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5(28)
今日学习《医学通识50讲》第五章医学演化的里程碑
28.护理:既是医嘱执行者,又是安全代言人。
✨病的恢复不只是诊断、治疗这么简单,护理是不可缺少的另外一项技术。
国际护理的最高奖是南丁格尔奖,每年5月12日的国际护士节,是南丁格尔的生日。
“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统计学家。1854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她用“玫瑰图”说服了英国军方高层,把专业护理团队带入战地医疗,创造了“英军伤员死亡率由42%降到2.2%”的奇迹。
南丁格尔用数据说明了专业化护理的重要性,他开创了现代护理专业。
第一,他证明了治疗不只是吃药和手术,医生不是医疗的全部,没护理不行。
第二,护理也并不只是关怀,它更是一门技术。
第三,他开创了专业化护理教育,护理从学徒制转变为学校教育。
在我国,护理学是一级学科,与临床医学平行,目前我国有145所高校招收护理本科,其中22所设置了护理学博士点。
✨护理是决定医疗质量的关键因素。
比如文中列举的渐冻症,治疗则几乎完全依赖专业护理。
✨护理是医疗体验的核心环节。
病人来医院看病,不仅希望治好病,同时更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这种体验决定了病人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护理是医疗流程的监督者。
医疗过程中必须有人进行监督,而且必须根据紧迫程度不断的发出级别越来越高的警示,以防“窄化效应”或医生出错,做出监督和警示的人就是护士。
文中的ICU紧急插管的病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护士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给药、准备器械,同时也会不断的发出警示,甚至给予下一步动作的指示。
现在医疗制度规定,去做工作时,如果护士没有履行监督的责任,出了问题以后必须同时接受处分。
✨护士不仅是医嘱执行者,同时也是安全代言人。
✨薄世宁:真正的安全不是此刻的万无一失,而是持续的相互监督。
✨身为基层护士,非常赞同薄老师的观点。
医生诊断,给予治疗方案,护士实施治疗方案;
病患获得好的医疗体验,需要医护与患者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
医生也是人,也会出错,药物剂量或用法错误难免,护士打回头让医生重下医嘱或调整用药,在临床是很常见的事。
我最大的感触是:身为护士,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各方面知识。
✨截取课后精选留言三则:
1,如果把医疗比做是射杀病毒的弓箭,临床医生是箭,护理就是弓,箭要搭配弓才射的远,才有更强的力量杀死(病毒),弓提高了箭的射杀效果,护理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
如果把医疗比做一场话剧(电影),临床医生是故事情节,护理就是声效,灯光,配色,服装,道具,只有故事情节的话剧(电影)是枯燥乏味的,声效,灯光等提升了观剧(影)体验,护理提高了医疗体验
如果把医疗比做汽车,临床医生是车架,发动机,底盘,轮胎。护理是刹车,油门,仪器,仪表盘,是车辆整体安全的保障
护理是专业的学科,是医疗质量的保证,体现提升了医疗体验,保障了医疗的安全,护理是优质高效医疗里不可或缺的一环
2,薄医生好!
南丁格尔在我心中是作为一个伟大奉献者出现的。被她的勇气和精神震撼,薄医生介绍之前我没有注意到她也是一个充满智慧与才华的女子。
以前我光顾着感动了,现在依旧感动同时开始欣赏人家的智慧。
如果从教育和出身来讲,南丁格尔毫无疑问是当时的精英阶层:出生于意大利,是英国护士和统计学家。她谙熟数学,精通英、法、德、意四门语言,除古典文学外,还精于自然科学、历史和哲学,擅长音乐与绘画。总之,她的个人起点非常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要实现梦想,单靠情怀可是不行的。
“提灯女神”的美名来自于南丁格尔对伤病员感人至深的关怀爱护。
她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减轻病人的痛苦;清洗包扎伤口,护理伤员;替士兵写信,给以慰藉;掩埋不幸的死者,祭祀亡灵,每天往往工作 20 多个小时。夜幕降临时,她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沿着崎岖的小路,在7 英里之遥的营区里,逐床查看伤病员。士兵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士”、“克里米亚的天使”。伤病员写道:“灯光摇曳着飘过来了,寒夜似乎也充满了温暖……我们几百个伤员躺在那,当她来临时,我们挣扎着亲吻她那浮动在墙壁上的修长身影,然后再满足地躺回枕头上。”这就是所谓的“壁影之吻”。
3,对于护士的作用,真的需要通过亲身体验方能感同身受。我得出稍微夸张的说法是:我的伤是护士治好的(我当时对给我换药的护士就是这么说的)。
这是一次脚踝部位磕碰所造成的皮肉伤,这个部位正好是疼痛感很弱,但伤口附近没有肉只有筋、很不容易长好的部位,尤其影响我的主要运动:打羽毛球。当时的伤口,医生缝了7针才缝上;因为这个部位疼痛不敏感,麻药只要一点就没感觉了,我是看着医生像缝衣服一样将伤口缝上的,此时我是从心里感到了医生的医术的精湛(当时急症的当班医生直接就说自己手艺不行,是一个主治医生上手来缝的)。可之后的医疗体验就变了味了。
第二天门诊时,门诊医生连头都懒的抬,只看检查报告、病例就开单让我去配药到护士那去换药去了。之后就定期重复这样的流程,还是医生不看人,只看电脑资料、写病历、开药,再到护士哪里去换药。而护士们每次都仔细地检视伤口的生长的情况,最让我吃惊的是,她们对这个位置的伤口修复困难,早有判断,一直盯嘱我脚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就怕我上场去打球,还拿来了德国进口的新药(厂家让她们临床试用)给我用上,持续关注着伤口的生长,并告诉我大概的恢复时间。果不其然,在预计的时间之内伤口长好了,并告诉我这与德国的新药有关。我一直对她们说,我的伤是你们护士给治好的,给我开药的医生连我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医生是在给我的病例看病,你们在给我看病。但她们总是谦虚地说是医生给你治好的,我们只是辅助而已。
对照博老师所讲的护理三个层面的认知:护理是决定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护理是医疗体验的核心环节;既是医嘱执行者又是安全代言人。更深刻体会到诊断、治疗、护理这一医疗完整体系,以及医生、护士的合作形成的完美架构中缺一不可。
博老师的一句话浓缩了我这次受伤体验:是,这个“特效药”就是护理。