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那时 徽城年少
青春跃动在路上
那时七月的武汉,比现在火辣更甚,宿舍如蒸笼,闷烤着离校最晚的建筑学的孩子们。但分外记得,七月七日的那天早上,年轻的我们脸上洋溢着的纯真笑颜。
我们踏着歌声,踏着欢笑声,随着旅游巴士的颠簸,在太阳下起起伏伏,向着我们的目的地——安徽黔县宏村缓缓前行。仍清晰的记得那时的车厢里,我们肆意的耍闹,我们纵情的欢笑,我们毫无掩饰的大口嚼着零食,我们调戏着互相抓拍对方丑陋的吃相,我们……我们不知道车究竟开了多久,只知道那时,在那节小小的车厢里,挤满了我们火热而激情的青春!
墨色宏村
也不知道那时车究竟拐了多少弯,翻过了多少座山,我们就在略带倦意中抵达了宏村。远远地望着它静静的躺在这满目葱郁的群山脚下。她,寂然,仿佛沉睡在这徽城的山水;她,淡然,不屑展望外界的杂尘;她,澄然,纯一色的白墙灰瓦,展示着她一颗纯净澄明的心。远望黄山,我们或许会仰止,而看到宏村,我们都情不自以的俯拜。一颗聒噪的心灵瞬间被洗练得澄净如水。那时有那么一瞬,车厢内的所有人都静了下来,就如同一个离家多年的孩子重归故土的怀抱。
这是心灵的呐喊啊,抑或是故土的召唤?
那时的我们随着导游引领,穿行在宏村的街头巷尾,仿佛回到了孩提时,在和童伴在故乡的古巷中追逐着,嬉闹着,有如那云雀冲出樊笼,在林间恣意的跃动。脱去俗尘中条条矩矩的束缚,我们变得无拘无束,天真散漫。我们那时的童心如天籁般,在那徽城的巷陌中弥漫,扩散……
夜市逐萤
那时的宏村夜晚热闹非凡,不仅沿街的商铺灯火辉煌,马路两旁的小地摊更是生意盎然。有卖黄山石饰的,有卖本地竹制工艺品的,有卖少女坠饰的,还有卖黄山云雾茶叶……特产商品玲琅满目,顾客们则是应接不暇,络绎不绝。此情此景不亚于古时江南清淮夜市,纵使没有歌舞升平,但却别有另一番韵味。还在买与不买之间犹豫,身后的小宏已经跃跃欲试了。
恍惚间,空中的一个明灭闪耀的光斑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将我从那先喧嚣中解脱出来。原来,是一只萤火虫。多年之前的童年“玩伴”,在多年之后的异乡重逢,心中不禁有一丝欢喜。我任由我的身体跟着翩飞的它漫无目的的行走。我们远离了夜市,穿过了石桥,走过了塘岸,不知不觉来到了一片麦田,夜市的灯火已成零星。我再也无法往前行走了,夜里的漆黑田间小路格外渗人。抬头一看,哇,漫天的萤火虫翩飞在麦田之上,一闪一闪,恰似漫天的星斗。麦田的深处传出阵阵蛙声和蛐蛐声,仿佛在为这舞动的萤火精灵伴奏者。此时,在这僻静的麦田里,更似在举办一场充满乡土自然气息的夏夜协奏曲,而我庆幸我成为他们的观众。
这些可爱的自然的生灵啊,并没有遗忘大自然对他们的馈赠。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在这片田野之上歌颂着伟大的自然之美!
徽城少女
那天清晨并不晴朗,空中阴沉,飘着些许白云,而太阳则躲在云朵后面惬意的享受懒觉。我们吃过早餐,便随着老师带队入村写生。就像鬼子进村那般,我们疯狂地占领一个又一个的据点。最后,我和同学君君在宰相食府(店名)前“下榻”(写生的东西很多,每次画前都得大肆铺张一下)。此处正是一个悄怆幽邃处,正好偏离了旅游主线,对于写生来讲,最好不过。更兼身旁有泉流过,巷口又有风来怡,使人好不舒畅。偶尔从远处巷里传来几声车铃声和细碎的脚步声,更添深邃。此时此景,恍惚而谐和。
那一时,那一刻,我缓缓的抬起头。
而她,一身淡蓝的裙摆,头戴米黄色的编织洋帽,绵绵发丝如瀑布倾泻于双肩。踏着青石的街道,伴着那巷口的微风缓缓而来。
那雕琢般的琼鼻和小嘴,那帽沿下的明晰侧颜,以及那微风中轻轻飘拂的长发和裙摆,在光影的勾勒下,在徽城巷道的映衬下,甚是明丽,可爱,自然。
在目光交接的那一刻,我呆住了,而她则是浅浅一笑,那笑,似一股翻腾的蓝色暖流,在我心里泛滥。什么百花失色,群星黯然,倾城倾国,遗世独立,宛如千年的寻觅,抵过了这一世的繁华,一切辞藻在彼时彼刻,变得苍白而无力。
她就这样轻轻地从我身边擦过,娴静地端坐于我不远处的前方。那刻的时空仿佛静止,空气凝固,而她,在青石板上,在食府门前,也在我的画中(作为暑期作业上缴,遗憾未有留下图片记录),仍记当时那副标题为《食府少女》的画中有一小诗:
风儿过兮,轻轻
泉儿流兮,叮咚
巧笑倩兮,一顾而倾心
遥而盼兮, 静默无声。
正如郑愁予的《错误》,这也成为了我的错误。自始至终,未有勇气和那个天各一方的少女打个招呼,互通姓名,最终以一场大雨划上落幕。
那一夜是不眠夜,在人们都睡去之时,独自饮着买来高度的白酒,倚在石栏上痛饮,望着徽城的月光沉醉,恍惚间似乎听到: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每每听到曲婉婷的《我的歌声里》,便会忆起徽城少女那渐渐淡去的笑靥,心里总会隐隐约约丝丝阵阵的作痛。那些悔痛,就像歌里所唱: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心里,我的梦里,我的歌声里!
读者,莫要学我,今生若是遇到衷情之人或喜爱之物,不要怯懦,勇敢地上前表达爱恋,即使未能如愿,此生亦无遗憾。
故事老者
那一天具体是哪天,我只记得依稀。只知临近中午,收拾好写生用具,便和华仔,任玉一起拼命往回赶吃午饭,填补自己的饥肠辘辘。
突然,一位老者叫住了我们,说要给我们讲故事,不听后悔。我心中揣量,应该不是神经病吧?我打量了一下老人,已是花白头发,面容也被岁月的沧桑镌满了深深的皱纹,但他那慈祥笑容和诙谐的谈吐很有魅力。出于对老者的尊敬和故事的好奇,我们三人决定放弃吃饭的时机,在老人的身旁围坐了下来。
老人极有耐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宏村历史。如今内容只记得大概,说原来有叶、韩、雷等几家人一起住在这雷公岗下,因为村子以姓韩的为主,故叫:韩家村。再后来,一个汪姓的财主搬入村里,在大山敝处的地方,今宏村所在地修建了宏村,并按照牛的消化系统形式布局,村中的三处水塘即牛的三胃,但草胃现已被填平。又说月沼之下有韩家祖坟所在,有水中突石为证。牛角其实并非导游所说大门处的两树,而是溪流上游一古屋旁的两株大树……
老人言谈犀利,逻辑清晰,谆谆而道,我觉得他说的必是实情。老人不愿耽误我们吃饭的时间,便叫我们早些回去。回来路上,果真见到月沼中有一突石,更是深信不疑。我自感惭愧,这位花白老人为了让我们了解更真实而不加辞藻修饰的历史,每天不厌其烦的向我们这些素昧平生的旅客传述,而我刚开始还以小人之心妄自揣度。内心对老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无私将他的一生经历毫不掩饰的倾述,和我们共同分享而不求回报。想到在远古之前的祖先们,不就是以这种口耳相述的方法将文化和历史传承下来了吗?
看着华仔他们的入神的眼睛,我仿佛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老者的童年。他那时牵着他的小黄牛,围在他的先辈跟前,忘神的听着传述他们更上一辈的故事……
尾声
如今的我,年近三十,兀自翻看着手机的相册,想着年华在慢慢逝去。看着镜子里日渐衰老的面容,渐渐发胖的身形,青春已被岁月吞噬得只剩尾巴了。每天麻木地埋首工作,疲倦和孤单充斥着心灵,曾经青春的热情的梦想,仿佛早已被生活击溃。
夜风掀动着窗帘,影子在光洁墙上斑驳。偶然间,一张当年在徽城的照片出现,那些年在徽城的往事如泉涌般浮现。我们在月沼前淋漓地挥洒着笔墨,我们在街巷间漫无目的的穿梭,我们在逗趣着小猫和小狗,我们在夜市里一遍又一遍地试着饰件,我们在食府前偶遇的少女,我们在大树下听着老人的故事,我们在石桥下自由地戏水,我们在竹海的林间漫步…… 那时的我们无拘无束,那时的我们天真散漫,那时的我们真如陶潜笔下的桃源山人啊,离世而居,怡然自乐,那时的我们与心的距离最近,对心的感受最真切!
容颜和青春都会老去,记忆也会慢慢褪色。我害怕,年老之时,蓦然回首,却不见来时路。我们唯有将这些零星的记忆用文字记下,用图画将它们留住。多年之后我们带着疲惫的心,再次翻看这些青春年少时的记忆,心里定会泛出丝丝温润……
海鸟会迁徙,鱼儿会返游,心灵也需要一片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