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日记一在天津的日子里 - 草稿
姥姥家属于天津蓟县穿芳峪乡,位于天津市最北部,蓟州区古称渔阳,春秋时期称为无终子国,战国时称无终邑,秦代属右北平郡,唐朝设蓟州。新中国成立后,属河北省辖县,1973年9月划归天津市,相沿至今。蓟州区是天津市唯一的半山区县,也是天津市的“后花园”,被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县和全国首家绿色食品示范区。区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处,文物保护点268处,革命战争遗址和纪念地160多处。夏商遗存,西周遗址,汉墓群,唐宋元辽墓葬,清王爷陵和太子陵等古遗迹遍布全国,2016年同意撤销蓟县,设立天津市蓟州区,以原蓟县的行政区域为蓟州区的行政区域。 在我八岁的时候,妈妈带我来姥姥家住了一年.多。我的小学一年级是在那里读的,这个偏远的小镇,在地图上是可以看到的。妈妈曾无数次的告诉我,姥姥家在蓟县穿芳峪镇坝尺峪养生度假村附近山场,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上,虽然满目的葱绿还没有真正到来,山还不够清秀,不过一种颜色金黄、花瓣细小的山花却给踏青寻春的人带来一阵阵的惊喜。姥姥家不远的地方是一条河,是我记忆最深刻的,河上有一座小桥,桥有十米长,上面又很多的泥柱子,每天放学我总要从桥上走过。妈妈说这座桥对我的家乡很重要,这座桥连接着四面八方,这条河里有很多的螃蟹,每年秋季的时候,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到这条河里抓螃蟹,冬天可以滑冰打雪仗。最有趣的也最高兴的一件事是来抓螃蟹,这的有技巧。白天是抓不到大的螃蟹,只有到了晚上用手电筒照上,河螃蟹喜欢光的地方,打开灯光螃蟹就游过来了,很容易就抓到了。虽然没有高楼大厦,家乡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在我的印象中无论走到哪里,还是觉得这里最好,因为那里有我的伙伴同学,我永远思念它。我来的时候,姥爷己不在人世间了,多会去逝的不请楚,等问问老妈。我只见过姥姥,她爱抽烟,那个时候只有烟袋,用烟锅抽烟,或用纸卷,卷烟很难不会卷就散掉了,我也学会了亲手卷烟,是姥姥教会我的。记得姥姥身体不好,每天在炕上躺着下不了地,身上痛起来就叫着打滚,听母亲讲迷信说,姥姥是身子缠上狐精狐大仙,到了晚上就能看到小红人提着灯笼出来,据说十岁以上的人看不见,不清楚是什么鬼迷信。我也没看到过,只是听人讲过。我有四个舅舅两个姨姨。那里管舅母叫镜子。大舅长的样子记不清了,只记得他们家的狗和猫。大镜子养了一只狗,这只狗全身都是黑的,找不一根杂毛,毛发油光发亮,长的很可爱,就是带了一点凶。还养了一只猫,这只猫也怪,也长的全身黑,个头很大,上下窜来窜去。可是,这两个冤家每天打的你死我活,这狗就是打不过猫,猫在炕上狗就抓不到它,呵呵,反正看着它俩打架特别有乐子。二舅是小学校的校长,校名叫穿芳峪小学,所以我不用开什么转学手续,第二天就让婊哥婊姐们带着我上学了。最有学问就是这个二舅校长了,二舅怕有人欺负我,给我起个外号。说:你长的黑瘦,面目颜色象黑铁,就叫老铁,排行是老三。给了我一个绰号,“三老铁”。表哥表姐好多我也记不清有几个了。有一次,在学校因为是外地来的,被几个同学找事欺负,被表哥他们教训了,总之,后来在学校里没人在敢欺负我。放学时,都来陪我一起回家。三舅没见过,很早去了唐山,后来听妈妈说,姥爷脾气不好,天天打骂人,是跟姥爷生气,离家出走的。还有个四舅是老舅,身体也很好,去年.还见过了,大姨身体不好得了张不开咀的病,吃东西往嘴里塞着吃。二姨在山西太原,嫁给了从朝鲜战场回来的,抗美援朝军人,是爸爸的亲密战友。记忆里这最好吃的就是大姨家的猪肉炖粉条,真是香,又好吃,肥而不腻。粉条是这里的土特产,黑中透亮,是用红署做的,这里盛产红薯,除了做粉条宽粉,吃不了就凉成干装入麻袋。她家一间有十平米大的房子,都放的是白薯干,薯片,薯条。纯薯粉做粉条,真是美味好事的很,我非常爰吃,好吃极了。也算是一道有地方风韵的美味佳肴了,如果让我推荐到现在的电视节目栏美味中国,我会推荐它了。眼睛花了先写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