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渐成就的——《婚姻情感通识课番外01》
女人不是生就的,而是逐渐成就的。
——《第二性》,西蒙·波伏娃
熟悉我的人应该都知道,心理学并不是我的主业,我本科是学的是工程。也就是说,我学的专业和我现在从事的职业八竿子都打不着。
但这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工科只能帮助我思考和解决日常的问题,处理一些机械的事物,却解决不了让我一直以来都困惑不已的问题——我从哪来?我脑海中那些习以为常的观念和想法从何而来?这些观念靠谱吗?为什么这些想法很多是我自己都把控不了的?
于是我转向了人文学科的领域求教,去读小说,读历史,读烧脑的哲学,读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等等等。这么多年下来了,虽然还不是特别清楚自己从何而来,但还是有一些收获。今天我就借着童话故事来给你讲讲,你我从何而来,希望这些童话故事能对你有所启发,如果能感动你的话,那就更好了。
今天的文章,我会从三个方面来写:
1、对《白雪公主》的重新解读以及反思我们从何而来?
2、亲子阅读的核心是什么?如何理解亲子阅读,究竟应该读什么,怎么读?
3、总结
Part1:为什么女人是逐渐成就的?
还记得开头第一段话吗?女人不是生就的,而是逐渐成就的。
那么女人是如何逐渐被成就的呢?我想通过一个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帮你一窥其究竟。
我希望你千万不要小看童话故事,你要知道,很多童话故事是被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复述的,久而久之,那些流传下来的童话就是沉淀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我给你举个现实的例子吧,很多七零后八零后女性的婚恋观就是被琼瑶小说所塑造的。你想想在那个年代,琼瑶小说对未谙风情的少年是一种憧憬和向往 ,对初涉爱河的青年是一种参照和补充 ,极大地塑造了几代人的精神世界不是吗?
那童话故事对于人的一生,可以说是起到地基的作用了。我对阅读是这么看的:如果你不读书,那么你的世界就是你的家庭和你周围的人给你营造的一亩三分地。而读书则会使你的世界变得无远弗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超脱现实的束缚。
现在,我就带你简单地回顾一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括号中的带颜色小字是提问和补充】:
王后在隆冬季节,生下一个女儿,皮肤白得像白雪,嘴唇红得像鲜血,头发黑得像乌檀木窗框。当孩子生下来之后,王后就死了。过了一年,国王又娶了一位妻子,也就是白雪公主的继母。
【继母,是童话故事里常见的一个角色,通常很坏很恶毒。而孩子的亲生母亲则非常善良,非常美好。显然,这并不符合现实。继母也可能非常好,而亲生母亲则可能非常歹毒。当然,大多数人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按照精神分析的视角来解读的话,孩子总希望自己的妈妈对自己照顾的无微不至,希望母亲对自己提出的要求都能百依百顺。如果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下意识地想,这个人肯定不是我亲妈。也就是说孩子会把所有好的东西都给到一个完美妈妈的形象,而把所有不满发泄到另一个坏妈妈身上——就是童话里的继母。在童话故事里,亲身妈妈和继母往往是一个人物的两个不同的面。说白了,不是两个王后而只是一个王后。人是复杂多面的,童话乃至其它一切艺术不过是人性的映射。】
这个继母一开始的时候经常朝窗外看,然后低头做针线活【这一幕意味悠长。或许意味着,继母渴望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去闯闯,但却只能无奈地接受自己的角色和分工。】。而且她总是喜欢照镜子,一边照一边要问,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魔镜就会回答:是你啊。
【一个被束缚的人,才会过度关注自我,过度自恋。这是女性角色较为可悲的一面,因为精力不能投放到外部世界,没有任何外部发展的机会,进而只能转向对自我形象的痴迷。魔镜是谁?为什么能说话?女人打扮给谁看?显然,魔镜代表的是国王,是男人,是丈夫。女性过度对自己容貌的关注,最终还是为了取得男人的认同。这算是一个男权社会对女人最大的洗脑和改造了。从王后对外部世界的向往,转而变成对自我形象的过度关注,其实反应了女性的成长和心路历程。随着年岁渐长,她们越发焦虑,尤其是对自己身份认同的焦虑。这也是当下很多中年女性的不可言说之痛。在这种焦虑下,她们要么过度关注和控制自己的孩子,以此获得存在感和控制感;要么过度关注自己的容貌,去改造自己的外表……】
白雪公主出场的时候是典型的“傻白甜”形象:纯洁、单纯、甜美而空洞。【凭什么一个女孩一出生就具备这些美好的特质?这些特质难道不是需要通过后天不断努力才能获得的吗?故事越是这么写,反而就越是暴露了这种故事是符合男性对女性的意淫和想象。】王后先找到一位猎人,让猎人把白雪公主杀死。但是猎人没有听从王后的安排,只杀死了一只野猪,把野猪的心肺带回来给王后。王后吃掉了野猪的心肺,变得更加歇斯底里。【猎人是男性社会的一员,不听王后的指示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白雪公主在森林里逃命,遇到了七个小矮人。在七个小矮人这里,白雪公主学会了服务、无私和家务劳动。【这个情节也是意味深长。首先,想要生存,白雪公主肯定应该要学会劳动,自食其力。但问题是这个过程,竟然是把白雪公主家庭化,成为一个贤妻良母型的人。而且,白雪公主想要和七个小矮人和谐地相处,就得要把自己变成小矮人,甚至更低级的仆人。可以这么说,这个过程就为了白雪公主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打下了基础。】
王后知道白雪公主还没有死,就几次过去诱惑和行凶。
【王后为何这般恨自己的女儿,假如白雪公主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的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弗洛伊德式的,母亲和女儿都在争取男人的关注,所以她们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但这种解释我个人觉得很不靠谱。相反,我从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找到了点眉目。
我小时候,特别不能理解为什么村里的妇女一吵架就想着喝家里的农药。害的我一见自己父母吵架,首先想到的是把家里的农药还有一些杀伤性的利器给藏起来。顺便说一句,那时候的农药都很毒,像1065,DDT等。
事实上90年代的时候,中国是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尤其农村妇女是主力军。从1995年到1999年,中国平均每年每10万人当中就有23.2个人自杀。这种情况的逆转是在21世纪之后。到2009年至2011年,平均每年每10万人中自杀人数下降到9.8,下降了58%。没有哪个国家在自杀率下降方面比中国更成功。需要补充说明一点的是,同时期,中国在精神健康这些基础设施上并没有什么提高。而且一直到目前都是如此。
话说回来,自杀的关键在于父权社会中,女性之间的关系往往非常紧张。具体表现在,很多妇女往往和婆婆,妯娌关系处的都很不好。而且女性大多围绕着男人和孩子转,故而女人之间难以形成同盟,有事也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想找个安慰和倾述的人都没有。与此同时,男女之间的不平等,使得夫妻之间难以相互理解,更难平等对话。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怎么可能不压抑呢?后来农村女性大量进城,虽然生活压力也很大,但至少不用像在农村那般在精神上备受压抑了。自杀率大幅下降。
所以,这也是我不断鼓吹,女人一定要独立,一定要经济独立,再然后就是精神独立。最现实点讲,也可以有效避免自杀事件的发生。在一个极端压抑的氛围下,人的行为是扭曲的。就像我自己曾接待的一个来访者,她自己长期受丈夫家暴,然后自己又不自觉的对孩子家暴,她痛恨自己的行为,但却找不到方向。这其实很正常。女人为难女人为难孩子只是在压抑氛围中找一个缺口罢了。不然真的要憋死。】
第一次,王后打扮成一个慈祥的老妇人,给白雪公主带来绣着花边的胸衣。【胸衣,是一种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女士服装,女人要穿进这样的裙子,然后用丝带把自己系得紧紧的。】王后要用胸衣的带子把白雪公主勒死,但白雪公主被七个小矮人救活了。
第二次,王后打扮成一个聪明的,很会打扮的老行家,用一把沾了毒药的梳子,要毒死白雪公主,但七个小矮人又把她救了。
第三次,王后装扮成农夫的妻子,给了她一个毒苹果。白雪公主吃了苹果,被毒死了。
【为什么白雪公主每次都上当?为什么上当的诱惑都是女性的物品?胸衣、梳子。苹果是禁果,意味着诱惑。白雪公主之所以受到诱惑进而上当,不过是她内心的欲望罢了。而她的欲望最后都遭到惩罚,如此,今后她才能乖乖地听话,安分守己地做一个女人和妻子。这个过程,甚至可以理解为对女人的残酷驯化过程。】
白雪公主死了,七个小矮人很伤心,他们把白雪公主放在一个水晶棺材里。有个王子看到了躺在棺材里的白雪公主,他乞求小矮人把“它”送给他做礼物。后面的结局我想你是知道的:白雪公主活了过来,嫁给了王子。在他们的结婚仪式上,王后穿着被烧得通红的铁鞋子,跳舞跳得力竭而亡。
【你注意到没有,王子用“它”而非“她”来形容白雪公主。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白雪公主不过是男人的财产和物品罢了。王后最后的死亡,不过是女人为难女人的续集而已。咱们甚至可以自己续写一下这个故事的结局:
因为受到小矮人的家庭化教育,还有白雪公主的欲望被打击,使得她很安分地接受了自己婚后在家庭里的地位。她也会坐在窗户边,一边坐着针线活,偶尔出神地望着窗外曾闯荡过的森林。一不留神她刺破了自己的手指,让她清醒过来。她起身照了照镜子,看着镜中陌生的自己,然后叹了一口气。不久,她也生下了一个皮肤白得像白雪,嘴唇红得像鲜血,头发黑得像乌檀木的孩子……】
读毕,我想你应该相信,原来童话里也藏着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吧。说句实话,很多市场上的童话书,你要是仔细阅读的话,你会发现,它们教女孩子做人的道理,简直不能再荒谬了。
上面的分析,可不是我自己杜撰出来的。其中我大量引用了《阁楼上的疯女人》中两位美国女文学评论家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的解读视角。最后我再做一点关于《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补充:
其实除了白雪公主还有灰姑娘,在我看来都不是好的给孩子启蒙的童话故事。首先,两位姑娘的美貌和好性格都是与生俱来的,甚至她们的血统也是如此。这倒也没什么,关键是,她们人生几乎都在干一件事——等待——等待帮助的人出现,等待王子的出现,然后从此就过上幸福的生活。
是的,这种故事很打动人,毕竟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梦。但是这种梦很Low。我们真正需要的或许是,无论人生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靠着我们修炼自己的品行,交到很好的朋友然后一起克服困难,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的康庄大道。
这个梦,才更符合当下女性的自我发展,也更尊重人。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的人生梦,都是被这些关于等待,关于天赋天定,关于女人要顺从,关于女人总是为难女人等等这样的素材所包裹,我们的人生还有什么出路吗?
人的努力呢?人的勤奋呢?人的不屈不挠关于改变呢?
你别忘了,我们的人生本质上就是一个故事。人生的故事可不是凭空编造而来的,它的素材深深扎根于我们的童年、青春期和成年期的记忆之中。我们从何而来?我们不就是这样一步步被驯化而来的吗?我们脑海中的观念,想法、故事不都是周围一切所给我们灌输的吗,在我们没有认真省察自己的人生之前。
还是苏格拉底老师说的那句话:“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
Part2:亲子阅读
昨天我说了,我会向你推荐几本适合你亲子阅读的童话书,我会告诉你推荐的理由,以及你该如何从陪伴自己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汲取自我成长的养料,如何以孩子为师,通过孩子的成长再造自己的生命。
根据第一部分我对《白雪公主》的解读,我先告诉你选给孩子读书的三个标准:
1、三观正。【选书就是选朋友】
2、故事性强。【能够读的下去】
3、语言美。【这是锦上添花】
符合这三条的基本上都可以称之为经典了。另外,我要告诉你,流传下来的所谓童话,其实更准确地表述是民间文学,原先是成年人之间讲的故事,最原始的版本中充斥着大量的黄段子,后来为了给孩子看,才删掉很多东西。
我最尊敬的女性哲学家,西蒙·波伏娃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因为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女性不是主体,这意味着宗教、诗歌等形式中阐释的神话(童话)故事不是来自女人本身。女人实际上接受了这些神话故事中体现男人的梦想,因为男人使这些神话(童话)故事合法化了。有关性的神话(童话)体现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不对称。有关女人、性别或其他东西的神话(童话)与文化传统、道德期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以自然或真理的形式出现。
对世界进行描述是男人的工作,他们以自己的观点来解释这个世界,并把它与绝对真理混淆在一起。
你想想,我们刚刚解读的《白雪公主》是不是就是一个以男权社会的规范所写就的故事呢?
所以呀,有些看起来挺经典的书,像《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绝对不是最好的给女孩子读的书。虽然它们故事性强,文字美,但是却三观不正。尤其很多七零八零甚至九零后的女孩在情感教育上非常吃亏。在她们春心萌动时特别容易被一些三观不正的爱情书所影响。诸如什么爱情神圣,一辈子只爱一个人,而且还得是轰轰烈烈地只爱一个人……都是些混账逻辑。但是,这也不讲任何道理,因为她们脑海里被植入了这样的观念,所以成年后一旦被感情困住往往难以自拔。很多时候即使觉得眼前人其实并不适合自己,但似乎受了蛊惑似的,觉得应该再坚持坚持直至泥足深陷。
省察到这,对我们自己的人生有没有什么启发呢?你自己心中的人生故事是什么呢?
我今天首先推荐的是两本适合女孩子读的童话书:《绿山墙的安妮》和《秘密花园》。
这里面的两个女主人公和白雪公主和灰姑娘都有一点相似,一开始她们的境遇都很差。以《秘密花园》里的小女主公玛丽为例,她首先是个孤儿,长得也不好看,是一个被全世界抛弃的孩子,没有人爱,自己脾气也很差。
如果天生如此的话,小玛丽是不是就没有出路,不可能再受人欢迎了?
白雪公主的故事是等待,是等待一个男人来拯救,然后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小玛丽的故事却不是如此,当然,也绝非是简单地通过艰苦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鸡汤故事,而是一步一步微小的改变,并且是多线故事并行,极其完美的一环扣一环。这当中还有波澜,如怎么交到朋友,怎么和朋友相处,怎么慢慢把自己变成受欢迎的人……一系列的问题,一系列的挑战,有痛苦有喜悦。说句实话,我作为一个成年人读起来都上瘾,是坚持熬夜看完的。
这是什么故事?这是关于成长,关于改变,关于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故事。有这样的故事为孩子的精神世界打底,和那些给女孩子诸多男性世界的规训相比,哪个更靠谱呢?你要知道时代早就变了,大清都亡了一百多年了!
至于男孩子的童话书,我推荐《彼得·潘》和《男生贾里》。前者讨论的是,人为什么要长大?怎么在保持童真的同时,承担起成长的责任?后者讨论的是,一个男孩子是怎么解决成长道路上各种问题的?
有没有发现,我在推荐书的时候,都在用问题导入?
是的,我这么告诉你吧,其实书不重要,这些问题准确地说是你和你孩子共同探讨的话题才最重要。如果你想和自己的孩子保持好关系,想以他/她为老师,那我建议你先读一读ta们的书,去提炼出一些问题来,和ta们一起互动和探讨。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家庭最糟糕的是,夫妻之间没有共同话题,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没什么话题?
怎么破?
亲子阅读就是培养孩子和父母之间共同语言共同话题的最佳机会。有了这样的体验,你们就是一伙人,你们享有共同的话语,如小玛丽,白雪公主,甚至是光头强……
也只有这样,你想教给孩子的道理,才能更好地传递给孩子。不然ta怎么能听懂你说的话呢?就是大人往往也听不懂伴侣的话,不是吗?
所以呀,我并不是推荐书,而是希望你能省察自己的人生,能够提出问题来,能够和孩子互动。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会变好,你自己也会随着孩子的改变更好地改变自己。偷偷告诉你一个秘密,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以教为学。孩子就是你最好的成长利器,自家的,不用白不用。
这也是我绕这么大一圈,真正想和你说的话。
对了,我也并不希望你特别想要影响自己的孩子。这个难度太大,而且容易让父母焦虑。ta要是真喜欢读书,那么什么书都可以读。读多了,很多观念都可以互相矫正,也不用担心被带坏了。ta要是不喜欢读书,强求也没多大用。相较于想要改变孩子而言,我们其实更需要的是省察自己,检查自己脑海中的观念。不管如何,孩子还是挺喜欢听故事的,下次你要是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不防学学我,多思考一下问题,像孩子提问,也鼓励ta向你提问。答案不重要,你们之间的互动才重要。
最后和你说句真心话,现在的我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但我并不害怕,因为我知道,所谓的家,不是具体的形式,甚至不是空洞的爸爸妈妈,只是我童年记忆的一部分,只要记忆不丢,我永远有来处。
龙应台的《目送》里有这么一段话:什么是家呢?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区号或者邮递员能够找到的地方,是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要回忆的一段永远难忘的时光。
那我相信以后你孩子关于家的美好回忆里,一定有你和他一起共读的甜蜜时光。如此,就够了。
Part3:小结
今天的小结,我希望你自己重新思考一下,为什么说,女人不是生就的,而是逐渐成就的?
另外,对于亲子阅读,你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和我聊聊,我还私藏了很多阅读材料呢?
对了,我和你聊了不少关于从女性视角解读男权社会的内幕,不是让你反抗男性社会。而是认清楚自己是如何被影响的,我希望你能认清这一点,并且主动积极地去改造自己心中关于改变,关于成长的故事。倘若你有孩子的话,那么这就是一个非常棒的参照系呀。没有的话,也不错,你走起路来可以更加大开大阖。
人生的路很宽很广,只要你的想象力够丰富。
最后,我用波伏娃的一段话作为今天文章的结尾:
当有一天女人能够以她的力量而不是脆弱来赢得爱时,当她不再逃避自己而是发现自己,当她不是贬低自己而是肯定自己时——那一天对她来说,爱将会变成一种生活的资源而不是一种致命的危险,就像对男人一样。
冥想时刻:
对了,我走上文科的路,其实是误打误撞的。到现在我还没完全搞明白呢?不过为了讲述方便,我就给自己的人生编了个听上去合理的故事。
其实我写故事的能力很差,这是我要不断学习的地方。人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听道理。这一点,我吃了很大的亏呀。估计和我小时候没听过童话故事有关。
再和你分享一下关于波伏娃的一段成长经历:
波伏娃通过在成年后宣布不再信仰上帝来表明自己对自由的发现。她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哲学思想。她之所以排斥上帝,是因为意识到她有能力驾驭自己的一生。通过她的回忆录,波伏娃表达了在认识到有责任为自己的一生提供意义时的强烈情感。在某些时候,比如为获得学位而刻苦学习时,她感到骄傲甚至乐观;在另一些时候,如当她认识到死亡的必然性时,她又充满了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