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梦羊城留踪

广州:五仙观:仙人拇迹/千年古渡

2019-03-03  本文已影响23人  2018栏杆拍遍

        本文为《广州:“五仙观”》的第二部分,所有照片都是在五仙观东花园内拍摄的。

        从五仙观导游图中,可以看出:五仙观中轴线上以殿堂、楼阁建筑为主。而中轴线东、西两侧以园林、古迹为主,尤以东侧古迹最为集中,是游人必到之处。五仙观中最著名的古迹“仙人拇迹”,就在东花园的最显著部位。

       下图、在中轴线上的明代大殿旁,有一座拱门,门额:聖境  从这座门过去,东花园一览无余。

                   对联:人間自覺無閑地      城里誰知有洞天     陈煜※题

下图、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仙人拇迹”。池中红色砾石即羊城八景之一“穗石洞天”的“穗石”。石中有一凹陷处,形似人的大脚印。池内北侧壁有石刻涂红漆的“仙人拇迹”四字。脚印下有一泉眼,终年不竭,名为佗泉,为广州古城内仅存两泉之一。而现在则兼有放生池的功能,有数只放生龟悠闲地在石上晒太阳。

下图、“仙人拇迹”说明

下图、“仙人拇迹”刻石

下图、这是从另一面拍摄的“仙人拇迹”

下图、这是五仙观东园内微缩的广州“千年古渡”景区水面表示的是珠江。左侧景观长廊栏杆上悬挂的是介绍千年古渡的照片和文字资料。

下图、“珠江-将世界带到了广州”简介及珠江水陆变迁图

下图、“海珠石-羊城镇城之石”简介,左侧为民国时期在海珠石上开辟的“海珠公园”照片

下图、这块光滑的石头,代表珠江内的“海珠石”。海珠石又名走珠石、海珠洲。是古代珠江中的一个小岛。南宋时广东番禺人李昴英(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曾在石边结茅读书,后来又捐钱建造海珠慈度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的“海珠秋月”,就在这里。1931年,广州修建珠江堤坎,把海珠岛与北岸连成一片。解放后又辟为海珠花园。

下图、“坡山古渡-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据点”简介,右侧为清末时期的广州渡口照片

下图、这是在“海珠石”旁边的微缩版的唐代广州城,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内的“镇海楼”和“六榕寺花塔”。广州城外通往坡山古渡的路边,可以看到“怀圣寺光塔”。

下图、这块石头,表示的是珠江中的“海印石”,它是古时珠江中的一块巨型礁石,因形似印章而得名。与浮丘石、海珠石并称为“羊城三石”。其位置今在广九大马路与广九三马路相交处。

下图、“怀圣寺光塔-商贸船舶的航标”简介,左图为“番坊遗址示意图

下图、“怀圣寺光塔”,照片来自百度网页

下图、南濠-因古渡而繁荣的‘经济特区’简介,右侧是民国时期大新路象牙街照片

下图、粤商文化-以水为财的商业理念简介,左侧画面丝商在进行交易的情形

下图、“疍民-古渡是他们曾经的港湾”:旧时珠江的繁盛不仅带来了海上丝绸之路,也衍生了以船为家、以捕鱼和水上运输为主要职业的渔民,俗称疍民。他们世世代代浮家泛宅,长期与风浪搏斗,在海面漂泊。吟唱咸水歌与木鱼歌是疍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咸水歌体现于疍民与人沟通、婚恋、娱乐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是其情感寄托的重要形式。左侧是“珠江上的水上居民(疍民)”照片。

下图、这块石头,代表“羊城三石”之一的“浮丘石”。它是古时广州城西珠江中的一个红色砾岩小丘,并按其形状取名为浮丘石。相传晋代著名道学家、炼丹家葛洪曾在此炼丹,留有“丹井”古迹。“浮丘丹井”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后因修路将浮丘石凿低作为路基,位置今在“中山七路”东段一带。

下图、这是在五仙观中轴线北端“岭南第一楼”上拍摄的“千年古渡”景区,水中的石头,即“浮丘石”。

下图、这是布置在东花园内的广州民俗雕像,这尊塑像展示的是一位理发匠在给男孩理发,而男孩还在专心地看书的情形。雕塑取名为:小人书

下图、此塑像名为“能医不自医

下图、这是广州著名小吃“鸡公榄”塑像。(参见本博客-广州:上下九商业街

        请看下集:五仙观诗廊

原题:(原创)五仙观:仙人拇迹/千年古渡     2013-09-22 08:29   发表

2018.12.31      阅读(1234)| 评论(28)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