可以用火针深刺,并用药温熨病处。病人不知疼痛,可以针刺阳跻、阴跻二脉;人的身体有疼痛,而九候之脉没有病像,就用缪治法治疗,如果疼痛在左侧,而右脉却出现病象,就用巨刺法治疗。总之,必须谨慎的诊察九候的脉象,根据病情运用针刺进行调治,只有这样,针刺的道理才算完备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