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易经》:易经与命运
有一段历史大家都很熟悉,商朝本来是个很好的朝代,但是传到商纣王的时候,他的品行很差暴虐无道,做出很多老百姓非标不喜欢的事情,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反而比较欢迎周西伯(周文王)。
为什么他叫周西伯?因为他是商朝封在西边的一个诸侯。周西伯很得民心,商纣王有点害怕他,所以就借一些理由把他抓起来关在羑里。周西伯被关的时候,他有两个想法:其一,我有这么宝贵的人生经验,这是我长期累积自己亲身体验的东西,如果把它丢掉了,实在是太可惜,我不如利用这段时间把它整理出来,将来也许对世人有一些贡献;其二,纣王这个人,他是说杀人就杀人的,不会念到以前的情面,尤其这是利害关系,因此他知道他命在旦夕。
商纣王叫人把周西伯的儿子剁成肉酱做成肉包给他吃的时候,他知道这是自己儿子的肉做成的包子,但他还是吃了。他不是忍心吃他儿子的肉,他为了顾全大局,要保住这条命,没有办法现在和他对抗,所以就忍辱偷生,非要把自己的理想完成。因此他就在牢里头开始写《易经》,替《易经》写一些经文。所以后代有很多人一被关在牢里去就开始写书,就是跟周西伯学的。
周西伯把他的人生累积起来的宝贵经验透过六十四卦,卦爻,卦有六个爻,而每个爻他都给它一些词句来说明,就成为今天的《易经》。因为在伏羲当年,它是没有文字的,那时候只有简单的符号,可以说是无字天书,真正成为《易经》是周文王,他在牢里头煞费苦心,一个字一个字斟酌,一方面他是受到纣王的压制,很难能够畅所欲言,有一点躲躲藏藏,有一点难言之隐,有一点说不出的苦衷,但是他也替我们创造了一个留白性。
周文王每个卦给它一个卦名,然后给他一个卦辞来解释这个卦名。每个卦有六个爻,他给每个爻做了注解,给它一些爻辞。六十四卦下来,居然完整无缝,环环相扣,没有矛盾,而且可以互补,真是非常难得。后来,周朝推翻了商朝,周武王说“人为万物之灵”。他讲这句话其实是有很重很重的使命感,因为他知道他的父亲把《易经》写完下来,主要是为了教化。但是在当时民智未开,而且商朝是一个非常迷信的时代,你要一下子破除迷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先把这个《易经》的宗旨写出来讲出来,一直传到现在。我们都知道有这句话,叫做人为万物之灵,就是说人本来是动物的一种,但是既然身为人,你就要觉悟,我要拉开跟动物的距离,因为《易经》告诉我们人是天地之间唯一能够帮忙天地来改造这个世界的一种动物,这是我们的责任。
文王这部古经是为了教化用的,但是在商朝迷信那么浓厚的时候,所以周文王才会用卜筮的词句来写爻辞,有吉凶悔吝无咎这些话,替《易经》披上一件神秘的外衣。
秦始皇要烧所有的书的时候,人家告诉他《易经》是占卜用的书,搞迷信的,不用烧。《易经》因为本身的神秘所以逃过了秦火,以至于很多说《易经》真神啊,连自己有这一劫都算好了,它都事先能够防备!秦以后,汉朝起来了,汉朝最大的问题是把《易经》分成两部分:术数和易理,这基本已经违反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神。因为《易经》它是讲合的,所有的分都是为了合。
《易经》真正的用意,是通过一些自然现象的规律来了解人类社会的规律,并反省自己的处境和应该如何应对,就像寺庙里的一些规矩,虽然看起来迷信的色彩,但实际上有利于人和社会的安全。人应该有所畏惧,不能为了自己的需求放纵自己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