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鸡毛:带给我的写作启示

2023-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子晴读书

早晨上班坐公交,挤地铁,晚一点就要被考核,媳妇上班远,调动工作要送礼,孩子上幼儿园要找关系,对小保姆不满意还不敢批评,怕对孩子不好……想想这些生活场景是不是很熟悉,谁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呢?

《一地鸡毛》这篇小说写于1990年,描写了小林在单位和家庭的遭遇和心灵轨迹的演变,反映了八、九年代大多数北京小职员的日常生活和心存状态。

作者刘震云,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一级作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这篇小说被称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获得第5届《小说月报》优秀中篇小说百花奖,2000年,被《中华读书报》评为20世纪世界百部文学经典之一。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非常接地气,很多场景就是我们熟悉的生活,不得不佩服作者细致入微的生活体验,对于写作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01.写作要认真观察生活

作者文中写的第一句话是“小林家一斤豆腐变馊了。”然后写了小林排队买豆腐的场景,迎面而来的是一种生活的窘迫感;

另外还写了,单位给报销买爱国菜的钱,即使大白菜最后变成小棍棍,也排队去买,有种占公家便宜的心理;

过节没给孩子幼儿园的阿姨送礼,孩子心理的前后变化等等。

这些就是普通人的生活经历,都是生活中琐碎而又平凡的小事。

文中也写了很多人物,小林夫妇的印度邻居,单位领导老张,幼儿园园长,抄水表的瘸老头,小李白等等,这些人风格各异,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类似的人。

看过莫泊桑写作初期的故事,他问老师福楼拜,为什么自己写不出好文章?

福楼拜让他观察马路上的马车,莫泊桑还是看不出什么,福楼拜说,你看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再看暴风雨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

从那以后,莫泊桑学会了认真观察,后来,成为了著名的作家。

可见,认真观察是写作的一项必备技能,学会细微的去观察,你才可能有大量素材的积累,有了大量素材,你才可能在创作时可以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02.作品要引发读者的共鸣

小林夫妇都是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但在现实面前,他们都变了,小林不再写诗,变得很现实。媳妇也从面容清秀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偷水、休息不洗脸的家庭妇女。

相信看过文章的人一定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像极了自己的生活,一下子就会被带入到故事情节当中去。

家里来了农村亲戚那段就非常现实,小林在北京还是一个底层,办不了什么大事,但老家的人以为小林在北京工作,就能办任何事儿。

小林怕这些亲戚来,一是花钱,二是媳妇也不给好脸色,还盼着媳妇娘家来人,自己好好招待一下,讨媳妇欢心,把小林的心理变化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其实,大多在从农村考出来,在城里工作的人,可能都有过这种体会,在老家人眼里,会觉得他们很厉害,其实在城里他们只是社会最底层,和小林的处境差不多。

我想到《人世间》这部电视剧,播出的时候深受好评,获得多个奖项,我想就是因为接地气,写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才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03.作品要紧跟时代节奏

《一地鸡毛》写的是中国八、九十年代小职员的家庭生活,反映的是八、九十年代的事情。

我想到了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他写的是法国18世纪小职员的家庭,反映的是法国小职员的生活现状。

两部小说都很经典,把项链的故事情节搬到国内就不符合情理,法国也没有中国这样的生活。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了,如果我们再去写排队买豆腐,买白菜,显然是不符合现在的生活。

现在物质极大丰富,很容易买到白菜,豆腐,以前上班要在签到簿上签到考核,现在人们用人脸识别或钉钉打卡,科技在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微信、电脑的普及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写作要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写在最后

写作需要多观察生活,写出的文章能引发人们共鸣,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教育意义,才会吸引更多读者。

生活是最大的写作素材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部作品不只是对写作有借鉴意义,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也很有现实教育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